一、概念圖及其價值
概念圖理論是美國康乃爾大學諾瓦克博士(Joseph D.No-vak)基于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提出來的一種經眾多教學實驗研究證明能促進意義學習,使學生會學習的教學技術。它的特征是以圖解的方式,直觀地、結構化地將某個主題的概念和概念之間的關系表征出來的一種知識呈現方式。其中,概念、命題、交叉連接和層級結構是概念圖的四個圖表特征。
概念構圖時,通常先將有關的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中,然后用連線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接,連線上標明兩個概念的意義關系,這樣就形成了關于該主題的概念或者命題網絡。在實際教學中,圖表特征還會以蜘蛛圖、條形圖、流程圖、樹狀圖的形式出現,還可以用不同的色彩加以標志。
對教師而言,概念圖是很好的分析和規劃教學內容的工具。教師的備課過程中的復雜想法及課堂組織、課堂的重點、教科書的編排等都可以用概念圖來展示和分析。對學生來說,概念圖的直觀形象性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概念圖緊扣主題,將繁雜的信息進行圖表化、簡單化處理,突出各概念之間、新舊知識的聯系,便于深入理解概念間的關系、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是一種很好的精加工策略,從而有利于內容的理解。而概念圖要求提取要義、摒棄枝節,然后對概念進行排序、歸類、比較,這是一個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繁到簡、由無序到有序的過程,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二、概念圖在詞匯教學中的運用
利用概念圖的理論,以圖解的方式直觀地、結構化地將新單詞與儲存在學生記憶中的單詞連接起來,通過分類關系或構詞關系把分散的單詞聯系在一起,將幾種不同水平的信息組織成一個系統,提高記憶的容量和效率。通過頭腦風暴和小組活動,激活學生大腦里儲存的詞匯背景知識,使之與新單詞連接起來,構建相關的概念圖。只要記憶的內容圖形層次分明,詞匯之間關系明確,學生就可以通過圖形全面地把握單詞之間的關系,迅速而準確地理解和掌握單詞,獲得清晰、深刻而牢固的記憶。如介詞:besides,but/except,中文翻譯都是“除了”,學生在考試中做選擇題時或者寫作文時,對這幾個詞往往分辨不出來。教師可以用以下圖表來表示它們的區別。
圖中,√表示包括在范圍里面。×表示不包括在范圍里面,而在except for中,×表示“雞蛋里挑骨頭”。例如:
(1)All the students will attend the sports meeting besides Little John.
(2)Our class are playing football but/except Peter.
(3) The composition is good except for some spelling mistakes.
三、概念圖在語法教學中的運用
1.在時態教學中的運用
學生在中學階段要學的英語時態有一般現在時、現在進行時、一般過去時、將來時、過去進行時等,學生對現在進行時比較容易理解,但對過去進行時掌握得卻不是太好,不理解什么時候應該用過去進行時。筆者繪制了如下概念圖,然后告知學生,過去進行時就是過去的某一個時間段或某一個時間點,黑點就是某一個時間點(比如昨天早上9點),區間就是某一個時間段,并給出例句如下: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eight yesterday evening.(昨晚8點,我正在做家庭作業。)
My mother was cooking when I got home.(當我到家的時候,我媽媽正在做飯。)
(2007年全國I卷-32)I know a little hit about Italy as my wife and I______there several years ago.
A.went B.had been C.ave going D.have been
在題中,know alittle bit發生在現在,go there指發生在過去。答案A,考查兩個事件出現的先后順序。其概念圖如下:
通過圖示及例句使學生分清了過去時與過去進行時的區別。而現在完成時則可以用下面的圖表說明:
2.對長難句進行分析時的運用
在英語閱讀中,長難句容易給學生造成障礙,形成一種心理壓力,致使其在考試中失分。在平時分析句子時,教師可用概念圖把復雜的句子用進行結構解析,讓學生能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意思,閱讀過程中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如以下句子:
You can learn that the oldest person is a woman who lived to be 122 years and 164 days, that the longest moustache reached a length of 1.6 meters and that the longest poisonous snake 5.71 meters long.
在這個長句中,主句是You can learn,后面接了三個賓語從句,第一個賓語從句中還有一個定語從句。可以用概念圖表達如下:
學生可以從概念圖中很清晰地看到句子的結構,從而將繁雜的信息進行簡單化處理,更準確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3.在學習復合句時的運用
學生在學習復合句的時候,常常被眾多的從句弄得暈頭轉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它們的關系,筆者引用了詩人舒婷的“致橡樹——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我必須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為樹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以詩的內容為學生繪制了概念圖來闡明主句和從句的關系,很形象地把主句比喻成“橡樹”,把從句和非謂語動詞比喻成“攀援的凌霄花”,讓學生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圖示如圖一。
這幅有如樹木狀般的概念圖闡明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從句和非謂語動詞是依附主句的存在而存在的。從句雖然有完整的主謂結構,但沒有主句也就沒有從句,換句話說,從句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們的共性是都有關系詞。雖然這幅圖并不是那么全面和完美,也不是無懈可擊的,只列舉了一部分句子結構,還有很多不足,但至少使學生明白了主句、從句和非謂語動詞的關系,使他們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中不因被“攀援的凌霄花”障目而“不見樹木”,影響對句子的正確理解,從而減少出錯率。
四、概念圖在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在閱讀理解中,文章的組織由表現的內容而定,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結構,如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等。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科學設計各種圖表形式,建立語篇圖式概念。其中,說明文的要求是要了解文章中事物的形狀、大小、性質、特征、功能等,比較枯燥無味。如果教師只進行乏味的講解,恐怕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體會不到科學的奧妙和有趣,從而失去對此類文章的興趣。在SEFC 1 B Unit 6 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nments中,筆者針對第五段設計了以下表格,讓學生找出做風箏實驗的三個步驟,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概念圖的運用有利于學生加強注意力,有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但概念構圖過程是一個綜合復雜的過程,需要運用多種策略。概念圖在不同教學情景中運用還有它的局限性,如在閱讀中運用概念圖,它既沒有涉及閱讀前的激活背景等活動,也不包含局部及深層理解的問題設置。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運用、體會、反思、總結,做到揚長避短,使它更有利于我們的教學活動。
(責編 雷 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