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010年1月13日5時53分,南美洲島國海地發生了7.3級地震。中國駐海地維和女警官汪雪艷冒著生命危險,徒手挖掘瓦礫,從廢墟中救出5名幸存者,受到聯合國官員的高度稱贊,被國際社會稱為“最美維和女警”。
兒子助她圓夢
1991年,23歲的汪雪艷從安徽警察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淮南市公安局刑警大隊工作。幾年后,她經人介紹與方傳儒結婚,婚后第二年有了兒子方天行,一家三口過著平靜的日子。
2005年7月,汪雪艷去北京參加一個培訓班。教他們英語的老師曾經當過維和警察,在一次執行任務時失去了左臂。談及那段往事,他無比自豪地說:“身為一名警察,能代表祖國出征,是無上光榮的事。”汪雪艷被這句話打動了,她想,如果自己能成為一名維和警察,這輩子也算沒白活。后來,這位老師得知汪雪艷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就鼓勵她去試一試。
培訓回來,汪雪艷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家人。丈夫方傳儒想了很久才說:“維和警察駐扎國的社會秩序都很不好,而且維和警察的甄選也是萬里挑一,你有把握嗎?”汪雪艷當然知道維和警察的選拔條件極為苛刻,需要5年以上警齡,英語要過專業八級,此外,射擊、格斗、駕駛也要樣樣出色。可她想,事在人為,只要肯下功夫,自己哪樣也不比別人差。汪雪艷的母親牛進榮則勸女兒:“天行還小,他爸工作又忙,你要是出國了,誰來照顧孩子?如果耽誤了孩子,你后悔都來不及!”家人的反對讓汪雪艷不知該怎么辦。
2005年底的一天,汪雪艷的一位同學在追捕逃犯時英勇犧牲。汪雪艷突然感到生命的短暫和脆弱,更加下定決心要實現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維和警察。從此,她每天堅持3個小時的體能訓練,累得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兒子,就以出差為由把孩子托付給母親。
幾天后,牛進榮知道了真相,生氣地讓女兒把孩子接走。年僅11歲的方天行反過來為媽媽求情,說:“姥姥,當維和警察是媽媽的愿望,您就讓她試試吧!”
“你這孩子,你媽走了誰照顧你?”
聽姥姥這么說,方天行纏著姥姥問:“如果我能自己照顧自己,你會讓媽媽去嗎?”
牛進榮不說話,方天行就當姥姥答應了。
2006年10月的一天,牛進榮去看外孫,見女兒不在家,沒人給孩子做飯,十分生氣。方天行卻撒嬌道:“姥姥,我不餓。要是餓了,我自己會做飯吃。”見姥姥不信,方天行卷起衣袖要證明給她看。半個小時后,方天行端出一碗熱氣騰騰的雞蛋面,得意洋洋地說:“我不僅會做飯,還會洗衣服,爸爸上午換下來的襯衫就是我洗的。”牛進榮直夸外孫能干,方天行趁機說:“姥姥,你上次答應過我,要是我能照顧好自己,你就不再反對媽媽當維和警察。現在我什么都會做了,你可不能說話不算數呀!”牛進榮一時沉默了。
當牛進榮把這一切告訴女兒時,汪雪艷才知道兒子平時為什么搶著做家務,學習也比以前自覺、刻苦。她回到家里,一把摟過兒子,淚水在眼眶里直打轉……
2007年初,國家公安部維和處要在全國范圍內選拔一批維和警察,汪雪艷立即遞交了申請表。很快,她通過初步審查,要去北京接受更加嚴格的面試。
經過層層選拔,汪雪艷最終通過了考試,拿到了“國際維和警察資格證”。那一刻,她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奔赴海地
2009年7月,汪雪艷接到公安部的命令,遠赴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島國海地開展為期1年的維和工作。方傳儒從網上了解到,海地堪稱國際維和任務中最危險的國家,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流行,暗殺、暴亂時有發生。他搜集了大量關于海地的信息,得知那邊生活物資緊缺,連驅蚊片、風油精、牙膏這些小東西都幫妻子買齊了。方天行也沒閑著,整天陪著媽媽練習英語和法語,舌頭都快打結了。
8月30日,汪雪艷趕到河北廊坊武警學院參加出國前集訓。臨走前一天晚上,她把兒子四季要穿的衣服整理好,分門別類地放進衣柜,再三叮囑兒子要注意安全。見媽媽像復讀機一樣重復個不停,方天行捂著耳朵笑著說:“我都知道,家里感冒藥、退燒藥都有,如果不舒服要及時看醫生,爸爸出差了就去姥姥家。”雖然兒子把自己的話牢牢記在了心里,汪雪艷仍然不放心,兒子剛升入初三,很快就要中考,自己這一走,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為了讓媽媽走得放心,方天行一本正經地說:“媽,我們來個約定好不好?明年我要考上淮南最好的高中,您爭取拿回一枚‘和平勛章’。”一股暖流流過汪雪艷心間,她拍拍兒子肩膀:“沒問題,我們一起努力!”
帶著家人的牽掛,汪雪艷奔赴海地執行維和任務。因為她有豐富的刑偵工作經驗和嫻熟的情報分析能力,被分配到聯合國海地特派團總部的監控分析中心(簡稱MAC)工作。為了盡快適應工作,汪雪艷每天6點起床練習法語,閱讀大量文件、資料,建立了一個分析海地犯罪形勢的電子地理信息系統,讓其他國家的維和警察刮目相看。
2009年11月的一天,汪雪艷去當地孤兒院看望孩子。晚上,她上網跟兒子聊起此事,并發了一些白天照的照片。照片上,汪雪艷為那些孩子洗衣服、做飯,跟他們一起做游戲。方天行看到后有些嫉妒,汪雪艷察覺后,開導他說:“這些孤兒都很可憐,一個星期平均有5天吃不飽飯,你比他們幸福多了,媽媽只是分了一點點愛給他們,你不要不高興哦。”很快,方天行在電腦上敲出一行字:“媽媽,對不起,我錯了……”
兒子這一細微的心理變化引起了汪雪艷的重視,她知道自己不在兒子身邊,不能像以前那樣教育他,要讓兒子覺得自己需要他。此后,汪雪艷有意在兒子面前“示弱”,向他請教電腦方面的問題。能夠當媽媽的老師,方天行感到無比自豪,通過網絡像模像樣地教起媽媽來。汪雪艷在視頻里豎起大拇指,夸道:“兒子,你真棒!你不僅在幫媽媽,還在幫助海地人民,也在為世界和平作貢獻!”母親的夸獎,讓方天行有說不出的喜悅和激動,也促使他更加努力地學習電腦知識。
在汪雪艷的遙控指揮下,方天行在生活上越來越獨立,學習也非常刻苦。
英雄母親,兒子等你平安歸來
海地時間2010年1月12日下午4點53分,汪雪艷正與加拿大籍的馬丁警官驅車在太子港市執勤,突然發生地震。汪雪艷從車內探出頭來,漫天的灰塵嗆得她不停地咳嗽,太子港瞬間成為一片廢墟,慌亂的人群瘋狂地擁向街頭……這時,一名當地青年焦急地跑到警車前求助,說附近有座大樓倒塌了,很多人被埋在下面。汪雪艷和馬丁趕緊下車,跟那人跑過去營救。
眼前是一棟3層高的樓房,基本已成廢墟。汪雪艷聽見一樓傳來微弱的呼救聲,立即和馬丁合力移開一塊大石頭,見有兩個人被壓在一塊石板下,必須有人進去把石板挪開,才能施救。汪雪艷堅持要進去,馬丁一把拉住她:“你是女人,讓我去!”
“我是女人,可也是一名維和警察!”汪雪艷斬釘截鐵地回答。
汪雪艷側著身子鉆到廢墟下,慢慢向兩名傷者靠近,使出全身力氣挪開石板,其中一人傷了小腿,動彈不了。無奈之下,她只得背著她慢慢往外挪動。汪雪艷把救出來的兩個人轉移到空曠地帶,又折回去尋找下一名幸存者……短短兩個小時,她在余震不斷的情況下徒手救出5名幸存者。
幾天后,媒體在報道中用“最美維和女警”形容汪雪艷,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負責人代表海地人民向她表示感謝。
汪雪艷正在積極搜尋幸存者時,聽說聯合國駐海地穩定特派團總部大樓倒塌,有8名中國維和警察被埋在下面。她趕緊飛奔到那里,從廢墟上撿起一根鐵棍,開始瘋狂地撬動鋼筋混凝土,一邊尋找幸存者,一邊大聲問:“下面有沒有人!”她嗓子都喊啞了,廢墟下也沒有一點回應。
汪雪艷虛脫地倒在廢墟上,再也抑制不住放聲痛哭起來。
海地發生地震時,北京時間是1月13日清晨5點53分。此時,方天行還在睡夢中。天亮后,他和平時一樣背著書包去學校。中午放學回家,他剛走進家門,就看見家里聚滿了人,姥姥、姑姑、舅舅都來了,大家沉默不語,表情沉重。方天行忙問發生了什么事,他的爸爸如實告訴他:“海地發生7.3級地震,你媽媽下落不明。”方天行瞪大眼睛望著爸爸,眼淚頓時涌了出來。他急切地拿起電話,一遍又一遍地撥打媽媽的手機,卻始終無法接通……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電視屏幕上不斷在更新海地地震的最新情況:遇難者人數呈直線上升,8名中國維和警察被埋……每一條消息都讓汪雪艷的家人揪心。方天行一個人躲進房間,看著媽媽臨走前拍的照片,禁不住淚流滿面。他內心充滿自責:如果當初不是自己,媽媽也許就去不成海地,也就不會遭遇地震。愧疚感讓這個15歲的孩子幾近崩潰。
在家人焦急等待消息的同時,汪雪艷內心也備受煎熬,等待通信恢復。一天似乎比一個世紀還長。北京時間晚上7點,方傳儒終于接到了汪雪艷的電話:“喂,喂,我是雪艷。我沒事,你們都別擔心!”這通電話雖然只有10多秒,卻撫慰了國內家人的心。
2010年1月16日,方天行和爸爸、姥姥守在電視機前,繼續關注海地地震的消息,突然畫面上傳來汪雪艷的聲音。“姥姥,你快看,是媽媽!”方天行激動不已。牛進榮仔細一看,果然是女兒。她走到電視機前,用手輕輕撫摸電視機屏幕,忍不住說:“你媽瘦多了。”當天,《新聞聯播》報道了汪雪艷徒手救人的故事。方天行這才知道自己的媽媽有多么勇敢和偉大。
方天行說媽媽雖然還沒有捧回“和平勛章”,但她在自己心目中依然是最棒的。他相信,媽媽回來的那一天,他一定能交給媽媽一張省級示范高中的錄取通知書,并向媽媽展示他的廚藝,替媽媽洗衣服,兌現他和媽媽當初的約定!
(作者聲明:本文拒絕任何形式的轉載、摘錄、上網)
[壓題圖:汪雪艷(后排左五)和同事們陪海地兒童過周末]
(責編 王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