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孟祥英翻身》 太行山 婦女解放 社會化
摘 要:抗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實行婦女解放政策,極大地提高了本地區鄉村婦女的社會地位,社會化程度明顯提高。《孟祥英翻身》記錄了孟祥英從平凡到英雄,從受氣的媳婦到成為抗日時期婦女運動的一面旗幟的歷程,比較真實地反映了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鄉村婦女社會化的過程,歌頌了我們黨在根據地進行解放婦女這一帶有全民性質的社會變革的偉大成就。
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是1937年11月八路軍挺進華北后創建的以太行山脈為依托的革命根據地,地跨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根據地建立后,為了動員鄉村婦女參加抗戰,邊區政府實行了婦女解放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從身體和思想上解放了占根據地人口半數的婦女同胞,把她們動員到抗戰和生產戰線上來,為抗戰的勝利和根據地社會和諧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孟祥英是涉縣西峧口村的婦救會主任,太行山區的度荒英雄。《孟祥英翻身》是趙樹理在參加太行區群英大會和生產戰績展覽會后,采訪英雄寫成的一篇別具一格、膾炙人口的英雄傳記,發表于1945年。作者以講故事的形式,寫出了孟祥英從平凡到英雄,從受氣的媳婦到成為抗日時期婦女運動的一面旗幟的歷程,歌頌了我們黨在根據地進行解放婦女解放這一帶有全民性質的社會變革的偉大成就。
一、“哭不得”、“死不了”——太行山傳統鄉村婦女的悲慘命運
太行山區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文化極其保守。直至抗日戰爭前,這里的鄉村婦女依然被束縛在沉重的封建枷鎖之下,被禁錮在封建文化浸染的傳統女性空間中。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分工,“男不言內,女不言外,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的封建說教,規定了婦女除煮飯洗衣、編織縫紉、料理家務外,其他事一概無權過問,更不能參與政事和國事。由于婦女長期被排斥在社會勞動之外,喪失了獨立的經濟能力,毫無經濟地位,更無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可言。《孟祥英翻身》中孟婆婆希望的“媳婦樣子”,代表了夫權社會中“理想媳婦”的形象:
頭上梳個笤帚把,下邊兩只粽子腳,沏茶做飯、碾米磨面、端湯捧水、掃地抹桌……從早起倒尿壺到晚上鋪被子,時刻不離,喚著就到;見個生人,馬上躲開,要自己不宣傳,外人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個媳婦。①
婦女們不僅受著封建禮教的禁錮,而且還受傳統習慣——“老規矩”的約束:
婆媳們的老規矩是當媳婦時候挨打受罵,一當了婆婆就得會打罵媳婦,不然的話,就不像個婆婆派頭;男人對付女人的老規矩是“娶到的媳婦買到的馬,由人騎來由人打”,誰沒有打過老婆就證明誰怕老婆。②
按“老規矩”,丈夫打老婆是用不著問理由的。③
按“老規矩”,媳婦出門,要是婆婆的命令,總得按照期限回來……要是回來得遲了,可以打、可以罵、可以不給飯吃。④
這些“老規矩”規定了丈夫打罵妻子是合法的,是男人應有的權利。一般情況下,丈夫對妻子打罵具有隨意性,“往往不一定有借口,即可以打的”,“打死女人是用不著負責償命的”⑤。孟祥英和婆婆發生矛盾,她丈夫回來后“按‘老規矩’,自然用不著問什么理由,拉了一根棍子便向孟祥英打來。”⑥婦女們不僅受其丈夫的虐待,還要遭受丈夫家庭成員的虐待。在農民看起來婦女被婆婆及叔伯打罵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他們對婦女的虐待也是很隨意的。孟祥英“一不小心,被碾磙子碾壞了個笤帚把,婆婆借著這事罵起孟祥英的爹娘來”⑦;“孟祥英在地里做活,回來天黑了,婆婆不讓她吃飯,丈夫不讓回家”⑧;“孟祥英挨打的時候,常常是婆婆下命令丈夫執行”⑨。受盡欺凌折磨的孟祥英,滿肚子委屈,沒有申訴的機會,連哭的機會也不多,因為被婆婆發現還是要招致打罵的。由于難以忍受折磨,又無解脫的希望,婦女們往往被逼上自殺的絕路。孟祥英就自殺過兩次:一次吞鴉片煙,另一次上了吊,但都被發現后救了過來,真是“哭不得”也“死不了”。在舊中國,受盡丈夫公婆虐待的豈止是一個孟祥英!一般來講,婦女直到為婆家生育出男性后代,可以“母以子貴”,在婆家地位稍微上升一些。等到“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并成了家庭的最高長者,才能受到家庭成員的尊重,同時也就獲得了壓迫虐待媳婦的權力,重復起自己所經受的舊禮教舊習俗,因襲著幾千年來的“老規矩”來對付自己的兒媳婦。孟祥英的婆婆就是這樣。
二、“管不住了”——太行山鄉村婦女的解放
太行山抗日根據地建立后,為了動員最廣大的群眾力量共同完成抗日和生產兩大任務,中國共產黨在根據地實施婦女解放政策。1939年3月8日,晉東南婦女運動的最高領導機構——晉東南婦女救國聯合總會在沁源南溝村成立。此后,太行區各縣村紛紛建立婦救組織,領導當地的婦女運動。中共中央及邊區政府首先從完成婦女在身體上和思想上的雙重解放這兩個方面入手來推動根據地改革的。
要實現婦女身體的解放,邊區政府首要的任務是開展了反對虐待婦女和婚姻自主,爭取婦女在社會上平等地位的斗爭。1942年1月和5月,邊區政府公布施行《晉冀魯豫婚姻暫行條例》和《婚姻暫行條例施行細則》,對訂婚、結婚年齡作了明確規定,禁止買賣包辦婚姻,并對包辦婚姻者予以嚴厲處分。1943年1月,邊區政府又頒布了《妨害婚姻治罪法》,嚴禁虐待婦女和買賣婚姻,對販賣婦女、霸占他人妻女、買賣婚姻和妨害寡婦再嫁等行為進行嚴懲,以法律手段保障了婦女的合法權益。同時,邊區政府提出改造轉變輕視婦女的觀念、打擊侮辱婦女的頑固不化分子、解除封建壓迫等政策。各級黨組織和婦救會從反對和解除家庭虐待婦女方面出發,組織婦女進行斗爭“壞婆婆”運動。動員婦女放腳是太行區實施婦女身體解放的另一項主要內容。1942年12月5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民政廳和晉冀豫區救聯總會就聯合發出《關于婦女放足的指示》,要求各級政府和婦救組織“厲行放足”,“對廣大民眾則開會動員為主,至于再三說服不聽的頑固分子,則通過罰金和拘役的方式予以懲罰”⑩。邊區政府對婦女適時身體解放的同時,還對婦女進行文化、政治和生活教育,提高農婦女政治、文化素質。各級婦女組織普遍舉辦婦女識字班、婦女夜校,對婦女進行武裝常識、生產知識、衛生知識及婦女特殊問題與解放前途的教育,并有計劃地培養鄉村婦女干部。
隨著反對打罵虐待婦女、爭取婚姻自主和發動放足等婦女運動的深入開展,根據地的婦女解放運動成效顯著,在或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過程中,婦女在身體上得到了極大的解放。通過婦女教育活動,提高了婦女的政治文化素質,對于婦女的思想解放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不覺悟到覺悟的過程中,婦女們逐漸認識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認識到自己的尊嚴。她們不再甘心于受欺凌壓迫的卑微地位,她們要反抗,要自由,要尊嚴,要走自己的路。孟祥英從哭啼中站起來,在工作組的幫助下,當上了西峧口村婦救會主任,她帶領姐妹們“要求解放,要反對婆婆打罵,反對丈夫打罵,要提倡放腳,要提倡婦女打柴、擔水、上地,和男人吃一樣飯干一樣活,要上冬學……”{11}從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鄉村婦女從鍋臺灶邊走出來,進入社會,打破向來羞澀的姿態,敢說、敢笑、敢唱,敢斗爭。孟祥英不再是婆婆理想的“媳婦樣子”:“頭上盤了個圓盤子,兩只腳一天比一天大,到外邊爬山過嶺一天不落地,一個峧口村不夠飛,還要飛到十里外。”{12}在孟祥英婆婆無可奈何地喊著“那東西管不住了”的同時,更多的是來自人民群眾的肯定的回聲:“女人們放了腳真能抵住個男人做”{13},“女人們打柴擔水,男人少誤多少閑工”{14},“牛差差常說人家八路軍不好,我看人家提倡的事情都很有好處”{15}。女性的尊嚴得到社會的承認,女人的價值得到社會的認可。廣大鄉村婦女在實現社會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同時解放了自己。
三、“英雄出了頭”——嶄新的太行山鄉村社會女性形象
經濟獨立是婦女實現經濟平等的核心問題,婦女只有在經濟上能夠獨立,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而經濟獨立又必須通過參加社會生產勞動的途徑去實現。抗戰初期,邊區政府為了使廣大婦女在政治上獲得解放,首先號召婦女參加生產,在經濟上獲得解放。逐步參與家庭管理,在家庭中取得與男人同等的地位。1941年2月,晉冀豫黨委在《關于婦女工作的指示》中明確指出:“長期戰爭和根據地建設,要求婦女在各方面特別是在經濟生產方面表現力量。”{16}1941年太行山根據地邊區政府發起了“百日紡織運動”的號召,組織婦女參加紡織生產,解決財政經濟極端困難局面。一時間,整個太行山根據地形成了轟轟烈烈的婦女紡織運動高潮。紡織之外,邊區政府還組織婦女學習耕作技術,鼓勵婦女參加田間生產勞作。婦女們廣泛地負擔了耕地、鋤苗、送糞、擔水、開渠、修灘、造林等任務,甚至還出現了很多婦女勞動模范。有的地方的婦女承擔了后方大部分的生產任務,解決了由于根據地的精壯男勞力大都被征入伍造成的勞動力困難。在太行根據地的幾次度荒斗爭中,婦女起了重大作用。孟祥英在1942至1943年的生產度荒中,帶領本村婦女鋤麥子、刨地、打蝗蟲、割草、采野菜、打白草,組織互助運輸,向政府貸棉花紡紗,團結大伙兒一起度過災荒,使得全村人在饑荒年代奇跡般沒有一人餓死。1944年,孟祥英“親自做出來的成績更出色:春天領導婦女鋤麥子二百九十三畝,刨平地十二畝,坡地四十六畝。夏天打蝗蟲,光割燒蝗蟲的草,婦女們就割了一萬八千斤。其余割麥子、串地、撈柴、剝楮條、打野菜……成績多得很。”{17}西峧口附近各村,都佩服孟祥英能干。延安《解放日報》,太行區《新華日報》都報道了孟祥英的英雄事跡,從此,“英雄出了頭”,“影響出了村”,孟祥英遂成為太行山上半邊天的一面旗幟。1944年4月9日,新華日報(太行版)發表了涉縣婦女救國會《開展孟祥英運動是涉縣婦女運動的新方向》文章,提出了她們的口號:“大家組織起來,開荒去、種菜去、打柴去、拾糞去、紡織去、鋤苗去,到一切生產部門中去。”{18}涉縣婦女在勞動英雄孟祥英的號召下,共有6162人參加到生產戰線上。太倉婦救會主任學上孟祥英的辦法,“領導著村里婦女修了三里多水渠,開了十五畝荒地”{19},“涉縣七區婦女生產很積極,女勞動英雄特別多,有許多是受到孟祥英的影響才起來的”{20}。1944年11月,孟祥英出席了第一屆太行區群英大會,出席會議的除一等英雄孟祥英外,還有一等女勞動英雄郝二蠻、郭凡子、郭恒的以及二等勞動英雄郝合廷。由于婦女在戰爭和生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用事實改變了社會上輕視婦女的觀點,提高了婦女在家庭和社會上的經濟、政治地位。許多婦女在民主選舉中,被選為村長、區長、縣長,孟祥英在當地擔任起了“一部分區婦救會工作”。
《孟祥英翻身》這部紀實性文學,比較真實客觀地再現了抗戰時期太行山區鄉村婦女的歷史變遷和命運轉折,是對封建婦女觀的有力批判,對新時代婦女解放的謳歌和由衷贊揚。但是,我們也應看到,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法律與習俗、兩性關系、家庭關系、新舊觀念之間的沖突,表明在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中,把群眾從封建思想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實現婦女的徹底解放,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所以,結尾時趙樹理寫道:“孟祥英的丈夫和婆婆還跟孟祥英不對勁,究竟是為什么?”{21}沒有答案,卻令人深思。
作者簡介:王榮花,文學碩士,在讀博士,河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研究。
{1}{2}{3}{4}中國現代文學館編:《趙樹理代表作〈小二黑結婚〉》,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1頁、第233頁、第235頁、第241頁。
{5} 浦安修:《五年來華北抗日民主根據地婦女運動的初步總結》,見山西大學晉冀魯豫邊區史料研究組《晉冀魯豫邊區史料選編》(第二輯),太原,1980年版,第200頁-第201頁。
{6}{7}{8}{9}中國現代文學館編:《趙樹理代表作〈小二黑結婚〉》,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35頁、第234頁、第236頁、第234頁。
{10} 太行革命根據地史總編委會:《群眾運動》,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26頁。
{11}{12}{13}{14}{15}中國現代文學館編:《趙樹理代表作〈小二黑結婚〉》,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38頁、第241頁、第238頁、第238頁、第238頁。
{16} 晉冀豫黨委《關于婦女工作的指示》,見太行革命根據地史總編委會:《群眾運動》,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11頁。
{17}中國現代文學館編:《趙樹理代表作〈小二黑結婚〉》,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2頁。
{18} 涉縣婦女救國會:《開展孟祥英運動是涉縣婦女運動的新方向》,新華日報(太行版),1944-04-09(4).
{19}{20}{21}中國現代文學館編:《趙樹理代表作〈小二黑結婚〉》,華夏出版社,2008年版,第242頁。
(責任編輯:范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