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7日,總部位于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市的老牌電焊產品生產商林肯電氣公司(以下簡稱林肯)將來自不同國家的幾家主要競爭對手一并推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ITC)337調查的被告席。該337調查的涉案產品為焊絲和桶裝焊絲容器及其組件,被申請人包括來自中國的四川大西洋焊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西洋)、瑞典的伊薩公司、韓國的現代綜合金屬株式會社等企業,這些公司都是行業內的全球知名生產商。
本案的中國被訴企業大西洋在國內市場屬于行業龍頭外,其產品也暢銷于多個國家,其中北美市場占其重要地位。
為了保住美國市場和維護聲譽,大西洋決定聘請在337調查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律師作為其代理人應訴。我們作為大西洋的代理律師在案件立案后接受手此案。在跟大西洋溝通過程中,大西洋認為原告起訴狀中所附的所謂大西洋侵權產品的照片不是大西洋的產品,我們抓住此點,迅速收集整理了大量證據,從不同的角度證明林肯取得的所謂侵權產品根本不是大西洋的產品,并據此與林肯進行溝通,指出所有針對大西洋的指控缺乏事實基礎和法律依據。林肯當然采取種種措施,包括對大西洋在美國的分銷商進行證人詢問,要求銷售前述疑似產品的美國公司提交證據并詢問有關證人等,以期確認前述產品確屬大西洋生產的產品,或者是大西洋為他人代工的產品。
經過4個月的拉鋸戰,林肯最終被迫于2009年12月18日向ITC遞交撤銷關于對大西洋的所有指控的動議。]TC調查律師也于2009年12月28日提交文件支持林肯的上述動議。2010年1月11日,ITC的行政法官裁定同意林肯的動議申請,并頒布初裁,決定終止針對大西洋的調查。ITC于2010年1月27日決定不對行政法官的上述初裁進行復審。至此,針對大西洋桶裝焊絲的337調查案以大西洋成功迫使申請人林肯撤訴而告終。
案例分析
本案的勝利主要歸功于大西洋對待美國337調查的態度。對于全球巨頭的打壓,大西洋沒有選擇回避,而是在律師專業團隊的支持下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林肯在337調查的起訴狀中要求ITC針對大西洋的涉案產品頒發永久有限排除令,一旦獲得ITC的支持,大西洋將在專利有效期內喪失涉訴產品的美國市場。如果大西洋不應訴,則ITC將進行缺席裁決,認定林肯在起訴狀中的指控。
通常,原告在提出337調查申請之前會調查獲得確切證據,以證實被申請人的基本信息以及涉案產品的相關情況等。但事實遠非想象,林肯在起訴時拿并非大西洋的產品訴大西洋侵權,若大西洋在立案調查之后消極對待,放棄應訴,林肯就會將錯就錯,把大西洋從美國市場上驅逐了。
這個成功案例給中國企業的重要啟示是,面對337調查,不要輕言放棄,要借用專業支持,挖掘對手的漏洞,從而順利地繼續保持和維護美國市場以及企業的聲譽。
中國企業應訴現狀及建議
很多外國廠商發起美國337調查的目的,就是有意通過訴訟拖垮一些實力不是特別雄厚的中小競爭對手,從而迫使競爭對手放棄美國市場。
根據我的經驗,中國企業不應訴的主要原因是337調查的應訴費用較高,公司內部缺乏能掌控管理跨國案件的專業人才,美國的市場份額較小而使應訴不值當等。如果因為市場份額小而不應訴,從企業成本收益的角度來講是合理的,我認為也不宜鼓吹企業不計成本應訴。對于有實力的企業,美國337調查就是商業競爭的手段。雖然此類案件費用較高,但案件應訴使企業在廣告價值、公共關系、行業地位等多方面受益。至于公司內部缺乏能掌控管理案件的專業人才,也可以借力倚重在美國337調查領域有經驗的中國律師,協助公司掌控案件進程,做到少花錢,辦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