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寅歲月,流金之年。崢嶸長平,滄桑變遷,風云聚會,毓秀鐘靈。是時,群情振奮,放歌而鳴。為之賦。
高平,古稱長平①,又曰泫氏②。神農炎帝,漁獵豐穰,五谷百草,躬嘗首羊。歷經炎黃聯(lián)盟文化,又越三代秦漢數千年,為中原文化與北國游牧之通道,居農耕文明之母于前沿。歷為兵家必爭地,得長平者得天下。君不見,秦掃六合,長平之戰(zhàn),一統(tǒng)江山。
門戶之北,發(fā)鳩首羊。舍利山下,精衛(wèi)填海。郎公山旁,倉頡造字。山不在高,首羊有中華第一大帝之陵③;水不在深,丹河因堯帝之子丹朱封地得名;開化寺宋代壁畫,渡展東瀛,世界馳名。
市之東,森林公園④,青松翠柏,郁郁蔥蔥,七佛古寺,碧瓦青磚,晨鐘暮鼓,盛世之景。山脊向南,曲徑通幽,可達千年古剎定林寺。西行里許,長平之戰(zhàn)趙將廉頗屯糧處。堆黃沙充軍糧,懾秦軍而膽寒。
市之南,丹水逶迤,匯入黃河。高平之名,于此得現;山,高得大氣;地,平得闊綽。
西山金峰,金代留名,文人騷客,不絕而登。山門之外,通野綠翠。佛禪文化,勸人向善。寺門有聯(lián):“石室云為幕,金峰月似燈”。登峰遠眺,此處最佳。中秋之夜,明月高懸,影落寒潭,游人相聚,品茶賦詩,談古論今。山川形勝,風光秀麗;不朽之景,留連忘返。
長平歷史遺產,燦爛輝煌,中華著稱。炎帝陵中萬年燈,郎公山下桑麻紙,李家莊出土舊石器與倉頡造字相映;三甲、建寧鐵貨,自古盛行,走出井田制桎梏,為封建社會啟封;絲綢路上,樓蘭城中,長平潞綢之殘片,明證了古泫貿易之昌盛;龍山黑陶,國之瑰寶,東宅有余脈⑤,全國享譽名。
古之長平,教育馳名。孔孟文化,一脈相承,有教無類,孕育了先民之智慧。廟堂之上大僚,滿腹經綸學士⑥,才華橫溢詩人⑦,自然科學先輩⑧,杏林著名醫(yī)家⑨,仙翁廟里擺方陣⑩。可謂:“長平古圣多,九鳳開先河”。⒒
歷史長平,飲酒盛行。憂時喝酒,舉杯邀月,借酒消愁;樂時喝酒,喜形于色,溢于言表。酒風盛、人率直,酒場如戰(zhàn)場,豪氣滿庭堂,興不盡沒完,人不醉不散,外人來高,尤受感染,謂之:高平、高平,高高地進來,平平地出去。趙將廉頗曾有“長夜何以解憂,唯有高平釀酒”,足見高平酒文化之興。
偉哉長平,歷史遠古。悠久博大、兼容并蓄。堪稱華夏文明之窗口,中國歷史之縮影。
今之長平,朗朗乾坤,世界清平。市委市府,承前啟后,乘風破浪開新宇,科學發(fā)展繡前程。
和諧“五覆蓋”⒓,坦路戶戶通⒔。富民惠百姓,全省率先行。萬棟蔬菜棚,萬戶收入增。養(yǎng)豬基地雄,全國金榜名。雨潤集團,生根長平,產品鏈條,拉長成型。廈普賽爾,系列求精,梨果航母,做大呈型。天脊晉豐,東城化工,煤化巨艦,早已啟程。維高水泥,天坤特材,采源反光,昌平煤機,落戶生成。烏金寶藏,國內享名,科興集團⒕,越做越興。興高焦化,清潔能源,循環(huán)經濟,世界聞名,聯(lián)合國都,榜上揚名。泫氏鑄業(yè),慨之以慷,奧運場館,派上用場,東出韓國,南下大洋……
今之長平,九橫五縱道路成網,展翅欲飛體育場狀如大鵬。漫步街市花千樹,地承天祿游園布。銀杏樹下亭臺樓榭,道路兩側綠浪翻騰;市區(qū)車流熙攘,商店賓客如織;酒樓食肆遍于街巷,《高平是我家》激越豪放⒖。
長平發(fā)展,科學大觀,亙古未有之絕唱,空前贊譽之華章。壯長平山岳之神奇,納長平大地之靈光,聚五十萬兒女之睿智,樹中西部崛起之豪強。
一篇賦文,寫不盡遠近佳景;幾行字句,描不完大美藍圖。魂系多彩于現在,夢縈燦爛于將來。喜五十萬長平兒女與盛世中華同福祉,愿九百余方圓土地同熠熠神州共久長!
注釋:
①歷史上慘烈的“長平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這里。
②公元前419年,由趙獻子筑城。《竹書紀年》中記載:“周威烈王七年,趙獻子城泫氏”。《漢書·地理志》亦記載泫氏縣之名,泫氏因泫水(今丹河)流經城外而得名。
③指炎帝陵,位于高平市神農鎮(zhèn)羊頭山山腳下,此處有神農廟、五谷畦、耒耜洞、炎帝陵等遺址遺跡。
④位于高平市區(qū)東2公里處,海拔1200米,是高平市確立的“身邊增綠”重點工程之一,也是山西省政府命名的七處省級森林公園之一,目前林區(qū)面積已達2.2萬多公頃。
⑤位于馬村鎮(zhèn)東宅村,盛產黑陶。
⑥東漢有時任尚書的陳龜、宋代有時任翰林直學士兼戶部郎中的李仲略;明代有時任翰林侍讀學士的劉虞夔;清代有時任刑部主事、員外郎等職的畢振姬;時任刑部尚書、兩廣總督的祁貢。
⑦宋代有時任翰林侍講學士的李晏。
⑧指元代工部尚書、治理黃河專家賈魯。
⑨指西晉著名醫(yī)學家王叔和。
⑩位于高平寺莊鎮(zhèn)伯方村,唐玄宗李隆基曾親臨此地執(zhí)筆詔名 “省冤谷”。
⒒據清乾隆年間《高平縣志》記載,明正德四年(1509)至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高平縣儒生中進士者46名,中舉者160名,鄉(xiāng)貢、例貢518名。史書上有“潞澤青紫,半在高平”之說。
⒓“五覆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抓的一項民生工程,具體是指: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油)路全覆蓋、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全覆蓋、縣鄉(xiāng)村三級衛(wèi)生服務體系及村級衛(wèi)生室全覆蓋、村通廣播電視全覆蓋、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⒔坦途戶戶通:2009年,高平市政府在提前實現村村通油路的基礎上,提出了用三年時間在全市農村實現戶戶通水泥路的目標。財政對經濟薄弱村每平方米補助1.5袋水泥和25元現金,對新農村示范村補助1.5袋水泥和15元現金。當年財政投入2.2億元,推動 366個行政村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戶通面積達 522萬平方米。
⒕根據全省煤炭企業(yè)兼并重組的部署,高平市政府整合全市國有和二輕集體14家煤礦企業(yè),組建了千萬噸級科興煤炭能源集團,旨在提高資源開采率和提升企業(yè)競爭力。
⒖《高平是我家》:2009年由全國著名詞作家石順義詞、著名曲作家羊鳴曲,為高平市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