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合點18:
歡迎肺魚!
時間:
4.17億年前,古生代的志留紀末到泥盆紀初。
地點:
這一進化轉變完全發生在水中。
加入者:
至今存活的肺魚共6種:1種產自澳大利亞,1種產自南美,其余4種產自非洲,它們都生活在處于干旱氣候的淡水池塘中。
共同祖先18是我們18 500萬代前的曾祖。
形貌:
肺魚類是硬骨魚類的一個類群,頜為自接式,平時用鰓呼吸,在于涸時可以用鰾呼吸。鰾在食道處有一開口,叫做內鼻孔,背鰭、臀鰭和尾鰭愈合在一起,頒上沒有硬骨,有特殊的齒板。
習性:
每年夏天,部分河流(例如非洲的河流)會干涸,成為干裂的泥地,直到秋天雨季到來,河流才能恢復生機。在旱季,肺魚為了能夠生存下來,就鉆進河床下面蜷縮起來,并使所在洞穴充滿黏液。依靠這種方法,肺魚能在沒有食物、水以及只有極少空氣的條件下,安然度過整個夏季。
現存的肺魚都是淡水魚,分為角齒魚目和美洲肺魚目2個目。角齒魚科是角齒魚目中唯一的科,只有澳大利亞肺魚1種,最長可達1.5米,鱗片大,只有1個鰾,胸鰭和腹鰭有力。澳大利亞肺魚只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州。所以也叫昆士蘭肺魚。澳大利亞肺魚比非洲肺魚更原始,不能長期干旱。
美洲肺魚目屬于肉鰭魚綱,特征為鱗片細小,胸鰭和腹鰭退化成細帶,身體呈鰻狀,有兩個對稱的鰾,以浮游生物和小蝦為食。美洲肺魚目只有2科,美洲肺魚科和非洲肺魚科。美洲肺魚科只有美洲肺魚1種,生活在南美洲淡水中,體長可達1.25米,具有5個鰓弓、4個鰓裂。當旱季水干涸時,它會鉆到泥中,露出孔呼吸。美洲肺魚雨季時生育,幼魚得7個星期大才能呼吸空氣。非洲肺魚科的形貌和生活習性都類似于美洲肺魚,唯一不同的是非洲肺魚具有6個腮裂、5個腮弓。非洲肺魚科下僅有1屬,為非洲肺魚屬,其下有4種:石花肺魚、東非肺魚、原鰭魚和長肺魚。
澳大利亞肺魚可能最像我們的共同祖先,它只有1個肺,其他物種都具有2個肺。我們這個共同祖先的肺可能并非是為了對付干涸的池塘,而是為了對付不流動的、缺氧的環境,它們浮出水面將空氣吸入肺中。最明顯的變化是,我們現在要向我們的腿和胳膊告別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現在擁有了4條肉鰭,它們長在腿的位置上。由粗短的骨頭組成,朝身體外伸展。
朝圣路上的現生物和總數:
比上一個會合點僅多6種,依然大體保持在27 000余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