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要不要緊啊?”一家公司年度員工健康檢查結果出爐。李先生看著自己的體檢報告書上紅字寫的“脂肪肝”,發出疑問。“我也有啊!”外號“胖哥”的小陳出聲響應。算了算,同部門竟有將近半數同事有脂肪肝。
別太意外,脂肪肝可說是現代人最普遍的肝病。人們形容脂肪肝是“肝包油”,也就是肝臟囤積了太多脂肪。脂肪肝長什么樣子?法國名菜鵝肝就是典型的脂肪肝。養鵝人家強迫喂養過量食物,造成鵝的肝臟因營養過剩積聚脂肪變得滑腴肥軟。
人的脂肪肝則是自己造成的。專家指出,肥胖是脂肪肝最常見的原因。尤其現在的人吃得好又吃得多,肥胖問題越來越嚴重。體重過重,意即身體質量指數(BMl)在25-30的人,有一半的可能罹患脂肪肝;假如BMI超過30,那么患脂肪肝的幾率則高達85%。
肝臟是人體最大的“化工廠”,它承擔著消化、分泌等重要功能,人的生命活動時刻都離不開它。肝臟還是人體內最大的解毒器官,體內產生的毒物、廢物,吃進去的毒物、藥物等等必須依靠肝臟代謝。肝臟受損,健康受損。所以,愛護肝臟就是關愛生命。
一、什么是脂肪肝?引起脂肪肝的原因有哪些?
正常情況下,肝組織一方面吸收著體內的游離脂肪酸,將其合成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要以脂蛋白的形式把合成的甘油三酯緩緩地送到血液里,使其成為人體活動的重要能源。一旦肝臟攝取和轉運脂類物質的過程發生了障礙,就會造成脂肪在肝臟內堆積起來。正常人的肝組織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4%至5%。如果由于某種原因引起肝內脂肪堆積過多,超過肝重量的10%甚至15%時,就被稱為脂肪肝。脂肪肝是一種多病因引起的代謝性肝病,表現為甘油三酯為主的脂質在肝細胞內大量沉積,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今天我們談的是慢性脂肪肝,因為和急性脂肪肝相比,慢性脂肪肝更常見,更多發。
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是飲食因素、肥胖癥。例如,每天飲酒量大于50克(有學者認為是每天大干80克,每克相當于3毫升威士忌、10毫升葡萄酒、25毫升啤酒)。持續5年以上就可能引起脂肪肝;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癥;化學因素和藥物。如四環素、乙胺碘呋酮等,都可能引發脂肪肝。在不同時期、不同國家,脂肪肝的發病率及其病因構成不同。上世紀80年代后,肥胖癥、2型糖尿病、酗酒逐漸成為脂肪肝的重要病因,藥物相關性脂肪肝也呈增多趨勢。
二、脂肪肝的化驗檢查及分期
脂肪肝患者的血液、生化指標與其肝活檢組織學檢查結果的相關性較差,僅有20%-30%經肝活檢證實的脂肪肝病例有一項或多項肝功能生化指標異常。并且,至今尚無理想的定性和定量反映脂肪肝有無及其程度的實驗指標。但是,血液實驗室檢查指標的檢測確實有助于判斷脂肪肝的病因、病理類型及其病情輕重。慢性脂肪肝患者其血清轉氨酶(ALT和AST)、堿性磷酸酶(ALP)等可輕度升高,轉氨酶升高幅度一般不超過正常值上限的2-4倍。
脂肪肝分期為:單純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纖維化、肝硬化。脂肪肝一般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脂肪肝比較少見,表現為疲勞、惡心、嘔吐。并可在短期內發生肝昏迷和腎衰等。嚴重者可在數小時內死于并發癥。如不及時治療,急性脂肪肝可能發展為慢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慢性脂肪肝較為常見,起病緩慢、隱匿,病程漫長。早期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多在做B超時偶然發現,部分病人可出現食欲減退、惡心、乏力、肝區疼痛、腹脹及右上腹脹滿和壓迫感。
三、如何預防控制脂肪肝?
控制脂肪肝,應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在治療中應針對不同病因控制原發病或相關病因,做到早發現、早治療。白領的脂肪肝流行率較高,可能與白領的生活水平相對較高,體力消耗又相對較少,且常有過量攝食、進零食、吃夜宵等不規律的飲食方式有關。對此,應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合理膳食、少飲酒、有規律作息和經常鍛煉等。
對癥治療,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戒酒是關鍵;肥胖引起的脂肪肝,減肥一般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但應該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糖尿病和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脂肪肝,應積極地治療原發病。總之,應合理安排膳食,三餐有規律,少吃零食和夜宵,保持心情開朗和注意勞逸結合,停止使用可引起脂肪肝的藥物。
目前,尚無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雖然報告某些藥物有效,但還需進一步的臨床試驗證實。現在,市場上有不少所謂的“降脂保肝藥”,其中有些藥物副作用較大,有些則只適用于某種病因引起的脂肪肝,因此一定要在正規的醫院就診,并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脂肪肝的自然轉歸和預后主要取決于其病因及病理類型。絕大多數脂肪肝患者肝組織學改變進展緩慢甚至處于靜止狀態,預后相對良好。部分患者即使并發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如能得到及時診治,肝組織學改變仍可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