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神闕穴來,您可能會覺得有些陌生。但是,如果說肚臍,那就再熟悉不過了。在中醫里,肚臍被稱為神闕穴。神闕穴是人身體上唯一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穴位。
心神出入機要——神闕穴
神是一種尊稱,闕意為堂,神闕,就是神居住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嬰兒在母體里的時候,是通過臍帶來傳送營養的。臍帶不僅是獲取營養的通道,也是排泄的通道。可以說,它是進行營養交換和身體代謝產物交換的關鍵。胎兒時期,臍帶是所有的先天臟腑發揮功能的重要部位。
古人認為,人直立的時候在肚臍位置畫一條水平線,這條水平線將人劃分為兩部分,“臍以下為天,臍以上為地”。因為臍以下是先天元氣根本所在,所以為天;而大地生長萬物,脾胃化生氣血,是氣血生化的源頭,所以臍以上為地。而人體的天地要通過肚臍,也就是神闕穴,來溝通。
在我國,天氣再熱,晚上睡覺的時候母親也會給孩子穿上肚兜或蓋嚴腹部,就是要護住肚臍。孩子是至陽之體,本來就陽氣旺盛,感冒發燒時很容易出現驚厥高熱等情況。這是因為幼兒的肚臍還沒有長好,經絡匯聚的地方還沒有完全閉合,精氣很容易外泄,如果不把這個地方保護好的話,外在的寒氣就很容易通過這個先天的通道進入到身體里面去。導致疾病。
摩腹按摩法
肚臍是很容易藏污納垢的地方,但養生保健時,經常需要按摩肚臍,這時就要講究方法了。
摩腹時,要用掌心的心包經穴位——勞宮穴來完成。第一步是搓熱,搓到手掌心發熱以后,把手指稍微翹起來一些,掌心放到肚臍上,讓掌心的勞宮穴和肚臍對上,然后做摩的動作。摩的動作不是向下按壓。而只是在皮膚表面做由掌中心逐漸向外的摩動,摩動范圍可以逐漸擴大。開始只是集中在肚臍中間,然后可以慢慢地在肚臍的周圍摩動。
第一步是局部,以神闕為中心,不超過肚臍的周圍一指寬的距離,在小范圍內進行摩動。這時候會出現由內向外發熱的感覺,如同寒冷冬日置身溫暖的房間。外面明媚的陽光穿過玻璃照在身上,渾身覺得暖洋洋的。
第二步,把摩動的范圍擴大到整個腹部使溫熱感發散、擴大。摩的時候要順時針進行。
從第一步到第二步,就像小火苗變成大太陽一樣,可以想象腹中有一個太陽。讓它朝四外去發散熱量,溫暖腹部。摩動的時候,要保持勻速,堅持一段時間才可能有較好的效果。
第三步是按壓。這種按壓有特別的方法和作用。因為要加強力量,所以一定要兩手交疊在一起。手掌要往下用力,以加強向下的力量。當揉到側腹部的時候,掌根要橫向用力,向里用力。另外一側的手的手指也要向里用力。這時候會覺得腸的蠕動有所加強。
此外,按壓還有一個作用。在神闕穴旁邊有兩個穴位,一個叫做天樞穴。一個叫做大橫穴。上面說到,人體中天在下,地在上,溝通天地之間需要一個傳輸的地方。天樞和大橫就像門的門軸一樣。天地的門戶要打開,氣要溝通,靠的就是這個軸的正常運作。天樞和大橫一個屬胃,一個屬脾。胃和脾這兩個臟腑在消化中非常特殊,胃主降濁,脾主升清。也就是說,消化完營養物質以后,有垃圾要下沉,而代謝產物要通過脾的升清作用向上運,再通過肺的布散作用把它運轉到身體的各個地方去。脾和胃的作用是相得益彰的。大范圍的摩動。可以刺激天樞和大橫兩個穴位,使脾胃的作用更加明顯。
溝通天地排出毒素
很多疾病都是因為排泄功能異常而導致的。摩腹首先可以解決消化的問題,它能夠促進人體脾和胃的升清和降濁功能,特別是以胃為中心,可以起到促進腸腑的作用。
另外,摩腹可以解決溝通天和地的問題,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不適和疾病都有治療作用。比如說,有的人臉上長斑、面色晦暗,這是代謝功能出現失常造成的;有的人鼻部周圍的三角區發紅,鼻孔下面或周圍長了很多包,這是因為大腸有熱或者消化功能不好造成的,這類人往往還會有便秘的情況。有這種情況的朋友特別需要注意,這表示很多代謝之后不能消化的毒素和不能利用的垃圾堆積在身體里。時間長了,會引起很多健康問題,甚至導致嚴重疾病的出現。而摩腹可以促進消化道蠕動,就可以將體內的毒素排出去。
現代人特別關注肥胖的問題。簡單來說,肥胖就是吃得太多,消耗得太少。脾胃的作用就是把吃進來的營養物質經過轉換變成人體可以利用的物質,如果吃的東西太多。造成了飲食的積滯。或者運動得太少,消耗得少,都會形成營養過剩。還有一類人,吃得少運動也少,這樣的人往往脾胃的功能差,依然容易肥胖。這時,神闕穴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針對神闕穴的按摩,調理脾胃功能。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
摩腹法的適宜人群
一般來說,撫摩神闕穴對大部分人都是適用的,其中,對兒童特別有益。因為兒童的脾胃功能弱。所以很容易出現飲食的積滯,家長可以從孩子出生就開始做摩腹保健。六個月以下的嬰兒,只做摩就可以;六個月以后,摩的范圍可以擴大一些;兩歲以后,就可以在摩的過程當中加一些橫向的推動。
摩腹方法對于老年人同樣適用。因為老年人脾胃功能會有所下降,通過這樣的運動方法,能夠幫助消化,充足營養,旺盛氣血,充足元氣。
對于中年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摩腹都可以緩解因為生活方式或者飲食不節造成的一些脾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