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1:只要注意改善寶寶飲食,就能下火
飲食不正常導致的消化不良和積食只是寶寶“上火”的原因之一,在現代醫學中,“上火”是一種炎癥,各種細菌與病毒侵襲機體、消化不良導致積食以及排泄功能障礙、外部環境擾亂導致孩子體內水分流失過多等,構成了孩子身體的三大“火源”。
小兒脾胃功能仍然不健全,而他們的生長發育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攝取的營養物質較多,飲食不合理容易擾亂消化和排泄系統的正常運轉。尤其是0~3歲的幼兒,身體各部分器官及免疫系統很脆弱,不能完全抵抗細菌病毒,也很容易引起上火反映。
誤區2: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就能“滅火”
由于兒童的“上火”問題從未被作為炎癥和病癥被年輕媽媽們正確對待,因此,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常用作“以水去火”。事實上,涼開水、水果和蔬菜只對消化和鈌紊亂造成的旺盛胃火具有效力,對于心火過旺、肝火過旺和脾火過旺的問題便會束手無策。
誤區3:套用成人用藥的經驗給寶寶用藥
很多初為父母的家長由于不了解寶寶上火跟成人上火是有區別的,于是在碰到寶寶上火用藥時就會很自然的套用成人的經驗,給寶寶服用成人量的藥品。
由于寶寶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特殊時期各種器官、免疫系統發育不全屬于低免疫人群濫用藥物會傷害兒童的腸胃、肝腎,給寶寶帶來更大的傷害和副作用。所以,建議這時候的父母為寶寶選擇適合小兒的去火用藥。
誤區4:自制涼茶、湯劑更管用
寶寶上火時,給他飲用一些含清熱解表中藥材的湯劑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很多父母也會選擇自己制作這類湯劑,還有些父母會到藥店買中草藥給寶寶煲涼茶喝。這些自煲的去火湯劑和涼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各種藥的組合、制作方法與使用量的把握上不準,對于幼兒來說,不夠安全,容易對腸胃造成傷害,遠遠不能達到專業中成藥的顯著效果。
所以,建議父母們選擇專業的兒童去火用藥。像三公仔小兒七星茶是淡黃棕色細小顆粒的沖劑。這類沖劑相對于片劑、丸劑、膏劑等其它劑型的藥品是最適宜兒童消化吸收的科學定量服用,每天服用3次0—1歲的寶寶每次1/2包左右即可,1歲以上寶寶每次服用1包它不只單一去火,同時也能對腸道、脾胃起到綜合調理的功效,它溶合了山楂、稻芽、慧苡仁、淡竹葉、鉤藤、蟬蛻、甘草七味中藥的功效,能起到“標本兼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