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30日接受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采訪時,在主持人3次逼問“美國值不值得為臺灣卷入戰爭?”、“為臺灣甘冒走向戰爭的風險真的值得嗎?”、“美國為何要為臺灣冒這么大的險?”下,馬英九說出了一句從兩蔣到李登輝再到陳水扁都不敢說的話——“we will never ask the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我們永遠不會請求美國為臺灣而戰)。小馬哥所使用的“never”一字,比“總統府”網站公布的譯文“‘不會’要求美國為臺灣而戰”更強烈。
好大的口氣!一時間臺灣朝野震動,它引爆的情緒不亞于一場6.0級地震。
馬英九給臺灣寫了遺囑?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立刻跳出來指責,馬英九這種說法有“傾中喪權”嫌疑,其背后代表他甘愿放棄“國家防衛”和“穩定亞洲”責任,只求與中國大陸妥協。蔡英文表示,領導人必須思考國際整體戰略跟軍事布局,以防衛自身和保衛民眾,但馬英九卻跳出來保證絕不接受美方保護,“這是一個很不恰當的講話”,會讓民眾感覺到政府已經放棄自我防衛,屈從中國意志。
民進黨“立委”更是抓住把柄毫無遮攔地輪流開罵,管碧玲就指馬的說法等于替臺灣寫遺囑,“只要臺灣生病了,不需要救,就讓臺灣倒下”。
民進黨國際部主任蕭美琴則說,馬英九的一番談話將壓縮臺灣的戰略空間,臺海局勢安全問題若只由兩岸處理而非國際共同面對,將限縮國際多邊參與空間,嚴重戰略失衡的后果,會造成臺灣不可回復的傷害。
與民進黨的批駁相反,國民黨這邊對馬英九的表態大多持贊成的態度。臺灣政治大學教授鄭自隆分析認為,馬英九的表態既不能視為“投降說”,也不是“捍衛尊嚴說”,這只是他自己自身教育和國民黨教育所致,馬英九本身就覺得海峽兩岸問題是中國人的事務,不需要外國人介入。
其實小馬哥對臺海局勢有個基本判斷,那就是“臺美中三邊關系正處于60年來最佳狀態”。任何人都可看出,臺灣如今面臨的最直接且最嚴重的安全顧慮,不是大陸的軍事威脅,而在臺灣的經濟困局。臺灣早就沒有武力對抗大陸的資本,那么必須以經貿競合手段來柔化情勢、轉化危機。馬英九只不過把這句話說得很明了罷了,而且用了一種臺灣人不愛聽的方式,所以顯得有點刺耳。
出兵權本來就不在臺灣手里
事實上,很多人對于美國抱有守護者的幻想,這種想法不能說幼稚,至少有點自欺。美國什么時候講過愿意替臺灣而戰?以要美國出兵來說,主動權并不在臺灣,出不出兵要看美國國家的重大利益,包括伊拉克、阿拉伯、科威特等,這是基于石油戰略,所以美國會出兵。今天如果臺灣沒有重大的戰略利益,或是臺灣自己片面決定獨立,“你想請美國出兵,這門兒都沒有,因為美國百姓對境外戰爭是相當厭戰的。”
對于美國而言,臺灣算是應對中國的一個把柄,而且廉價。嚼之有味則嚼一下,如果無味,放棄也未嘗不可。大陸現在的實力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了,美國找不到更適合的韁繩套住中國野馬的時候,臺灣的作用就更大了。但現在無論是國際環境還是國內需求都還輪不到美國圍堵中國作為第一選擇的時候,所以美國暫時不想利用臺灣來羞辱大陸,畢竟機會未到。
一位退休的扁政府時代的前“國安會”將領表示,馬英九說“我們不會要求美國為臺灣而戰”這句話,并沒有說錯,因為這是站在“主權”與軍事自我防衛的立場說話。 這位將領表示,美國會不會介入臺海戰事,都是從其國家利益來考量,如果不想,“跪著求,她也不會來”。
馬英九奉行“不統、不獨、不戰”之防御性策略或許會讓美國比較安心,“以臺制華”是美國的既定戰略,兩岸“維持現狀、不統不獨”最符合美國戰略利益。畢竟美國現在忙得夠嗆,一個不統一的中國是最讓美國人放心的了。但如果大陸對臺“動武”,試圖改變這種中間狀態,必然會觸怒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核心利益,違背全方位扼殺中國的美國大棋局戰略,這一點是美國人所絕不能容忍的事實。因此,一旦大陸觸及這層底線,不論馬英九做何表態,都會招致美國人的種種介入手段。
美國的《對臺灣關系法》,這里面明確了美國對臺灣需要履行的權利和義務,其中就包括維持臺海的和平與穩定,不謀求任何單方面改變臺海局勢的做法。
這“一情一理”無不暗示美國人的心態所在,這豈能是馬英九一句話能否掉的核心利益?至于馬英九為什么如此決絕表態,一是緩解兩岸緊張局勢,希望透出對大陸的善意,回應大陸對諸多涉臺事態的協助;二是為自己的大筆軍購“發力”,希望美國有一個借口向希望“自我防務”的臺灣軍隊提供先進武器,以平息包括大陸在內的諸多反對人士的悠悠之口。
買軍火,不亦樂乎
馬英九公開拒絕了美國的保護,并不是自廢武功,更不是說他要與大陸搞統一戰線,其實馬英九要的是臺灣的“尊嚴”。以小馬哥的聰明和傲氣,他或許看出了美國過于功利,想跪下來求美國出兵無異于緣木求魚,于是加強臺灣自衛的力量,向美國積極進行軍事武器采購活動,才是維持臺灣統治和發言權的可操作途徑。
事實上,臺灣一直在壯大自己對抗大陸的軍事力量,根據臺灣媒體披露在2020年前,臺灣準備花費上1萬億新臺幣購買新式武器。空軍F-16C/D戰機、第三代戰機及空中加油機;海軍的柴電潛艇、掃布雷運兵直升機、近岸巡防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陸軍的自走炮、戰車、近程反裝甲火箭彈等,是臺灣各軍種的“夢幻清單”。
今年1月底,美國突然宣布64億美元的對臺軍售,讓大家感到很詫異,不是說兩岸形勢趨緩和了嗎?不是說美國有求于中國嗎?其實小馬哥不請求美國為臺灣而戰,但他從來沒表示不買美國的武器。對軍購議題,馬英九是熱心的,美國人也是熱心的。只是不少中國人蒙在鼓里,總以為美國對臺軍售,是美國的單方面撈取保護費的一種方式。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政治學教授王建偉認為:“美國人……常常辯解,(對臺軍售)的癥結不在美國,中國大陸要美國停止對臺軍售,應該找臺灣,而不是找美國談。是因為臺灣要買,美國才會賣。如果海峽兩岸能就這個問題達成諒解,美國無法迫使臺灣繼續買美國的武器。”
當年國民黨反對阿扁政府的軍售案只是因為美國要價太高,不是反對軍售本身。不料馬英九執政后,不僅積極爭取這批美國對臺軍售,也接受美方提出比當年更高的價錢。這就夠了,我們也不必揣著糊涂裝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