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7日~29日,聯合國副秘書長、人居署執行主任安娜·蒂貝瓊卡(Anna Tibaijuka)博士一行訪問增城,考察了增城市改善人居環境和推動城市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情況。廣東省增城市位于粵港澳“黃金走廊”的重要節點,全市總面積1616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3.36萬,外來人口50多萬,是著名的荔枝之鄉和牛仔休閑服裝名城、新興的汽車城。增城市近年來積極探索人居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做法和成效,受到了聯合國人居署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本刊記者有幸受邀,隨從副秘書長及增城市領導從南到北對增城進行了較全面的考察,先后參觀了翡翠綠洲生態小區、碧桂園鳳凰城、增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南村、增城廣場、增城中學、自行車休閑綠道等,對增城有了一次全新的認識。
28日清晨,增城被淅淅瀝瀝的小雨洗刷一新,空氣里彌漫著泥土與青草的芬芳。安娜副秘書長在同事及增城市領導的陪同下出現,卻并沒有給人視察工作的嚴肅感。她笑言自己是帶病旅游,增城的清新空氣是治療自己感冒的最好藥方。安娜副秘書的風趣幽默,注定了此次考察的輕松愉悅,也只有親和,才能拉近與一個陌生城市的距離,了解其最真實的一面。
用青山綠水、鳥語花香來形容翡翠綠洲生態小區、碧桂園鳳凰城,可謂真切妥帖。而居住在這些高尚生活區的居然有過半是增城市的農民。除了住宅環境優越,增城市政府為市民開辟的活動場所也是用心良苦。建立在城區中心的增城廣場,清幽的環境周邊還包括露天音樂廣場,大型圖書館及歌劇院;市郊的增江畫廊、自行車休閑綠道,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不僅為市民提供了郊游放松的好去處,也吸引了周邊市區的游人慕名而來。本刊記者還與安娜理事長的隨從在林間小道中,親自體驗了一次自行車競賽的樂趣。偶爾逃離都市壓力,返璞歸真,回歸自然,這將是都市人健康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增城市城市建設的理念。安娜副秘書長在行程中,處處贊嘆一個中小城市能夠做出如此成績,讓她看到了發展中國家城鄉轉變的巨大潛力。
記者此次隨行最深刻的感觸是增城市城區劃分的鮮明規范,因地制宜地將全市劃分為三大主體功能區。南部工商業基礎好,定位為重點開發的新型工業區;中部是增城市區,環境優美,城市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完善,定位為優化開發的文化生活區;北部山區生態環境好,是增城乃至廣州市的飲用水源頭,定位為限制開發的生態產業區。安娜副秘書長在考察過程中也認為,增城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與探索卓有成效。
增城這個新興的中小城市取得的耀眼成績,越來越為人矚目。大城市飛速的發展,帶給人們的是一天比一天嚴重的焦慮感。而中小城市在吸取了教訓后,注重合理的布局,以人為本,穩妥過渡,這當是城市化進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