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G20的鋒芒之下,G7面臨轉型
《財經》記者 李航
2010年冬季達沃斯年會剛剛落下帷幕,2月5日至6日,西方七國(G7)財長會議與央行行長會議接踵而至。
同樣選擇了一個白雪皚皚的小鎮,商討當今世界上最令人關注的經濟話題。不同的是,與達沃斯陽光下的炫目相比,伊卡盧伊特(Iqaluit)——這個距離北極圈僅有200英里的加拿大北部小鎮,并沒有因為G7的召開而吸引更多人的關注。
找出共同辦法確保復蘇之中的世界經濟實現穩步增長、應對歐洲債務危機、加強金融改革與監管以防止金融業再度拖累世界經濟陷入衰退,系此次G7會議探索的主要議題。此外,匯率、海地債務等也是會議焦點。兩天的會議就相關議題達成了初步共識——七國集團將繼續執行經濟刺激計劃,幫助希臘等國盡快走出債務危機,并且還將免除各自同海地間的雙邊債務以助該國災后重建。
除此之外,成果乏善可陳。
在金融改革等涉及世界經濟未來的重要議題上,七國未能達成重要共識。美國要求發達國家繼續實施經濟刺激政策,以避免經濟復蘇受阻。一些國家卻更關心“退出”政策,因為持續一年多的經濟刺激計劃導致的高赤字和通貨膨脹令這些國家的未來充滿變數。
金融改革“貌合神離”
為應對金融危機與防范危機重演,同時也是迫于國內和國際的壓力,美國和歐洲都啟動了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大規模的金融監管改革。1月21日,美國總統奧巴馬推出“沃爾克法規”(Volker Rule)。英國首相戈登布朗此前也提出對銀行投機行為增稅。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茂榮對《財經》記者說:“美歐改革措施主要是整合監管權力,設立超級金融管家,擴大監管范圍,填補監管漏洞,統一國際監管標準,防止監管套利?!?/p>
但在此次會議上,如何改革金融系統,G7領導人爭論未果?!氨M管美歐都贊同統一全球監管規則,加強全球政策協調,但美歐在出發點、目標與監管規則等主要方面存在明顯分歧?!睆埫瘶s對《財經》記者說,“美國金融改革方案主要是解決國內金融問題,使金融機構經營回到倚重傳統商業銀行模式,追求風險和收益平衡,收斂過度投機。而歐洲金融改革方案旨在‘去美國化’。歐洲認為,本次危機是美國金融模式引發的危機;由于盲目相信、依賴美式金融機構和產品,因而遭受嚴重打擊?!?/p>
對于奧巴馬提出的銀行機構剝離其龐大的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本(PE)業務,并停止自營業務,其他與會各國表示,這一“激進”的舉動將損害金融機構利益。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德國等其他國家并不愿意在這方面追隨美國,因為它們對銀行的監管并沒有像美國那么寬松。
另外,奧巴馬的“沃爾克計劃”欲將對沖基金等置于嚴格監管之下也與英國利益相左。用倫敦市長鮑里斯約翰遜的話來說,加強對對沖基金、私募基金及風險資本的監管,將極大損害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聲譽;歐洲80%的對沖基金和60%的私募基金機構集中在倫敦,若歐盟按監管方案行事,這些機構將可能轉移到瑞士等國家。
對此,一直致力于保住倫敦作為歐洲最大金融中心地位的布朗政府不會坐視不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助理何帆告訴《財經》記者,英國在G7會上關心的是,對銀行高管獎金征收高額賦稅以遏制金融業過分投機,雖然這也沒有得到其他與會國的普遍認可。
匯率舊調重彈
人民幣匯率似乎與G7會議有“不解之緣”,此次再次被擺到臺面上進行抨擊。但是,業界對人民幣是否升值仍然充滿爭議。
早在此次G7會議召開之前,加拿大財長費海提于2009年12月底就曾對媒體表示,此次的G7與G20將著重討論人民幣匯率等,以試圖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耙驗橹袊葒医洺Y~戶盈余過剩,而美國等其他地區赤字過多,引起全球經濟失衡?!辟M海提說。
對于全球經濟失衡的原因,哈繼銘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匯率只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因素之一;全球失衡的根本原因與儲蓄率有關,即一些出口國、尤其是中國的儲蓄率過高,而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的儲蓄率則過低。
渣打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志浩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說,2009年中國央行買入4531億美元,因此對匯率形成了干預。在世界看來,似乎中國的政策是將人民幣維持在低位——而這對其他國家的出口商是不公平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末,中國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同比增長23.28%。2009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共增加4531億美元。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則表示,美國經常賬戶的逆差,是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一個必然結果。
上世紀80年代,美國指責日本制造全球經濟失衡,并與日本大打貿易戰。G7會議通過《廣場協議》致使日元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一直升到1美元兌80日元,但是日美貿易順差依然存在?!耙虼速Q易順差與匯率無關,而是國際貨幣體系的結果。如果想從根本上解決貿易失衡,就要改革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毕蛩伸裾f。
新加坡投資銀行大華繼顯研究部主管王傲超告訴《財經》記者,美國、歐洲已經把人民幣問題政治化,匯率不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
哈繼銘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認為,現在中國出口增長速度已經恢復近18%,接下來出口還有可能加速;此時人民幣升值帶來的對出口、就業的影響的擔憂,已經不如一年以前。
但是,亦有業內人士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堅持,目前出口同比增速較高,一方面是因為2009年年初的時候出口基數很低;另一方面也是因為2009年11月以前,人民幣隨著美元對歐元等國際貨幣貶值。
未來,基數因素會消失,而當前人民幣對歐元、英鎊、日元、瑞士法郎等大幅升值,加上歐洲經濟復蘇緩慢的影響,因此出口形勢不容樂觀。
摩根士丹利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1月22日對記者表示,中國近期不可能升值人民幣,至少在2010年6月之前不會這么做。中國若對當前經濟復蘇的持續性更為樂觀,將會重新返回人民幣對美元漸進式的升值軌道上來。
退居其次
相比以往G7會議,這也是一次“休閑、低調”的會議。與會者放棄正裝,不少人以毛衣上陣,圍坐在壁爐邊商討世界經濟困局的破解之道。期間,由會議東道國加拿大財政部長詹姆斯費海提(Jim Flaherty)安排,不少參會代表還體驗了極地狗拉雪橇的美妙之旅。一貫嚴肅的G7會議顯示出了“休閑”的氣氛。作為一種顯著變化,會議結束時刻,也未遵循G7之前的慣例發布聯合聲明。
詹姆斯費海提在會前吹風會坦言,新形勢下七國集團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發揮領導作用了,但可以坦率地討論一些全球性的問題,為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進一步討論相關問題貢獻建議。
其實2009年9月的G20匹茲堡峰會的聲明已經宣布,G20將取代G7成為永久性國際經濟協作組織。
“G20成為全球經濟金融事務的首要協調機構,顯示了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重要性?!睆埫瘶s對《財經》記者說。
2008年9月15日,金融危機席卷全球。美國等G7成員國意識到,單靠西方努力不可能戰勝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危機。而G20既有發達國家又有新興市場經濟體參與,成為全球商討應對金融危機的最佳平臺。
在美國倡議下,G20迄今已先后召開三次領導人峰會,在抑制金融危機進一步惡化、制止實體經濟大滑坡、改革國際金融體系:加強全球金融監管、恢復世界經濟增長等獲得進展。
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亦承認,在二十國集團地位日益上升的同時,G7的作用已經發生了改變。但他堅持認為G7仍是協商國際經濟事務的主要平臺。
“G7畢竟由世界上最發達的七個工業國家組成。另外,G20成員多,決策效率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G20對世界經濟的作用短時間內還很難取代G7?!睆埫瘶s告訴《財經》記者,“但是,G20‘升級’加之新興經濟體將擁有更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投票權,預示一個新的世界經濟秩序正在形成?!?/p>
從2011年起,G20峰會將每年舉行一次,業內人士預計G7由此退居次要位置,轉而主要關注國際安全與外交等政治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