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大躍進”等四則
全民“大躍進”
1958年2月2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我們的行動口號——反對浪費,勤儉建國》,正式提出了國民經濟“全國大躍進”的口號。
緊接著,在1958年5月召開的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又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隨即“大躍進”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高潮。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北戴河舉行擴大會議,決定在農村普遍建立人民公社。會后,“大煉鋼鐵”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開始在全國如火如荼地展開,當時流行的一句口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經濟建設的浮夸風開始泛濫。
這場規模空前的人民運動成為了一場大災難。大量資源被浪費,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糧食開始短缺,這直接導致了從1959年到1961年的大饑荒。據估計,在那場席卷全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中,有數千萬人死于饑餓。
劉青山、張子善被判死刑
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行公審大會,后經最高人民法院批準,判處劉青山、張子善死刑。此為新中國肅貪第一大案。
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各地暴露出了貪污腐化、官僚主義等問題。1951年11月,原天津地委書記、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劉青山和原天津專區專員、天津地委書記張子善貪污、盜竊國家財產的情況被揭發。
從1950年春至案發,他們兩人先后盜竊救災糧、治河專款、機場建設款、騙取國家銀行貸款等,總額達170余億元(舊幣,1萬元折合新幣1元)。1951年11月29日,毛澤東對此事作出批示“……必須嚴重地注意干部被資產階級腐蝕發生嚴重貪污行為這一事實,注意發現、揭露和懲處,并須當做一場大斗爭來處理”。面對為兩人說情者,毛澤東嚴厲地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之不國。”
在民間有種說法,劉、張的人頭,換來了中國近20年的廉政。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準《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秋季開始,《漢語拼音方案》成為小學生的必修課程。漢語拼音作為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注手段,開始在中國大規模普及。
在漢語拼音出現之前,古代漢語的拼讀都是通過“反切”,用兩個認識會讀的漢字,取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后一個字的韻母來拼讀另一個漢字。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一套注音字母,標準漢字讀音,至今臺灣地區還在沿用。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地掃除文盲,有必要進行文字改革。毛澤東對此給予了大力支持,并于1949年10月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其任務之一就是研究漢語拼音方案。經過多年探討與研究,陸續排除了斯拉夫字母、漢字筆畫式字母等方案,采用了基于羅馬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
漢語拼音的推廣,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它簡單易學,有助于漢語普通話的普及和文盲率的降低;它使用拉丁字母作為符號系統,有利于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使漢語拼音成為外國人學習漢語的重要工具;漢語拼音更重要的貢獻還在于,它是目前電腦上最常用的漢字輸入方式,為日后計算機、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
中文即時通信上線
1999年2月10日,騰訊公司的即時通信服務開通上線,也就是后來無人不知的“騰訊QQ”,簡稱“QQ”。
在網絡即時通信服務的發展初期,外國軟件占據壟斷地位,也就是著名的ICQ,但它沒有中文版本。發現這一商機的騰訊公司創始人馬化騰,借鑒ICQ,推出了中國的即時通信軟件QQ,并且在短期內獲得巨大成功。
截至2007年9月21日,QQ注冊用戶數達到8.562億;同時在線人數在2009年10月10日突破了8000萬。
QQ之后,中國陸續出現了包括微軟MSN在內的多款即時通信軟件,但它們都無法撼動QQ在這一領域的霸主地位。而每當網絡出現問題導致即時通信軟件癱瘓時,人們才發現它已經成為日常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