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出頻道: 第一財經 節目類型:財經
授獎詞
左手商業,右手夢想。商業領袖與創業者探討商道和人道,展現商業社會下的理想和掙扎。
唐駿、俞敏洪、王石、閻炎……和他們一起午餐,聆聽他們的指導,這對很多創業者來說是夢寐以求的機會。《誰來一起午餐》就創造了一次次這樣的機會,兩年內送出了100多份午餐,用充滿商業智慧的飯局啟迪著中國新一代創業者。
《誰來一起午餐》是繼《波士堂》《上班這點事》之后,上海唯眾影視傳播有限公司與第一財經打造的創新力作。經過演播室里激烈的競爭,獲勝者將有機會獲得與知名企業高管共進午餐的機會。午餐后,這位高管將決定是否收這位選手為徒,成為這名選手的職場導師。
上海唯眾傳播總裁楊暉對記者說,“《波士堂》是介紹成功的管理者,讓他們更多地展示自己的商業智慧,《上班這點事》是面對辦公室里的白領。介于兩者之間是那些想成為老板的白領,也就是創業者,我們想做一個關于他們的節目。”
對于多數在職場和創業階段的年輕人來說,很迫切地想從成功的老板那里取得經驗和智慧,但卻并不是每一個年輕人都有機會“聽君一席話”。如何用一種創意的方式體現青年創業者和職場人與老板對話?
令人驚奇的是,節目的最初創意居然來自于步步高的創始人段永平。在段永平來到《波士堂》做客前,他剛剛高價拍得和投資大鱷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在這個引人矚目的飯局上,他和巴菲特談論著投資、人生和“慈善”。他的經歷一下子激活了節目的制作方。\"由節目組埋單,讓青年人能與他們心中的中國巴菲特共進午餐\"。
節目中獨具創意的心跳測試儀,演播室里兼具緊張感與真實性的真人秀,噱頭十足讓人急切想窺視的午餐。節目的種種形態打破了商業類節目的刻板與教條,娛樂化的手法激活貌似枯燥刻板的商業類節目。“創業飯局”的形式,讓人耳目一新,延續著上海電視財經節目的靈動血脈。
《誰來一起午餐》制片人盛榮說:“從一開始我們就有一個強烈的愿望,要把中國當代青年人的精神體現出來,這個節目的立意就是呈現這些主角們的精神內核。參賽選手里,有些人已經參加過類似的財經PK節目,或者有過很多電視經驗,但是更多的創業者從未走到過臺前,如何讓他們在一個大平臺上呈現出自己的真性情、真性格和真實感,是我們最初要攻克的一個難關。”
開播兩年來,《誰來一起午餐》除了在播的節目,還舉辦了豐富的線下活動,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例如,衍生出的季播節目《我為創業狂》,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的“中國行業領袖論壇”,而一年一度的“中國創業新銳榜”則為中國商業社會輸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創業生力軍。另外“創富中國行”的活動,以及《誰來一起午餐》的相關出版物也將在全國發行。這一切都讓這頓商業“午餐”越做越大。相比單純的電視節目,唯眾傳播在《誰來一起午餐》上進行的TV2.0商業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則更為值得關注和肯定。
制片人自述
其實做電視就是撓癢癢,就是讓觀眾過癮,急人所急。但要知道觀眾哪里癢很重要。第一是有用,第二是好看。這是需要功力的。此外,類似《和誰一起午餐》這樣在跨媒體商業模式的探索,需要中國電視人在商業上的覺醒。
《和誰一起午餐》是我們和第一財經合作的品牌,在目前制播分離發展形勢下,它是一個很好的示范。
能夠拿到這種獎項的民營公司不多,像唯眾這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很多民營公司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或者小富即安,或甘愿做電視民工。我們不會什么都做,我們會把更多的精力去做更有價值,更有品牌的節目。
——楊暉 上海唯眾傳播影視有限公司總裁
評委點評
節目將經濟、職場的話題用娛樂手段體現,形態更活,內容在專業性和大眾性上也找到很好的平衡點。
——苗棣 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