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
播出頻道: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 節目類型:收藏類大型活動
授獎詞
《尋寶》讓散落各處的寶物面向全國展示。七分故事三分寶,節目既是流動的博物館,也是講述世情冷暖的故事會。
不是娛樂事件,也不是大眾事件,沒有明星名人、沒有社會熱點,這樣一檔不具備“高收視元素”的收藏節目《尋寶》,卻以0.59%的收視成績獲得2009年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全年平均收視率第一名。
在收藏市場越來越火爆的今天,藝術品投資市場的爆炸式增長讓《尋寶》累積了強大的群眾基礎。由收藏的群眾性活動演化而來的《尋寶》,讓觀眾看到了具有收藏傳統的國人在市場升溫情況下對藝術品的熱烈關注。
《尋寶》走進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在每個城市的藏品海選現場,手捧寶物前來參加活動的各色藏寶人匯聚于鏡頭前。節目邀請權威專家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免費鑒定收藏品,涵蓋陶瓷、書畫、玉器、青銅、雜項等收藏領域。節目為藏家提供了與專家交流的渠道,使更多人獲得了投資的真實信息。
收藏行為和經濟發展息息相關,節目背后蘊含的是深厚的文化歷史。經過層層篩選最終評選出的“民間國寶”,也旨在服務地方收藏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將城市的特色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跟著佳明來尋寶,七分故事三分寶”是主持人李佳明的口號,也是節目的整體基調。收藏品是一個載體,藏品背后的故事以及藏寶人的收藏故事是展示的主要內容。
與以往不同,2009年的《尋寶》并不完全是在現場演播室完成,地方文化歷史背景以及特色介紹的小片增加了節目厚度,新添的市場估價等服務性內容,使得實用性信息更為豐富。
《尋寶》也開始進行主題式嘗試,并獲得了不錯的收視效果。在西安錄制的《走進大唐》系列節目和日常的城市專題不同——從流傳的藏品去感受一個時代,用時代的主題去梳理藏品。制片人趙霞認為,藝術品的解讀方式很多,節目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渠道去了解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品類,提高公眾對藝術品的鑒賞品位。今后,節目還會有更多元的解讀方式。
制片人自述
藏品本身的文化性很豐厚,先前,囿于現場條件對有些藏品和其背后的信息體現不充分。現在通過添加當地文化背景的小片解決了這個問題,城市特色也成為吸引觀眾的一塊內容。
節目得到觀眾喜愛,看點有三:文物本身的文化背景介紹,地域性的文化傳統展示,收藏市場知識的提供。藝術品內涵的多元發掘,對收藏人群來說增加了獲得信息的渠道,信息量也比較大,有一定服務性。收藏領域有很多傳奇,物件后面有很多經歷、很多傳承。收藏品固然是透視文化的一個載體,一個節目的立足點,但其背后蘊含的文化內涵也著實吸引了很多忠實的觀眾,其中既有收藏愛好者,也有很普通的觀眾,大家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尋寶》的競爭力在于操作上比較復雜,節目本身其實是一場大型活動,要經過海選、初選等多個環節,但貫穿始終的是藏品。
——趙霞 《尋寶》制片人
評委點評
收藏節目屬于小眾節目,比較依賴專家的觀點。《尋寶》加入了真人秀的概念,具有娛樂化元素。把小眾變大眾。
——劉宏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新聞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