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的選題會很熱鬧,導演們七嘴八舌地報著選題,信息來自網絡、報紙、雜志、電影、觀眾爆料,當然也有坊間熱議的話題。這些對媒體來說本來并不稀奇,奇就奇在與會人員嘻嘻哈哈玩鬧的工作場景,以及大量選題被斃后眾人歡快的歌聲掌聲:“斃嘞——斃嘞——(邁克爾·杰克遜《Beat it》曲調)”。
“精誠合作的主持人及幕后團隊、輕松愉悅的工作氛圍、完美主義的工作態度、永不知足的好奇心,成就我們‘天天向上’。”張一蓓說。
《綜藝》:天天向上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張一蓓:主持群和幕后團隊。
《綜藝》:汪涵現在身上的職務很多,有沒有想過如果哪一天汪涵分身乏術離開《天天向上》了,這個節目怎么辦?
張一蓓:汪涵如果不做《天天向上》了,我們就只能換個節目,因為這個節目就是為他量身定做的。換句話說,汪涵主卡是一個樣子,何炅、歐弟或者馬可主卡就是另外一種樣子。我是最不喜歡頻繁換主持人的。
《綜藝》:《天天向上》的錄制周期是多長時間?團隊多少人?每期節目預算多少?臺里會有使用上的具體規定嗎?
張一蓓:《天天向上》每半個月錄兩期節目,一周準備一期節目。主創人員六七個,全組30人。平均每期節目預算13萬元。制作費用的使用大致上有規定,但可以微調。湖南電視做得好,就是因為自由度高,給我的權限非常大。2002年我只有25歲就做‘越策’,沒有任何一個領導改我的臺本,寫成什么樣就錄成什么樣,特別自由。所以在這兒做事很開心。
《綜藝》:從“越策”到“天天”,主創成員變化大嗎?怎么看待湖南臺人才頻繁外流現象?
張一蓓:主創有變化但不大,人才梯隊已經出來了,很主要的幾位主創基本都在。跳槽,還是出于個人的選擇和職業規劃吧。在我們這兒工作幾年后,像導演,在這個組若不是特別有潛力是很難超越別人的。如果這個人“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他就可能會選擇離開,因為他在這個組是普通導演,到別的地方可能已經能當制片人了。
這也很正常。如果說到了某天,湖南衛視或者其他地方的制片人都是我這兒出來的,我很樂見,這才是我的夢想。雖然有人走了,但他們身上會深深烙著我們團隊的痕跡,洗都洗不掉。
《綜藝》:你錄用員工的標準是什么?
張一蓓:單純的品質是我最看重的,天真、單純,不玩心機。有這種品質業務就能做好,玩心機長大的人業務不會好。本科以上學歷是臺里的門檻,業務上我比較關注領悟力強、進步速度快的員工。
《綜藝》:聽說你的團隊非科班出身的成員占大多數,這樣一來實際工作中會有操作難度嗎?
張一蓓:脫口秀需要各種各樣的人,不是電視專業出身也意味著沒有更多框框,對節目創意來講反而是好事。
《綜藝》:臺里對節目組的激勵機制怎樣?
張一蓓:“包場”“冠名”創造的經濟效益雖然是臺里的,但會計算到我們的工作業績中。年底臺里會計算收入產出比,會有獎勵。收視率獎金也會有,我們拿全國第一第二就有獎金,全組幾萬元不等;《快樂大本營》是常青樹,經常拿第一,拿第二都沒錢;有些欄目第四第五就不錯了,取得這樣的位次也有獎勵。
《綜藝》:以一期節目為例,講講你們的節目是如何出爐的?
張一蓓:以微軟那期為例。錄制的一個多月以前,微軟找到我們,問我們有什么結合點可以做節目。吃了幾次飯后,知道他們即將出新產品Windows 7,我們就說不如你們直接在我們節目中做Win7的發布,但幕后揭秘要給我們看,要讓我們拍。
微軟嘛,最抓人眼球的就是比爾#12539;蓋茨。我們最感興趣的是,他怎么就創造了這么大財富?在這個世界上,算是IT業奠基者之一的微軟,它到底是什么樣的?怎么就富得流油,造就出那么多億萬富翁?
確定大方向后,就是花很長時間不斷地篩選采訪對象,哪些人去美國拍,哪些人到現場來,然后根據我們選定的人做臺本。嘉賓提前兩三天到長沙,然后出場秀排練,錄制當天和主持人、嘉賓對臺本,然后是現場錄制、美國外拍等大量后期工作。節目60分鐘,外拍22-24分鐘,共計80多分鐘,但錄了三四個小時。
《綜藝》:通常情況下,你們給嘉賓付費嗎?
張一蓓:基本上會付費。
《綜藝》:微軟這期呢?這期節目對Windows 7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推廣作用,他們投贊助了嗎?
張一蓓:外拍費用、嘉賓費用他們自己出,只是幫我們節約了成本,并沒有投贊助。我們首先是看內容,只要內容好,不管是否是做宣傳我們都不介意。其他植入性的東西是后來才跟上來的,有商機——廣告部開心啊(笑)。
《綜藝》:在節目的衍生品方面有什么考慮嗎?
張一蓓:年底我們想出書,節目相關的盜版DVD現在已經鋪天蓋地了,說明還是很受歡迎,也在考慮出正版的(DVD)。
《綜藝》:《天天向上》現在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么?
張一蓓:最大挑戰就是不知道明天做什么。觀眾反映我們的選題很好。我們自己的壓力很大,總是希望更好,否則自己這關過不了。這時候就折磨導演,就是永遠不滿意的樣子。(笑)
《綜藝》:你們和《快樂大本營》的競爭關系是怎樣的?
張一蓓:良性競爭。不過,讓外界炒得很惡性。總的來說還好啦,好比一條街,有好幾家大商場才會形成整體商機嘛。這種炒作不知道是哪個部門發動的,但肯定也是好意啦。
《綜藝》:你喜歡看哪些中國或外國的電視節目?
張一蓓:很少看電視。全國特別有名的電視節目我都沒看過,現在還是愛看電影和戲劇。個人認為,電視工作者的眼界要在電視之外,要比電視更寬廣才能做好電視節目。如果一天到晚看電視節目你的井口就只有那么大,特別容易形成框框,自己創作時自然而然就套進去了。
《綜藝》:如果資金不設上限,你想做什么樣的節目?
張一蓓:如果資金足夠,還想做個新的節目樣式出來,還沒完全想好。我理想中的湖南衛視,起碼要有5檔以上真正原創節目,我指的原創不是直接把外國模式拿來搞中國版。
《綜藝》:有沒有這個問題,當制片人當了一段時間,臺里的價值體系已不能完全體現你的價值?或者說職位不斷往上升才能體現你的價值?
張一蓓:不能這樣說。中國電視產業成熟了,到那時最有錢的一定是最資深的權威的白發蒼蒼的制作人,這是我的夢想。所以說,制播分離體制的成功對推動專業化人才的成長很重要。
《綜藝》:是否想過做“張一蓓工作室”?
張一蓓:臺里跟我談工作室談很久了,但我覺得現在從工作室做起沒有意義,而且制播分離剛起步,我不想在試驗階段浪費精力。先踏踏實實做節目,機會成熟了再做公司。我不想當試驗田,沒理性的事情不做。從團隊角度講,大部分主創都30出頭了,有家有孩子要養,所以有些事情還是要有把握了再做。
《綜藝》:你會一直做制片人嗎?
張一蓓:是踏踏實實當制片人還是往上走走把空間留給手下,這是我至今最糾結的問題。我愿意一輩子當制片人,這個工作可好玩了,但從下屬角度,“你怎么不往上走走,你老當制片人我怎么辦呢?”(笑)
《綜藝》:如何看待中國娛樂節目的未來發展?
張一蓓:我覺得還是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一定要鼓勵中國的電視工作者創造自己的節目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