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是女性生命中的一個重要過程,同時也是一種巨大的應激反應,尤其是妊娠晚期,生理和心理都發生重大的變化。國內外研究發現,4%~15%的孕婦存在抑郁癥狀,5%~13%的孕婦有焦慮癥狀,其中睡眠障礙是最常見的問題之一。睡眠醫學證實,良好的睡眠能促進孕婦身心健康、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孕婦如何提高睡眠質量,促進母嬰健康,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白天注意調節心理
妊娠很容易引起孕婦的情緒波動,白天的精神心理狀態決定著她們夜間的睡眠質量。孕婦白天焦慮和抑郁程度愈高,夜間睡眠質量愈差。因此,白天孕婦需注意調節自己的心理和情緒狀態,作到“先睡心、后睡眼”,即腦中無念(無雜念、恐懼和緊張),心靜無煩。心理調節還要克服失眠的緊張感,學會心理放松。這樣,可以避免心理和情緒的變化而影響睡眠,提高睡眠質量。
睡前4避免
晚餐應清淡,吃易消化的食物和湯類,量不宜過多。避免因過多喝湯、飲水,引起夜間頻繁上廁所干擾睡眠。
睡前避免飲茶、酒、咖啡、吸煙、看刺激性的影視片和書等。
避免緊張、多思、憂慮等。
避免強光、噪音刺激。
按時就寢,養成睡前燙腳的習慣,促進血液循環,有利于夜間睡眠。
睡姿宜取左側臥位
孕婦的睡姿與母子健康關系十分密切。國內外學者通過對孕婦睡眠姿勢的觀察發現,77%孕婦取左側臥位、21%孕婦右側臥位、2%孕婦為仰臥。其實,孕婦最合理的睡眠姿勢是左側臥位。這是因為,左側臥位有以下好處:
★ 有利于胎兒在母體內的生長發育,糾正異常胎位。
★ 減輕下肢及外陰部水腫、靜脈曲張。
★ 減輕胸悶、頭暈、惡心、嘔吐癥狀。
★ 減少腎盂腎炎的發生率。
★ 減少妊娠高血壓的發生率。
★ 增加22%的心臟輸出血量,減少孕婦低血壓綜合征的發生。
總之,孕婦睡眠時應采取側臥位,尤以左側臥位更符合孕婦的生理特點,特別在懷孕28周后更應養成這種側臥習慣。
注意凌晨(04~07時)易分娩
足月妊娠者容易在凌晨(04~07時)出現分娩,故足月妊娠者應隨時做好分娩準備。
醒時注意心血管保健
孕期由于循環血液量發生再分配及睡醒周期的調節,凌晨醒時要特別注意,睡醒后先在床上躺30秒,然后在床上坐30秒,再坐床邊將雙腿放床下30秒,然后穿拖鞋行走。這樣做的目的是調節睡醒周期的心血管功能和血壓,避免一醒就下地行走而發生腦卒中和心肌梗死。起床后及時喝一杯溫開水,可以稀釋因睡眠時呼吸失水而變稠的血液,加速血液循環。
人的晝夜節律中,有一段是“睡醒周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周期是在清晨4點和下午4點。這是人體生理曲線的最低潮段,血液循環量也明顯降低。
注意午睡
孕婦的睡眠時間應比懷孕前多一些為好,增加的睡眠時間最好加在午睡上。不只是夏天,其他季節,也要舒舒服服地午睡。午睡可以使孕婦精神放松,消除勞累,恢復活力。
午睡時間長短可因人而異,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甚至再長一點均可,總之以休息好為主。午睡時,可把雙腳架在一個坐墊上,抬高雙腿,然后全身放松。
需注意,午餐后不宜立刻睡下,應休息30分鐘后再睡,醒后最好給自己留幾分鐘清醒時間,使大腦功能盡快調整到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