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對金融類院校經濟數學課程采用的分層目標教學法進行了探討,闡述了分層目標教學法的內涵,提出了分層目標教學法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金融院校經濟數學 分層目標教學法
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統一教學內容,統一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長期占據著主導地位,這種教學模式單純地關注整體的教學效果,而并不考慮個體的差異,往往會使那些基礎不牢固、成績比較差的學生更加厭煩學習;而又忽略那些悟性比較高、成績好的學生的積極性。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新的教學方法不斷引入和涌現。分層目標教學法就是針對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和學習成績等差異,因人而異分層制定出不同的教學目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以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一種教學法。這種教學法,能較好地突破班級授課制難以照顧學生個別差異的局限性,使因人施教能落到實處。分層目標教學法的實施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
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基礎工作,了解學生是分層教學的前提。一般來說,高校學生的水平情況參差不齊,首先,不同專業的學生,錄取的分數段不一樣,造成學生的差異。其次統招、補招、自費的學生差異也很大,再有,經濟類院校的學生在高中有的是文科學生,有的是理科學生,這些因素都造成了學生水平的差異。要實施分層目標教學法,老師需要盡力了解學生的情況,再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其知識背景。在此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水平、能力、學習態度、發展水平等各方面的差異,對學生實行分層。為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考慮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應十分注意講究方法。比如,可分別找學生談心,引導他們冷靜地面對差異,明確自己的定位層次(當然這種分層,最好只讓學生本人知道,教師也要注意為他們保密);同時,要讓學生懂得這種分層是相對的、動態的、暫時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進入更高層次:還要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師進行分層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給自己難堪,而是幫自己選準“起跑線”,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師實施好分層目標教學法。還可以將三層學生交叉編入學習互助小組,以后的學習目標要求、作業布置、課外輔導、評價都依據這次的分組情況進行布置,鼓勵他們通過互相幫助來共同提高。
二、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分層目標
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的關鍵,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設置適合他們自己的教學目標。這就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分層情況,對教材進行分層處理。教師應在吃透教學大綱、教材和抓好學期備課,單元備課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進行課時備課,要把每一個課時的教學要求,相對劃分出高、中、低三個層次,也就是為學習較好的學生制定出一個較高層次的學習目標,為學習中等的學生制定出一個中層學習目標,為學習較差的學生制定出一個較低層次的學習目標。在為各個層次學生分別設計好適度教學目標的同時,教師還要仔細考慮好課堂上如何對學生提問和板演等具體問題。
比如,在經濟數學課上,學習導數應用題時,要求c層的學生能夠熟練地掌握各種公式,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要求B層的學生能夠結合導數問題做一些簡單的綜合計第要求A層的學生能夠結合導數的求法做一些有擴展性的綜合應用題,鼓勵他們運用多種方法解決一些比較復雜的應用題。通過設置不同的目標,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由于經濟數學的學習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可以把大目標分割成幾個小目標,每一個目標或知識點講完后后再出示下一個學習目標,這樣目標明確了,知識點也不會混淆,注意力也不會因為混亂而分散。
三、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分層教學方法
對c層的學生,要夯實基礎知識,通過課堂講解獲取知識,指導學習方法和訓練技能,課堂上讓這些學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識記性的提問,多做一些難度較小的題目,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學習中體會到自豪感和成就感。課后給他們布置一些難度較低的練習和作業,并給予必要的提示,鋪設一定坡度,增強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對B層的學生,課堂上可以讓他們多做一些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引導他們的思路,幫助他們分析學習的方法和技巧,要求他們課前自學,課后多做練習,總結提高。對少數特優生,則以競賽的標準要求他們。
對A層的學生,課堂上要求他們多做一些智力運用性和難度較大的問題,鼓勵他們通過自學的方式來提高能力,經常與他們交流學習的方法和途徑,設計要求較高、難度較大的選做題,以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鼓勵他們舉一反三,從多個角度采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分層把握教學要求,力求人人學有所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時時瞄準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用課堂提問和板演練習等形式檢查學生學習達標情況,采取因人提問、分層設題的辦法進行。比如,讓一些學習較差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識記性提問,多板演一些難度較小的模仿性題目;讓一些學習中等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需認真思索的提問,多板演一些難度適中的階梯性題目:讓一些學習較好層次的學生,多回答一些智力運用性的提問,多板演一些難度較大的綜合性題目:對回答或板演正確的學生,特別是中,差層次的學生,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都有獲得表揚的機會,讓學習較差的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數學成功的快樂,讓學習較好的學生感到有壓力,使好的不驕,差的不餒。
四、作業布置與批改分層
作業布置與批改,是了解分層目標教學法實施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著力注意兩個問題:
1 布置作業要因層制宜
布置數學作業,不在乎“量”,而在于“質”,切忌在教材所編習題中任點幾題讓學生“一鍋煮”,而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設計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習題,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如,對反映教材基本要求的基礎型習題,要求全體學生特別是低層次的學生要做好;對反映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習題,要求中、高層次特別是中層次的學生要做好;對反映教材較高要求的靈活型習題,重點要求學習成績較好層次的學生去做好,當然也鼓勵其他層次的學生量力而行去試一試。
2 批改作業要因人制宜
教師在批改數學作業時,一是不能只滿足于打“√”、打”×”,或給個分,還要因人給予評語。比如,有些學習較差的學生,有的習題未做對,但作業書寫工整,且作業準確率比以前大有提高,教師就應在其作業本上寫些表揚鼓勵性批語,同時,還要客觀具體地指出存在的問題,并相信他們會很快改正。使他們能倍感老師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二是不能只忙于作業的全批全改,關鍵要做好批改記錄和認真發現問題。教師的作業批改記錄,主要包括好的典型、錯誤實例、特殊思路,簡練解法、具體姓名等:發現問題,主要是指教師應通過作業批改記錄所收集的素材與資料,去發現各個層次或個別學生存在的一些帶普遍性、典型性、趨向性的問題,為“癥下藥”搞好作業講評做好準備。
五、教學評價分層。適時地調整層次
教學評價分析要體現出激勵性。布盧姆認為,“教師只有取得了對教學效果的十分及時的反饋信息,才能對教學作出恰當的評價,并決定下一步的教學。”教師要把每一次測評的成績反饋給學生,對各層次學生的考試情況,通過全班教學分析課等形式及時反饋給學生,反饋的內容不僅是通報考試成績,而應是著重解剖各層次學生對各部分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反饋的標準要有彈性,成績較好的學生要更加嚴格地要求他們,防止這部分學生驕傲自滿;對B、C層的學生應鼓勵而不是批評。根據考試的難度,A層學生要在85分以上才為優秀,B層學生要在80分以上才為優秀,C層學生在70分以上即為優秀,對每次考試達到優秀的B、C層學生及時將其劃八上一個層次,鼓勵他們向更高層次挑戰,對成績仍不理想的B、C層學生,則面對面輔導,解決疑點,并改變數值和選擇順序考同一份試題,再評分:通過分層評價和激勵,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促使他們都能朝著更高層次的目標不斷攀登。
分層目標教學法具有可控性、可操作性,反饋性,高效性等特點,能夠照顧到學生智力和感情上的個別差異,使因人施教真正地落到實處。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次教學,既面向全體學生,又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健全的人格教育,營造能力發展的氛圍,使各類學生能得到充分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