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由佟大為主演的電視連續劇《狙擊手》的熱播,引發了觀眾對狙擊手的關注。而在中國軍人的英雄戰史上,卻有過這么真實的一個傳奇人物:年僅22歲的年輕戰士、志愿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并擊斃了美國著名狙擊手艾克少校。
在戰斗中成長
在狙擊手的選拔和訓練上。我軍有近乎苛刻的標準和要求。我軍要求狙擊手發現目標后,舉槍5秒鐘即發射,然后逐步縮短時間,最后則達到目標出現后。立即出槍,槍出即射。射之必中。一般來講,狙擊小組在夜間秘密進入狙擊陣地。在“有效殺傷敵人和保護自己”的陣地上,精心偽裝。周密偵察。白天作戰,第二天夜間返回。基本作戰單位是狙擊小組,由組長帶隊,組員1~2人,其中一人主要負責觀察,射手則分布于周圍隱蔽的位置,只管射擊。每個作戰單位都有自己專門的射殺結果審核人員。
經過這樣的培訓,狙擊手們在實戰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技藝,槍越打越準,仗越打越精。狙擊作戰日臻成熟,逐步成為了朝鮮戰場陣地對峙階段志愿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狙擊手中各路英豪大顯神通,創造出了眾多經典的戰例。同樣也造就了我們后來的一名具有傳奇色彩的狙擊英雄,他就是志愿軍24軍72師214團8連戰士張桃芳。
上甘嶺一戰揚名
1931年,張桃芳出生在江蘇揚州興化程堡鎮西村,是“楊州八怪”之首鄭板橋的同鄉。1953年1月11日,入伍不滿兩年的張桃芳隨部隊進駐上甘嶺陣地。這時距朝鮮停戰只有半年多的時間了。
眾所周知,上甘嶺戰役是中美交戰最激烈的戰役之一,這場空前慘烈的戰役整整持續了43個晝夜。聯合國軍官兵們甚至將志愿軍活動的陣地稱為“狙擊兵嶺”。張桃芳所在連隊據守的陣地,就是上甘嶺戰役中英雄黃繼光犧牲的597.9高地。
1月29日,這是張桃芳到達上甘嶺戰場的第18天。他第一次上狙擊臺,滿腔的仇恨和沖動在他年輕的心里翻涌。所以剛一開火就把一梭子子彈打空了,結果卻根本沒打到敵人。這次的不順利使他看到了自己水平的不足。于是,他訓練更加刻苦,射擊本領提高很快,很快就進入了角色,不久就被獲準加入了狙擊組。當年張桃芳使用的是蘇制1944式步騎槍。步槍口徑7.62毫米。彈頭初速每秒820米,射程1000米。由5發同定彈倉供彈,全長為1020毫米,槍管長為520毫米,槍重為3,9千克。第二次狙擊開始的時候,他就開始了自己的狙擊記錄。到2月10日時。張桃芳擊發9次,射殺敵軍7名。成績超過了所有老狙擊手。此后40多天時間。他用240發子彈。斃傷了71個敵人,成為全連一號狙擊手。
連里的干部發現張桃芳是一名可造之材,立刻選送他到團里舉辦的射擊訓練班深造。在訓練班中。他與其他狙擊手們相互交流體會,經驗和技術又進一步。訓練班結束,團長親自考核射手們的槍法。輪到張桃芳時,他沒有打靶子,卻五槍打落五只飛鳥,讓所有人驚嘆不已。
不久,張桃芳很快超越了斃敵100名的記錄,在志愿軍的狙擊手中聲名大振。他的事跡也上了報紙,在戰友中間廣為傳誦。從一個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狙擊手,成為“冷槍冷炮運動”中出現的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之一。
但對張桃芳狙擊技藝最大的肯定,還是來自敵人方面。盡管不知道張桃芳是何許人,但597.9高地有位志愿軍狙擊手。槍法如神,對面陣地上的美國兵們卻一清二楚。也恨之入骨。專門調來了美國“王牌狙擊手”艾克上校,決意要拔掉張桃芳這個眼中釘、肉中刺。這就引出了一場兩位頂尖狙擊手之間的精彩對決。
與美國“王牌狙擊手”較量
1953年6月的一天。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張桃芳照例一早就上了陣地。他剛沿著交通溝走進三號狙擊臺,就有一串機槍子彈貼著頭皮飛過。張桃芳腦袋一縮,趴在了交通溝里,神經陡然緊張,感覺到了一種異樣的氣氛。“今天苗頭不對,看來對面有人在等著我”。
交通溝里丟著一頂破鋼盔,張桃芳順手拾來,用步槍將它頂起露出交通溝。以前他曾多次用這種方法引誘對手暴露位置。可這次鋼盔晃了半天,他的對手卻一槍未發,顯然也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射手。
“終于遇到對手了,這種小把戲糊弄不了他。”張桃芳暗道。他在交通溝里匍匐前進,到了交通溝盡頭。突然竄起,幾個箭步穿過一段小空地。他剛要進狙擊臺。對面的機槍又是一個點射。子彈緊追著他的腳跟,打得地面塵土飛揚。張桃芳雙手一伸,身子一斜,像被擊中似地摔進了狙擊臺左邊的掩體里。
這個假動作顯然蒙騙了對面的射手。他暫時停止了射擊。張桃芳慢慢地從掩體里探出頭,開始搜索對面陣地。他先仔細觀察了美軍陣地上的機槍掩體,發現有兩挺機槍正向其它方向射擊。張桃芳沒有出槍,因為他明白,這在某種程度上是誘餌。真正的對手肯定躲在其它地方,也在搜尋他的位置。只要他一開槍,馬上就會引來殺身之禍。張桃芳很清楚,自己此刻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對面那個最狡猾也是最可怕的對手。
他耐心等待著,搜索著。終于在對面山頭上兩塊緊挨著的巖石縫隙。發現了對手的位置。張桃芳立即出槍,將槍口對準了對手的腦袋。然而就在他要扣動扳機的一剎那,他的對手也發現了他,腦袋一偏。脫離了張桃芳的槍口,緊接著手中的機槍就吐出了火舌!張桃芳再次被壓制在掩體內。這一次,他的對手顯然也意識到了他的厲害,機槍槍口始終對準了張桃芳的狙擊臺,幾秒鐘就是一個點射。張桃芳稍微露頭,立即就會引來一個長點射。張桃芳沒有著急,坐在掩體后面,靜靜地觀察著對手的彈著點。
過了很長時間,他忽然發現對手似乎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狙擊臺左側,也就是他現在所呆的位置,而對狙擊臺右側打的次數不多,并且中間常常會有一個間隙。他在砂袋的掩護下,慢慢地爬到了狙擊臺右側,輕輕地把步槍緊貼著砂袋伸了出去。但沒有開槍,因為他需要判定這究竟是對手的真正疏漏,還是設下的一個圈套。
張桃芳足足等了十多分鐘,機槍的彈著點表明,他的對手的確沒有發現他已變換了位置。時機終于到了!當艾克上校剛剛對狙擊臺右側打了一個點射,把視線和槍口轉向左側時。張桃芳猛地站起身,槍托抵肩,即刻擊發。幾乎與此同時,對手也發現了張桃芳,立即轉動槍口扣動了扳機。
高手對決,勝負只在瞬間。張桃芳的子彈比對手快了零點幾秒。就是這零點幾秒,決定了兩位的結果。當張桃芳的子彈穿過對手的頭顱時,對手點射的子彈卻貼著張桃芳的頭皮飛了過去。后來,從美國媒體的報道中他才知道,自己射殺的竟是大名鼎鼎的艾克。
一雙裝滿彈殼的皮靴
軍長皮定均有一次看上報的殲敵記錄,第214團報上來,說第八連有個戰士張桃芳,用247發子彈。打死了71個敵人。皮定均不大相信這個數字。他從床下拿出一雙志愿軍總部發給高級干部的皮靴,囑咐參謀:“你把它帶上,去八連看看那個張桃芳,一連看他消滅3個敵人,要是真的。把靴子送給他,要是假的就拿回來,處分他的連長、營長、團長。”參謀找到張桃芳,怕他緊張,沒說是軍長叫他來檢查的,只說想看看他打。其實張桃芳不在乎這個,他覺得有人看著打更刺激。
次日拂曉,張桃芳把參謀安置在一個隱蔽位置,讓他別動。敵人的狙擊手也盯著這兒呢。張桃芳提著一支水連珠槍上了一個狙擊臺。東方剛發白,朦朧中,對面300米處出現了一個人影。張桃芳一聲槍響,人影應聲倒下。此后,又一個哨兵轉進了視野。180米左右。又一聲槍響。子彈長了眼睛一樣飛至對面哨兵的心臟。幾乎同時,一串機槍子彈落在了張桃芳的射擊臺上。敵人也盯上他了。參謀是個行家,知道現在張桃芳態勢不利。這時天大亮了。張桃芳用步槍頂著一頂鋼盔想誘敵人上當。老把戲,敵人并不理會。張桃芳決定冒一下險。他猛地竄過一片空地。眺進另一個掩體。一串子彈追射了過來。他身子一翻。又佯裝被命中。對方稍一疏忽,露出了一挺架在兩塊大石頭縫中的機槍和后面的腦袋。張桃芳悄悄向參謀報出目標位置。然后一聲槍響。對方應聲而倒。
后來,張桃芳背著那雙被作為獎品的漂亮靴子來見皮定均,里邊叮叮當當的全是彈殼,總共211個。皮軍長說:“嗯。你打死了21 1個敵人不行,你們是第214團,要打214個才對!”張桃芳心中暗笑:這不是小事一樁嗎?張桃芳回到陣地后,不到一個小時,又有3個美國鬼子成了他的槍下鬼。他很快就完成了214個的任務。
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張桃芳一直活躍在前沿陣地上。他單兵作戰32天,擊發442次,斃敵214名,創下了朝鮮戰場冷槍狙擊射殺最高記錄。自己卻毫發無損。他也因此而榮獲志愿軍特等功臣、二級英雄稱號,并被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授予一級國旗勛章。
1954年,張桃芳調入空軍,在徐州第5航空預備學校和濟南空軍第5航校1團學習。1956年在空軍高密第一訓練基地擔任殲擊機飛行員,飛行退役后進入濰坊空軍某師擔任政治教導員。1980年退休。2007年10月29日。我軍這位著名的“狙擊之王”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于風箏之都山東濰坊,享年7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