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初,面對朝鮮戰爭、印度支那沖突和海峽危機構成的鉗制包圍,為了打破西方帝國主義的核訛詐、核壟斷,抵御外來侵略,止戰于未然,黨中央、毛主席毅然作出了發展核工業、研制核武器的重大戰略決策。隨著中央一聲令下,千軍萬馬在湖南長沙和新疆烏魯木齊秘密集結,分別組建成立了代號為“309”和“519”的地質勘察大隊,然后分頭奔赴祖國的天南地北。專門尋找核裂變反應所需的鈾礦資源。
我作為這支特殊地質隊伍中的首批成員,有幸親歷了309隊從創建到改制轉型。鈾礦從普查、詳查、揭露、勘探、提煉,到起爆“二彈”、啟航“一艇”的全過程,但幾十年來,我嚴守國家機密,對外守口如瓶,從未向人提及片言只語。直到這段歷史不斷見諸媒體,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我才打消顧慮,趁有生之年嘴巴還能說話,趕緊抖抖自己這段被塵封了一輩子的往事……
臨危受命。知難而進
1934年6月,我出生于江西省瑞金縣壬田鄉圳頭村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完全靠著刻苦自學,得以如愿考入寧都師范春季班。1955年年初,我圓滿完成了學業。面臨畢業分配。就在這時。恰好空軍某部來學校招考飛行員,通過嚴格的體檢、政審,我和另外五個同學從1000多名應屆畢業生中脫穎而出。但在贛州復檢時,我因患輕微中耳炎被淘汰,只有一個興國籍同學被錄取。負責招考的首長見我們綜合素質較高,不忍放手,打算把我們改派到空軍地勤部隊。正要把我們帶走,突然又來了一群神秘人物,經過如此這般協調,空軍部隊首長只好“拱手相讓”。
原來,這群神秘人物是國務院第三辦公室(后改為三機部、二機部)的工作人員。因受命籌建一支負責中南地區鈾礦勘察的地質隊伍。特地來贛南招兵買馬。就這樣。我們來不及跟家人打聲招呼。悄悄地離開家鄉,來到了湖南長沙。同年3月24日,新中國第一支鈾礦勘察隊伍——309地質大隊宣告正式成立。
我們這批來自五湖四海的地質新兵經過二個月的簡單培訓后,很快就被投入到火熱的尋找“爭氣鈾”大會戰中,每天肩背地質包。手拿地質錘,穿行于窮山惡水之間,出沒于虎狼窩,風餐露宿,備嘗艱險。幾天干下來,我們嬌嫩的腳底長出了一層厚厚的老繭,大腿和胳膊又酸又痛,苦不堪言。跟我一起來的三個寧都師范同學實在受不了。紛紛打起了退堂鼓。只有我咬著牙關堅持了下來。
野外勘探作業固然辛苦,但是大多數從業人員以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大局為重。勇挑大梁,敢唱主角,自覺地承擔起神圣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各級黨政對我們的工作高度重視。一路大開綠燈,給人給錢給物,有求必應。1956年4月25日。毛澤東主席發表《論十大關系》,給我們打氣鼓勁:“我們現在已經比過去強,以后還要比現在強,不但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而且還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不能沒有這個東西。”三機部宋任窮部長、主管地質工作的雷榮天副部長等領導以身作則,經常親臨礦山第一線,與我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剛開始,蘇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主動跟我國簽訂原子能合作協議,慷慨派遣大批地質專家,攜帶大量精密儀器設備來華,為我們提供技術指導和航測、定點等服務。
1956年年底。我所在的11分隊完成了湖南、江西區域的勘探任務,揮師轉戰進入粵北、贛南交界的山區。分隊領導見我表現好,又有點文化基礎,便安排我跟蘇聯專家學習使用伽瑪探測儀。這種尖端高科技儀器相當靈敏,一旦發現放射性異常點,脈沖聲立即自動響起,指示針急劇擺動,一不注意就會被燒掉。而且價格十分昂貴,聽說當時全世界只有美國和蘇聯能夠制造,我們國家用了滿滿一火車皮雞蛋,才勉強換來這么一臺小小的寶貝玩意。為此,蘇聯專家要求我們必須練就一雙透視的眼睛和一副猿猴般矯健的身手,上級領導則再三強調“人死不要緊,儀器不能壞”,命令我們要不惜以生命的代價保護它!
白天,我跟著大伙翻山越嶺,一絲不茍地繪制地形地貌素描圖,識別礦脈露頭標志,揭露采集礦石標本;晚上。我閉門不出。埋頭攻讀大量專業書籍,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的專業水平和操作能力突飛猛進,很快就成了半個地質專家,受到分隊領導和蘇聯專家的好評。
1957年8月16日,我們11分隊的戰友們克服重重困難,率先在廣東翁源下莊找到了我國第一個大型花崗巖鈾礦床——后來被蘇聯專家正式命名為“希望礦化區”。緊接著。兄弟分隊也相繼找到了湖南衡陽大浦、郴州金銀寨和江西上饒坑口等鈾礦點,并初步探明了工業儲量,從而打破了國際上關于“中國南方老地層無鈾礦”、“花崗巖區難以形成鈾礦床”之類的所謂權威定論。
1958年,三機部改名為二機部,其下屬地質隊伍發展到18000多人,建立了6個區域性地質勘察隊,勘察范圍覆蓋了全國大部分地區,探明的鈾礦工業儲量足以滿足原子彈制造工程前期的需求。這年年底,二機部領導審時度勢,在下莊主持召開了全民辦鈾礦現場會,由此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深入持久的群眾性土法采礦、煉鈾熱潮。全國各地家家戶戶總動員,男女老少齊上陣,硬是用鋼釬撬、鐵錘砸、炸藥炸,把礦石粉碎屆,裝進水缸、木桶或鐵鍋中用稀硫酸浸泡透,再用紗布做豆腐一般經過反復過濾、沉淀、烘干,最后提煉出制造原子彈所需的重鈾酸銨原料總量達150余噸,其中80%由我們309隊11分隊和兄弟16分隊自辦或協辦的煉鈾廠所生產。
內外交困,上下一心
我們緊鑼密鼓地在行動,一個又一個難題被化解,一道又一道難關被攻克……與此同時,國內外敵對勢力也沒閑著,他們互相勾結,遙相呼應,蓄意破壞、阻礙我國核工業建設、原子能事業發展進程。在廣東翁源下莊茅山,一到晚上就有敵特分子不時地發射信號彈,企圖給他們的同伙指示目標。曾經有一個同事在外面吃飯時,因不慎泄露了身份而被敵特盯上,差點釀成了一場大禍,理所當然遭到嚴刑法辦。
除了天災人禍,我們每時每刻還要承受來自大自然的威脅。云霧飄渺中,我們曾數度跟豺狼虎豹狹路相逢,好在那些家伙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則,只要我們蹲下,并悄悄往后退,拐個彎就相安無事了。揭露隊醫務室原先有個上海籍女護士,估計是來了月經,血腥味刺激了宿舍周邊的蛇,她睡覺時不及防備,竟被一條碗口粗的蛇鉆進了大腿間。還有一次。我不幸滑下了懸崖,幸虧被半壁上凌空伸展的樹枝藤蔓擋住了,頰費一番周折才被同事們解救脫險。
此外,由于我們長期遠離城鎮中心和家鄉親人,精神文化生活異常單調乏味,無以排遣。莫可名狀的孤獨、寂寞、空虛感時時襲上心頭。蘇聯專家的翻譯是個廣西籍大齡青年,好不容易談上了一個女朋友,并滿懷好奇心跟他來了一趟礦山,但見荒山野嶺上荊棘叢生,蔭天蔽日:夜幕降臨時,只聞山風浩蕩,野獸哀鳴。嚇得她第二天一大早就揮淚而別,婚事旋即告吹。這個可憐的書呆子終因心理壓力過大、得不到有效的緩解,而變成了神經質,以至于每每錯把綠樹當美女抱在懷里,甚是纏綿悱惻。自己穿的背心、鞋子,也要標上“前”、“后”、“左”、“右”才分得清。后來上級領導體恤下情,分配來一批年輕漂亮的山東籍姑娘,并在茅草棚里開設了簡易舞廳,每逢周末定期舉辦交誼舞會,此舉猶如雪中送炭、久旱逢甘霖,樂得孤男單身漢們心花怒放。然而好景不長,鑒于明里暗里的小動作越來越頻繁、越來越放肆,尤其是牛高馬大的蘇聯專家,每次舞會總是緊緊地抱著姑娘們又親又摸,害得她們都不肯參加了。
姑娘們集體罷舞事小,更為嚴重的是,1958年7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應邀訪華期間,因別有用心的建議遭到毛澤東嚴詞拒絕,從此心懷怨恨。反目成仇。中蘇關系不斷惡化。到1960年8月,蘇聯釜底抽薪,徹底撕毀了合作協議,撤走了全部專家和相關圖紙、資料,中止了所有援建工程項目,致使我國剛剛起步的核工業建設幾乎陷入癱瘓狀態,原子能事業面臨夭折的危險。
在前所未有的困難面前。黨中央發出“奮發圖強,自力更生”的偉大號召,廣大地質工作者“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和集體智慧的力量,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技術革新運動。我曾大膽地向分隊領導建議,摒棄以前蘇聯專家限定的走網格法普查路線,改為走直線法,并結合槽探、井探、鉆探和坑探,以點帶面連片計算儲量,結果進度明顯加快,成本也大幅下降。煉鈾部門采用反應罐進行鈾化學沉淀方法和6092萃取新技術,創新了工藝設備。提高了回收率。 就這樣。舉國上下群策群力,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著我國核工業建設和原子能事業從絕地走向佳境,迅速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三年后又引爆了第一顆氫彈,7年后第一艘核潛艇順利下水試航,在此基礎上,一個完整的核科技工業體系逐漸建成,為新中國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安全保障。
積勞成疾,九死未悔
1959年6月,我因成績突出,被推薦到山西太原太古地質學校補習數理化課程。9月份參加高考,順利考入撫州地質學院地質專業。在校期間,我們國家正遭受一場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我因營養不良,學習任務又重,好幾次暈倒在課堂上。醫生說我不宜再學習了,學院只得把我送回原單位休學一年。
一年后,返校期限已到。但分隊領導不舍得放我走,勸我留下,并答應給我大專文憑待遇。這一留下,我在粵北、贛南交界的原始森林中整整工作、生活了17年,過著一種近乎與世隔絕的野人生活。由于長年累月風餐露宿,置身于惡劣的生存環境,很多同事因受核輻射、吸入過量礦塵,而患上了惡性腫瘤、硒肺、水腫和低血壓等絕癥。甚至喪失了生命,演繹了一幕幕舍生忘死、義薄云天的壯舉。
1967年,我因息十二指腸潰瘍,在湖南衡陽四一五醫院做了一次開刀手術。1969年又因胃潰瘍大出血,住進了廣東省工人療養院。1973年,年屆不惑的我終于不堪重負,離開了工作長達17年之久的礦山。轉業到家鄉的金融部門,1995年從建行瑞金市支行行長的崗位上退居二線。風風雨雨一路走來,不知不覺間我已過古稀之年,伴隨而來的是越來越多的疑難雜癥,其中最要命的是胃潰瘍再度復發,并惡變為癌。2001年,我在廣東省人民醫院做了全胃切除手術,沒有了胃。進食全靠牙齒細嚼慢咽。食物直接進入食道和小腸。
我們反對戰爭,但也不怕戰爭,正因為有了當年勒緊腰帶搞出來的“爭氣彈”,我們中華民族的腰桿子才真正硬了起來,著著實實揚眉吐氣了一回。如今,我們國家的國際地位持續上升,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核能核技術的戰略重點也轉向了和平利用。作為一名曾經參與過尋找“爭氣鈾”的老地質隊員,我感到無比自豪和欣慰,雖九死猶未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