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德化窯雕塑,以其著意刻畫塑像的內涵而著稱。這件白釉盤膝觀音,高28厘米,底座徑13.3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出自明代德化陶瓷雕塑大師何朝宗之手,是其塑像中的典范之作。何朝宗之觀音像,后世仿品頗多,觀此可作鑒定之據。
盤膝觀音寬額長耳,髻上頂戴如意花冠,上披一巾。豐腴端莊的容顏,顯露出安然慈祥的表情:雙眼低垂,正凝神靜思。雙唇緊閉,嘴角微微上翹,浮現出一絲若隱若現的笑意。觀音著袒領寬袖衣,胸前飾一串珠飾,頭部稍向前傾,意在表現聆聽眾生的意境。但見觀音雙手藏于袖中,作右拱勢,盤坐于圓形坐墊上,衣褶層次明快清晰,自然舒卷,流暢飄拂。整個外觀形象顯得清秀俊逸,雍容大度,氣質不凡,尤其是那雙充滿智慧、沉靜入定的眼神,會令你感受到種心靈的震撼。這件盤膝觀音整體造型簡潔概括,雕像由幾塊外形單純、概括、飽滿有力的基本形組成,從不同角度看一條輪廓線都是外弧線,使人感受到由內向外進發的力量。作者采用和掌握“象牙白”瓷土的材質特點,根據所塑內容的需要,總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表現形式,從而使作品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地。塑像背后戳印陰文篆書”何朝宗”三字葫蘆形印章款。其雕塑技法非常卓越,面部表情乃至須發、衣紋等等的表現方式,都在寫實的基礎上作了手法精練的概括,令人如對一幅筆觸簡妙的人物速寫,其藝術性之高,令人贊嘆。
何朝宗的瓷雕作品不流于般化和庸俗化,這主要是對于任何一件瓷像的塑造,在制作前有充分的藝術構思。他塑造的道釋人物在造型方面都能別有立意,超凡脫俗,而獨具風格神韻。從整體人物造型看,修矩合度,符合解剖,衣褶線條飄逸生動,儀態宛然,肅穆大方,不僅塑造出各種人物的特定儀態,且能夠表現出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他能干各種雕像中見性格,如觀音的慈悲,達摩的莊嚴,壽星、羅漢之類的詼諧,皆惟妙惟肖。他吸收了泥塑木雕等傳統技藝,應用瓷土可塑的特點,細心雕琢,將道釋人物塑造刻畫得淋漓盡致。歷代以來,中國畫論、書論對藝術品中的“形”與“神”的關系有許多精辟的論述,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以形寫神,形神兼備,強調神韻寓意等等。何朝宗的瓷雕可謂達到了形神兼備、神韻寓意的高度,這種傳神的雕塑手法,正是他留給后人的最好示范。
在眾多的雕像中,何朝宗最擅長的還是觀音像的雕塑,他手下的觀音像在外形上,均顯得清秀飄逸,既親切可愛又莊嚴神妙,既溫情脈脈又超凡脫俗。此外在觀音的手指、腳趾以及隨風擺動的衣紋等等的雕刻上其洗煉細膩,流暢自如的技巧都稱得上鬼斧神工,為后世仿品所望塵莫及。難怪何朝宗那些栩栩如生極具生命力的觀音瓷像,在當時即為人們爭相購藏的“天下共寶”,故后人有“何來觀音”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