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是照面飾容的梳妝用具。在古代,銅鏡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直到玻璃鏡出現以后,它才隨著玻璃鏡的普及而退出了歷史舞臺。銅鏡既是實用品,又是藝術品,特別是戰國和漢唐時期的銅鏡,其制作精細,紋飾精致,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
中國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齊家文化時期已有銅鏡,從現今的考古發掘出土了兩面銅鏡。 面是圓形素鏡, 面是圓形七角星紋鏡。商代的銅鏡出土了六面,均為圓形。兩面為葉脈紋鏡,三面為多圈凸弦紋鏡,一面為平行線紋鏡。西周與春秋時期銅鏡的發現也不多,除了一面重環紋鏡和一面烏獸紋鏡外,其余都是些素鏡。到了戰國時期銅鏡的使用才流行起來。
戰國時期流行的銅鏡主要有弦紋鏡、云雷地紋鏡、花葉紋鏡類、山字鏡類、菱紋鏡類、烏獸紋鏡類、蟠螭紋鏡類、連弧紋鏡類等。戰國時期銅鏡的特點是薄而輕巧,鏡鈕為弦紋拱橋形,邊緣多數卷起。其制作精細,工藝精湛,紋飾精致美觀。
漢代最流行的銅鏡有蟠螭紋鏡類、草葉紋鏡類、星云鏡類、目光鏡、昭明鏡、連弧紋銘文鏡類、重圈銘文鏡類、鳥獸紋鏡類、蟠虺紋鏡類、博局紋鏡類、多乳鳥獸紋鏡類、連弧紋鏡類、夔鳳紋鏡、變形四葉紋鏡類、神獸鏡類、畫像鏡類、龍虎紋鏡類等。漢代銅鏡出土的數量較多,它是當時普通的日用品,又是普通的隨葬品。漢代銅鏡早期較輕薄,后期變得厚重,鏡鈕多為半球形。漢代銅鏡主紋飾鮮明突出,銘文成為銅鏡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創了中國銅鏡鑄制銘文的先河。
唐代主要流行鏡類是瑞獸葡萄鏡類、瑞獸鸞烏鏡類、花鳥紋鏡類、瑞花紋鏡類、神仙人物鏡類、盤龍紋鏡、八卦鏡等。唐代以前銅鏡的造型絕大多數是圓形,極少數為方形,唐代發展了銅鏡的形狀款式,創造出菱花形鏡、葵花形鏡等花式鏡及六角形、八角形、亞字形鏡。花式鏡不但豐富了銅鏡的外形,而且使銅鏡的紋飾美和形式美相得益彰。唐代銅鏡鑄工精細,紋飾華麗,格調清新,圖紋偏重于寫實,構圖生動活潑。唐代以后銅鏡藝術漸趨衰落,紋飾簡單粗放,制作拙劣。
這里介紹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一些戰國與漢唐時期的銅鏡,以供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