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CI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SCIE和EI為數據源,檢索了國內外有關阿魏酸的研究論文,并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從文獻年代、作者、學科、語種和國家等方面進行了統計,分析了2000-2008年間阿魏酸的研究情況,包括研究熱點的轉變、研究領域涉及的學科范圍、中外在該領域研究水平的對比及中國在阿魏酸研究方面的領軍人物。為全面了解阿魏酸研究狀況提供一定的依據,同時為全面了解其他研究熱點提供了方法。
[關鍵詞]文獻計量學;CNKI;SCIE;EI;阿魏酸
[中圖分類號]G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4-0041-04
Application of Bibliometrics Methods in Scientific Reserch
——Taking Ferulic Acid Research for ExampleZhu Yijia
(Librar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earched articles about ferulic acid from CNKI,SCIE and EI,and statistics from many aspects as years,authors,subjects,languages and countries,then analyzed the searched status about ferulic acid from 2000 to 2008 including the change of research focus, the range of subjects,research condition of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scientists who lead the ferulic acid research in China by bibliometrics.This method not only can help to acquaint the status of ferulic acid research,but also can be used in other scientific research.
[Keywords]bibliometrics;CNKI;SCIE;EI;Ferulic acid
1 檢索條件的選擇數據源:中文數據庫采用CI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作為數據源;英文數據庫采用Thomson Scientific公司ISI Web of Knowledge平臺下的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以及EI網絡版(Engineering Village 2)作為數據源。其中以SCIE為主,EI為輔來對阿魏酸的研究進展做綜合分析。SCIE和EI均屬于四大索引,其收錄論文的狀況是評價國家、單位和科研人員的成績、水平以及進行獎勵的重要依據之一[3]。同時,這兩個數據庫本身強大的分析功能,也使得我們在查找文獻的同時可以通過對結果的分析來探究學科發展歷程及尋找學科發展熱點。檢索詞:為了確保查全和查準,查詢了《新漢英醫學詞典》[4],確定檢索詞為“ferulic acid”。檢索的時間范圍定為:2000-2008年。數據庫檢索時間為2009年8月12日。
2 以阿魏酸為例的科研課題研究進展分析
2.1 文獻年代分析對研究論文進行時間分布的分析,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該研究領域的發展速度和狀況。一般來說,對于一個研究對象,其研究論文數量從研究初期開始會不斷增加,當對其研究達到成熟水平的時候,論文數量在未來幾年內會處于一個最高點,最后,由于該領域的研究已經成熟,故研究工作會逐步轉移到其他研究領域,而在研究論文數量上的體現則是不斷減少。2000-2008年間,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共收錄阿魏酸論文2 366篇,SCIE共收錄2 006篇,EI共收錄415篇,具體數據見表1。表1 文獻年代分析
年份CNKISCIEEI文獻量比例(%)文獻量比例(%)文獻量比例(%)20001245.241427.08204.8220011576.641688.37409.6420021656.971648.18358.4320032088.7921410.674711.33200426811.331959.72286.75200527911.7927313.615713.73200633314.0726713.315513.25200740216.9927213.566816.39200843018.1831115.506515.66總量2 3661002 006100415100
期文獻計量學在科研課題熱點研究中的應用Apr.,2010Vol.30 No.4表1顯示,2000年以來,國內外對阿魏酸的研究基本上處于穩步上升的態勢,年載文量和百分比總體上均呈穩步增長趨勢。無論是CNKI、SCIE還是EI,2008年的文獻量均比2000年時的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3.0%、8.5%和10.9%。這說明阿魏酸的研究在國內外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表1同時顯示,CNKI中的阿魏酸論文數量在2001-2002年和2004-2005年間增速變緩,而在2003年和2006年,論文數量有較明顯的增加;而SCIE和EI的阿魏酸論文數量也有類似的趨勢,均在2003-2004年間有一個明顯的下降,而在2004-2005年間又有一個較明顯的飛躍。這可能與阿魏酸的研究狀況有關。對于阿魏酸的研究,大致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對阿魏酸功能的研究,隨著研究的深入,阿魏酸的功能受到學者的肯定;隨后,由于純品阿魏酸的價格昂貴[5],所以通過各種低成本方法提取或者合成阿魏酸的研究成為熱點,所以在這兩個研究方向銜接的地方,隨著老方向的研究日益成熟,文獻數量增速會變緩甚至短暫的回落,然后隨著新研究方向的廣泛開展,文章數量會呈現一個大幅度的回升。
2.2 作者分析對論文作者進行分析,有利于科研人員迅速跟蹤學科領軍人物,把握學科熱點。在作者分析這部分中,將對SCIE、EI中阿魏酸發文量前五位的作者進行分析,并且在SCIE和EI中對中外作者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在CNKI中分析SCIE和EI中發文量均在前五位的作者,其中文文獻的發文量情況。SCIE和EI中有關阿魏酸文獻發文量前五位的作者如表2所示:表2 SCIE和EI中發文量前五位的作者
SCIEEI作 者發文量作 者發文量ROUAU.X25Christakopoulos.Paul6RALPH.J24Sun.Run Cang6BUNZEL.M22Asther,Marcel6STEINHART.H21Laszio,Josepa A5MENON.VP20Compton,David L5從表2中可以看出,SCIE中發文量前五位的作者均為國外作者,最多的是來自法國的ROUAU.X(Rouau,Xavier),有25篇。經進一步分析,h指數為13,即在這25篇文獻中,有13篇的被引頻次在13次及以上,說明其高質量的文獻較多。而在SCIE中,中國內地作者發文量最多的是SUN.RC(Sun Run Cang,孫潤倉,華南理工大學),如表3所示,文章數量為13篇,經進一步分析,h指數為8,即在他的13篇文獻中,有8篇的被引頻次在8次及以上,高質量文獻也較多。表3 SCIE和EI中發文量前五位的中國內地作者
SCIEEI作 者發文量作 者發文量SUN.RC13Sun.Run Cang6KONG.L8KONG.Liang4LI.P8LI.Xin4SUN.XF8OU.Shiyi3ZOU.HF8Zou.Hanfa3在EI中,發文兩前五位的作者在文章數量上的差異不大,而來自國內的Sun Run Cang(孫潤倉)的發文量處于并列第一的位置,綜合考慮表2和表2的數據,可以得出,有關阿魏酸的研究,國外學者高質量的文獻較多,而國內方面,以孫潤倉為代表的學者也有一定數量的高質量文獻。在SCIE和EI中,發文量均處于前五位的學者有Sun Run Cang(孫潤倉2)、Kong Liang(孔亮)、和Zou Hanfa(鄒漢法),他們在CNKI中關于阿魏酸方面文獻的發文量分別為孫潤倉2篇,孔亮3篇,鄒漢法3篇,這幾位學者的中文文獻量反而比外文文獻量少,而處于EI發文量第4位的Ou Shiyi(歐仕益)在CNKI中關于阿魏酸的方面的文獻達到了34篇,屬于在CNKI中的高產作者,而歐仕益在SCIE中關于阿魏酸方面的文獻有5篇,總被引頻次達115次,h指數為5。綜合以上分析,以孫潤倉、孔亮、鄒漢法和歐仕益等為代表的國內學者是阿魏酸研究方面的領軍人物。
2.3 文獻學科分析對文獻學科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目前有哪些學科的學者對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從而可以幫助研究者開拓思路,用多個學科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CNKI中不提供按學科領域進行篩選的功能,但是我們可以從期刊分布中得出CNKI中阿魏酸文獻的學科分布。經過分析,雖然CNKI中載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均為醫藥類期刊,但是進一步檢索發現,像《食品科學》、《中國食物與營養》、《中國農業科學》、《分析化學》和《生物加工過程》等其他學科的期刊中也刊載了阿魏酸的文獻。SCIE和EI中的文獻分布如表4所示。經綜合分析可以看出阿魏酸的研究主要涵蓋了食品科學、營養、醫學、農業、化學和生物這幾個學科領域。
表4 文獻的學科分布(前十位)
SCIEEI學科領域篇數比例學科領域篇數比例食品科學與工藝65332.55有機化合物30573.49應用化學48524.18化學反應19446.75農業29814.86生物學13933.49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28314.11生物材料與組織工程13833.25植物科學25212.56化工10425.06生物技術與應用微生物學23911.91生物技術10224.58藥理學與藥劑1748.67生物化學9021.69分析化學1457.23化學8821.20營養學1326.58化學試劑及基本化工原料8821.20藥用化學904.48有機聚合物6615.90注:因為有些期刊本身涉及多個學科,所以這些期刊的文獻會被重復計算,故表4的比例中,總數加起來超過100%。阿魏酸文獻的學科分布與阿魏酸的研究聯系緊密。首先在食品科學、營養和醫學領域,阿魏酸因為具有抗氧化等多種保健功能,成為保健食品的研究熱點,阿魏酸的這些生理功能,同時被營養學和醫學領域的學者重視和研究;再者在阿魏酸的制備方面,目前有化學合成法和微生物發酵法,而微生物發酵法除了應用到生物學技術外,出于對成本的控制,所用材料為植物秸稈居多[8],這就與農業科學領域聯系了起來。所以從文獻的學科分布可以看出,阿魏酸在食品,特別是保健食品領域的研究是熱點,制備方面則以化學制備和微生物制備為研究熱點。
2.4 文獻語種分析由于CNKI收錄的文獻基本上是中文文獻,故在語種分析這部分僅對SCI和EI中的文獻語種進行分析。文獻作者采用何種語言來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其自身國家的語種有關,但是很大程度上也取決于SCIE和EI的語言收錄傾向。文獻語種分布如表5所示。表5 文獻語種分布
語種SCIEEI文獻量比例(%)文獻量比例(%)漢語251.25286.75英語1 95497.4138292.05其他271.3451.202000-2008年間阿魏酸的研究文獻主要來自于英語和漢語,其他的如日語和德語等文獻的數量不多,在SCIE中除了漢語和英語外,其他語種的文獻總量只占1.34%,EI中更少,只有1.20%。英文文獻最多,在SCIE和EI中分別占到97.41%和92.05%,這一方面說明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在阿魏酸的研究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是由于SCI和EI這兩個數據庫收錄的文獻以英文為主,所以從語種分布也可以看出,各國科研人員為了使自己的論文被SCI和EI收錄,他們會盡量迎合數據庫的喜好,采用英語來撰寫文獻。SCI收錄的英文期刊占總數的2/3以上[6],EI中的中文期刊比例略高一些,但是阿魏酸文獻的英文文獻比例遠遠超過英文期刊在數據庫中的比例,說明該領域的研究人員較其他學科人員更愿意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發表在英文期刊上。漢語文獻所占比例僅次于英文文獻,在SCIE和EI中分別占1.25%和6.75%,雖然遠小于英文文獻所占的比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00年以來,阿魏酸的研究課題在我國引起了廣泛的注意和高度的重視,并有了一批研究成果。
2.5 文獻國別分析由于CNKI收錄的文獻作者基本上是國內作者,故在國別分析這部分僅對SCI和EI中的文獻國別進行分析。國家(地區)學術研究水平的高低,往往可以通過該國學者在相關領域的發文量來體現。表6列舉了2000-2008年間SCIE和EI中在阿魏酸研究領域文獻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表6 文獻國別分布(前十位)
SCIEEI國家/地區篇數比例(%)國家/地區篇數比例(%)美 國32516.20中 國7117.11日 本24512.21美 國5312.77中 國21710.82法 國389.16法 國1979.82日 本389.16德 國1306.48西班牙286.75英格蘭1256.23印 度276.51印 度1195.93英 國256.02意大利1195.93德 國204.82西班牙1035.13意大利194.58加拿大914.53加拿大163.86從表6可以看出,阿魏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亞、歐、美的國家,其中亞洲國家占3席,歐洲國家占5席,美洲國家占2席。這其中又以美國、中國、日本和法國的文獻數量較多。這4個國家的文獻總量比例在SCIE和EI中分別占到了49.50%和48.13%。說明這4個國家在阿魏酸研究方面開展地比較好,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領域的快速發展與國家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緊密相關。中國在SCIE中位列第三,EI中列第一,可以看出,中國在阿魏酸方面的研究是處于世界領先水平的。一方面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已不再滿足于僅僅解決溫飽的問題,對保健食品這類消費品有了一定的需求;另外,由于我國是農業大國,每年都會產生大量廢棄的秸稈[8],以往的做法是將秸稈焚燒,既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又浪費了大量可利用資源。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和國家對環境和能源問題的日益重視,秸稈的綜合利用成為了學者的研究熱點,而阿魏酸即可通過生物技術從秸稈中提取出來。
3 結 論(1)阿魏酸文獻總量的穩步提升說明阿魏酸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一個熱點;文獻數量增速放緩甚至稍微下降的拐點說明阿魏酸的研究主要經歷了兩個大的研究方向,即應用研究和制備研究。(2)從作者及高質量文獻分析可以看出,國外關于阿魏酸方面的研究水平稍領先于國內,國內方面,以孫潤倉等人為代表的學者是阿魏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3)從學科分布可以看出,阿魏酸的研究涉及多個學科領域,主要是食品科學、營養學、農業、生物、化學。(4)從文獻語種和文獻國別分析可以看出,阿魏酸的研究在中國開展得比較好,是許多學者的研究熱點。(5)利用文獻計量學,能夠對科研課題熱點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為確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據。
參考文獻
[1]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88:102.
[2]Ou SY,Kwok KC.Ferulic acid:pharmaceutical functions,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foods[J].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04,84(11):1261-1269.
[3]唐品.《科學引文索引》及其在科研評價中的作用[J].圖書與情報,2005,(1):68-70.
[4]關興華,馬龍海,夏廷德.新漢英醫學詞典[M].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4.9:9.
[5]許仁溥,許大申.阿魏酸應用開發[J].糧食與油脂,2000,(6):7-9.
[6]賈潔.基于SCI的學術研究發展分析[J].情報科學,2009,27(4):581-587.
[7]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62-63,103.
[8]朱易佳,歐仕益.復合酶水解玉米皮制備阿魏酸和低聚糖的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2007,28(5):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