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權投資是一項重大的先行先試政策,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天使投資的角色
“先行先試就是第一個吃螃蟹,做探索性實驗,中關村勇于承擔責任,愿意開展探索。”當肩負著重大歷史使命的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月余,推出首批重大產業化股權投資項目時,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廖國華的一番話激起了人們對中關村創新精神的由衷贊嘆。
創新,是中關村永恒的話題。這一次,中關村將政府資金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與亟待產業化的國際領先科研成果實現了成功對接。中關村發展集團邁出第一步
5月13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大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股權投資和創新合作簽約儀式在中關村石景山園召開,首批8個股權投資項目、10家戰略投資企業與剛剛成立不久的中關村發展集團簽約。
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許強認為:“這是中關村發展集團成立一個月以來邁出的第一步,是北京市委、市政府戰略意圖的扎實體現。”
2009年3月13日,國務院批復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在科技部牽頭的部際協調小組和國務院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圍繞體制機制創新,以創新型企業做大做強為重點,著力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引進,舉全市之力推進示范區建設。
2010年4月1日,北京市成立了中關村發展集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劉淇在“貫徹落實國務院批復加快推進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大會”上指出:中關村發展集團的成立,建立了以股權為紐帶統籌推進各園區建設發展的機制,邁出了體制機制創新的新步伐。中關村發展集團的成立,是實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和建設世界城市戰略任務的重要舉措,它將通過大轉化、大整合的運作,開創首都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目前,中關村發展集團共有16家股東單位,下屬11家控股子公司,集團注冊資本100億元,30%為現金出資,70%為股權出資,中關村管委會行使歸口管理及出資人權利。中關村發展集團的三大核心業務包括:一是負責引進重大項目和統籌產業布局。二是統籌融資,通過引進戰略投資、發行中期票據及企業債、信托計劃、上市等方式增強集團融資功能,用于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三是受市政府委托,進行重大產業化項目股權投資;受托管理政府重大項目股權投資資金,通過股權投資和股權激勵相結合,支持重大產業化項目和高成長創新型企業。
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說,集團的發展目標定位于“著眼大戰略、謀求大轉變、著力大調整、推動大發展”上,將著力抓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的產業化,成為重大成果產業化平臺,目前集團已經形成了相應的工作機制,將按照《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股權投資暫行辦法》的規定,加快推進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在京轉化和產業化,支持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并已在投資資金上做好了充分準備。
5年300億元支持重大項目落地
記者從此次簽約活動舉行的中關村發展集團信息發布會上了解到,北京市財政將在5年時間內統籌安排300億元,通過股權投資等方式為重大項目落地提供資金支持,帶動中央和市屬企業、戰略投資者、創業投資機構等社會資本投入。
這一政策無疑將發揮政府資金的強大優勢,加速推動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在北京落地轉化。
中科院光電院和中視中科公司的激光顯示大屏項目是市領導一直十分關心的重大產業化項目。據了解,激光顯示技術是繼黑白顯示、標準彩色顯示和數字顯示后的第四代顯示技術,是電子信息產業中的關鍵戰略,同時也是世界各國重點發展的高技術基礎產業。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競爭的焦點,SONY、松下、日立、東芝、三菱、EPSON、三星等知名國際顯示巨頭,紛紛加大在激光顯示領域的研發力度。自2005年至今先后有多家公司推出激光電視概念樣機。據美國《激光焦點世界》專業媒體樂觀預測,2010年前后激光顯示技術將在全球形成570億美元/年的產業規模,它將為顯示行業帶來一場革命。
作為國內唯一致力于激光顯示技術研發與產業化的高新技術企業,中視中科自有20項核心專利(其中一項核心技術已獲得國際專利受理),又得到了中科院完全授權的十幾年研發的成果及30余項專利,開發出了激光電影放映機、大屏幕激光顯示墻、激光電視光源模組、激光投影光源模組等系列產品,研制出世界第一臺5萬流明激光電影放映機,已成為主導中國激光顯示領域的領航企業。
中關村發展集團通過股權投資的方式對該項目率先進行投資,加快了該科技成果在北京實現產業化的進程。中視中科負責人對此深有感觸:“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關村發展集團就為產業化項目落戶北京提供了場地和資金的支持,在股權投資合作的基礎上,我們計劃再用三年時間,在北京建設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記者了解到,中視中科公司已選址中關村永豐產業基地建設新的產業園,在北京形成激光產業基地,預計項目投產時間為2012年,投產第一年產值將達13億元。
與中視中科公司的激光顯示大屏項目一樣,此次實現首批簽約的股權投資項目,均是自主創新、在國內外具有領先優勢、具備產業化條件的重點項目。國能風力發電公司兆瓦級垂直軸風力發電機項目,已經取得了垂直軸風輪空氣動力、新型磁懸浮支撐、電磁力剎車、變流技術等技術突破,技術成果具有國際領先優勢。目前公司兆瓦級垂直軸風力發電樣機已正式下線,具有廣闊的產業化前景。另外,京聯云公司手機中間件項目、國智恒北斗電力全網時間同步項目和清華大學新型鎂離子抗衰老藥物項目也都屬于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我國重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不僅具有技術上的領先優勢,而且具備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和條件,具有良好的成長潛力和市場預期,這些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的成功轉化將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和經濟效益。
除了采取股權投資方式以外,中關村發展集團還選中了10家“種子”企業進行戰略投資,記者了解到,這10家企業均注冊在中關村示范區內,其中有8家是深交所“三板”企業,分布于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等國家大力支持的新興行業及公共管理服務領域,在行業細分市場上占據較大份額,主營業務清楚、發展戰略明確,具有較高收益率和成長性。
中關村發展集團總經理許強介紹說;“中關村發展集團作為戰略投資人進入這些企業,將對這些公司完善治理結構、獲得持續的資金支持和服務產生影響。對上述公司的投入和支持力度,符合北京市產業發展政策要求,能夠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對鼓勵中小高成長性企業的發展能夠提供良好的示范作用。”
政府股權投資充當天使投資人
“中關村的使命,是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先行先試,進行體制、機制、發展模式上的創新。政府股權投資基金,是以市場手段實現政府意圖的結合點,股權投資基金5年300億,以政府股權投資作為引導,進一步整合社會資金。”廖國華說,“股權投資是一項重大的先行先試的政策,有利于國家、有利于企業,在某種程度上扮演著天使投資的角色。”
對于中關村中小企業而言,融資難、渠道單一一直是困擾企業發展的難題。以往企業擁有了重大項目的核心技術,但卻遲遲無法將其產業化,究其原因往往是缺乏資金。中關村企業被戲稱為“小老頭企業”——長不大,也死不掉。企業缺乏資金,自然難以留住人才,更無法獲得重大項目產業化的機會。
股權投資這一形式正是政府幫助企業獲得資金、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
“股權投資圍繞著重大科技成果,用政府投資股權的方式來幫助企業,但政府并不行使股東權利。”廖國華介紹說,政府還要提前約定退出時機和方式,最終在加上同期銀行利息的基礎上原價退出,同時將所獲得的收益以“股權激勵”的形式返還給科研團隊。
股權投資既比銀行貸款優惠,更有別于一般的風險投資。廖國華概括出了股權投資給企業帶來的幾大好處:一是與項目團隊共擔風險,退出不索取經營收益,將來收益歸初始投資者,并與股權激勵相結合。二是資金來自政府部門,整合政府資金支持重大項目,帶動社會投資跟進,形成全社會合力。三是規范化的操作機制,由示范區領導小組以紅頭文件的形式正式發布。
“在股權投資的模式下,企業得到了急需的資金,科技人才得到了股權激勵,重大科技成果能夠得以產業化,政府的投資也能夠穩妥回收。”許強表示,集團將代表政府,通過引進戰略投資、發行中期票據及企業債、信托計劃、上市等方式增強集團融資功能,與銀行等機構一起建立多渠道、多層次,以風險投資為主的投融資體系,將社會流動資金轉化為風險基金,用于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使其真正以資本的面貌與高新技術相結合。通過政府資金整合,社會資本的進入,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建設都將從中受益。
“此次簽約的首批項目投資額不等,最高的近1億元人民幣,其他的分別為幾千萬、幾百萬,根據項目不同額度也不一樣。”許強說,政府股權投資不以盈利為目的,而以引導產業發展為目的,既要求項目技術的領先性,又要求項目能對示范區發展產生帶動作用,并在京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設定目標清晰的投資路線圖
多年來中關村保持高速發展,企業數量更是一路飛升,為數眾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保證了中關村的創新活力,但是中關村一直缺乏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因此做大做強一批創新型企業是中關村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必然要求。
“培養和聚集一批領軍人物、研發和轉化一批國際領先的科技成果、做強做大一批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這“四個一批”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核心區批復后對中關村未來發展提出的具體要求。
“中關村發展集團肩負的任務非常重,要實現‘四個一批’的要求,2020年要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型中心,研發和轉化一批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找到以后怎么轉化?”中關村發展集團董事長于軍認為,建立起目標清晰、有制度安排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路線圖至關重要。
于軍說,股權投資是由政府搭建的一個創造性平臺,以項目為核心,包括重大成果的主動發現機制——新型產業培育機制(政府和市場雙方作用)——產業化機制(產生影響和效果),這三個機制建立起來,就有了基本的投資路線圖。
“中關村發展集團是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全資國有公司,既要實現政府的意圖,又要與市場對接,政府意圖如何體現?重大項目的評價標準是什么?這是路線圖設立最重要的問題,其中包括落地、服務、以及土地開發模式等等。”于軍說。
本次簽約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是中關村發展集團與清華、北大、中科院、農科院等科研院所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重大項目篩選和落地服務上進行全面合作。
“建立以項目為基礎的與大院大所的合作,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最具特色的內容。”于軍談到,“大院、大所、大學,是重大技術的項目來源,過去20年,對推動中關村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下一步,中關村科技園區與這些大院、大所、大學的合作,將對園區發展,包括未來項目的落地都有很好的作用。”
與大院大所合作,用好政策優惠平臺,利用先行先試手段,結合項目落地需求,借助政府力量,通過深度服務,整合金融機構與園區資源,組合形成項目落地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如此一來,中關村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步伐將日益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