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旅游島”在10年前就被遲福林和他的研究團隊提了出來。不過,因為無法快速拉動GDP的增長而被認為是怪胎,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
剛剛過去的1月份,估計是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中改院)院長遲福林最為忙碌的時刻。
除了搞研究、做報告等日常性事務外,遲福林還要拿出相當部分的時間來應付蜂擁而至的媒體。幾乎每天,遲福林都要接受3~4家媒體的采訪。僅僅因為所要求的采訪時間超過一小時,《小康#8226;財智》記者的采訪需求還曾經一度無法安排。
“遲院長實在太忙了,根本沒有辦法抽出整整一小時來做采訪。”中改院的工作人員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由于事情太多,即便是接受媒體采訪,遲福林也是見縫插針。
眾所周知,遲福林的忙碌與國家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出臺的《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息息相關。
這對于海南省而言,無疑是一件大事兒。用遲福林的話說,“海南終于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而作為海南省政府的智囊機構以及長期研究海南的知名學者,中改院和遲福林顯然都有責任和義務為相關人員答疑解惑。
遲福林顯然也很樂意和媒體分享他的喜悅。作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首倡者,看到自己呼吁了十多年的設想正在逐步變成現實,那種感慨并非外人所能感受。
機遇來之不易
對于國家給予海南國際旅游島的未來定位,除了喜悅,遲福林說得最多的就是“不容易”。
事實上,早在10年前的2000年,遲福林就提出了“國際旅游島”的概念。
遲福林向《小康#8226;財智》記者回憶說,1993年房地產泡沫破滅后,海南的經濟發展也開始進入到了漫長的恢復期。海南的GDP增速在全國排名開始墊底,與西藏不相上下。特別是1995~1997年,海南的GDP增長只有4%~5%左右,這是海南建省以來最困難的三年。巨大的挫折感和停滯不前的經濟增長,讓海南陷入了困境,所有人都在問,出路究竟在哪里?
1998年,作為海南省智囊機構的中改院開始接受海南省委委托研究海南未來改革、開放的大思路。就這樣,2000年,“國際旅游島”的戰略規劃就從學術層面被遲福林和他的研究團隊提了出來。
“國際旅游島”在今天已經成為了人們街頭巷尾的熱門話題,并獲得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不過,10年前,“國際旅游島”卻因為無法快速拉動GDP的增長而被認為是怪胎,并未引起應有的重視。
好在沒有放棄過“國際旅游島”這個念頭的遲福林并沒有就此而退縮。從提出行動建議到編制行動大綱,從2001年到2009年,遲福林和他的團隊一次一次提,一次一次等待。
事實上,對于“國際旅游島”規劃的可行性分析,海南省早在2002年就開始在研究。不過直到2007年,海南才真正意義上把國際旅游島明確為大的全省層面的戰略。并于2009年年末成功實現由區域發展戰略向國家戰略的轉變。
這期間,海南省的主政思路也多次變更,先后經歷的貿易強省、工業強省、一省兩地等發展路徑并沒有給海南帶來理想中的成績。最終,海南還是走到了“國際旅游島”這條路徑上。
雖然彎路走了不少,對于海南過去在發展路徑上的探索,遲福林認為還是很值得的。“最大的意義是全省上下對自身的發展定位達成比較一致的共識,解決了海南在產業發展方向上的長期爭論,解決了海南的區域發展定位問題,也就是終于讓海南找著了 ‘北’。”遲福林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
“對于國家來說,不缺海南的一點點工業,但全中國如海南這么好的生態和自然環境,卻是唯一的。所以,國際旅游島是國家戰略和國家利益,不是海南一個省的選擇。”海南省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夏魯平認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必經階段是對一個完整經濟系統而言的,但對于這個經濟系統的局部則未必。在國際上,海南的發展路徑也有先例可循。美國的夏威夷就沒有經歷過工業化,使產業結構成功地直接由農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實現轉變。
瓊海市副市長朱華友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旅游島戰略的批復,應該是海南省有史以來第二次發展機遇。在掛職任現職之前,作為從海南成長起來的知名學者,曾任中國南海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的朱華友,對于海南也有著非常透徹的研究。
遲福林更是認為,國際旅游島有可能是海南的最后一次發展機遇。“如果錯過了,海南可能就真的再也發展不起來了。”
佛羅里達夢
當然,遲福林并不擔心海南島發展不起來。因為與10年前相比,海南現在發展國際旅游島的前提條件更加成熟。
在遲福林看來,海南國際旅游島的需求是13億中國人。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國人對海南島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
高達51%的森林覆蓋率 (其中一半為熱帶天然林);年平均氣溫23℃-25℃(最冷的2月平均16℃-20℃,最熱的8月為25℃-29℃),長夏無冬的氣候,使得島上終年氣候宜人,四季鳥語花香。當北國千里冰封的時候,這里依然暖風和煦,可以海浴;在長達1528公里的海岸上遍布可以開發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旅游勝地的旅游資源。這讓與美國夏威夷處在同一緯度的海南具備了發展旅游業所需要的一切天然條件。
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也確實讓海南省成為了全國知名的旅游大省。據統計,海南省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過夜人數2250.3萬人次,旅游收入211.7億元。
國際旅游島國家戰略的出臺,則讓海南的旅游夢想登上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在國務院出臺的《意見》中,已經明確將加大對海南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并一定時期內對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建設發展給予專項補助。知情人士透露說:具體補貼金額海南省正在與國家相關部門“討價還價中”。
與外在的補貼相比,更誘人的是國家給海南省的一系列扶持政策。比如在已有21國免簽證的基礎上,先期增加芬蘭、丹麥、挪威、烏克蘭、哈薩克斯坦5國為入境海南免簽證國家;對俄羅斯、韓國、德國3國旅游團組團人數放寬至2人以上(含2人),入境海南停留時間延長至21天。
朱友華則認為,通過一系列開放政策吸引更多的人來海南旅游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海南要做的就是讓海南從“必游”之地變成“必留”之地,增加停留天數,擴大游客的消費能力。
在朱友華看來,這就有賴于海南各地改變目前旅游品種單一的現狀,增加旅游品種,實施旅游產品創新。
這方面,朱友華所在的瓊海市政府已經在著手突破。一方面,瓊海在開發新的旅游品種,如開設溫泉度假,以及建設全亞洲最大的海洋館;與此同時,在會展旅游重鎮博鰲,瓊海已經開始為興建一系列的配套設施,開設博鰲亞洲風情街,規劃高爾夫球場,希望能夠滿足游客吃、喝、住、玩等各方面的需求。
“旅游是國際旅游島戰略的龍頭,但是發展的主導應該是相關的服務業。”遲福林對《小康#8226;財智》記者說,只有把重心放在相關服務業的發展,包括零售、教育、醫療以及文化娛樂業的發展上,海南的旅游檔次才能提高。
“在我看來,海南首先將會成為中國居民向往的購物中心,成為相關服務業最發達、發展最快的地區,海南的國際旅游島才有希望。”遲福林說。海南正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此前,海南已經獲批分別在海口、三亞、瓊海和萬寧各開設一家免稅商店。
遲福林去過美國、泰國、新加坡、韓國的不少度假勝地。在他看來,海南建設海南國際旅游島,佛羅里達是最有參考性的。
從地理上看,位于東南海岸突出的半島上,東瀕大西洋,西臨墨西哥灣,北與亞拉巴馬州和佐治亞州接壤的佛羅里達與海南有著眾多的相似之處:同樣南部屬熱帶氣候,北部屬亞熱帶氣候;平均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在20℃~25℃;森林覆蓋率均超50%。
如今,佛羅里達州的旅游服務業年收入已達200億美元之多,已經成為這個經濟總量位列全美第四大州的最大經濟來源。溫暖的天氣和沙灘美景每年吸引將近6000萬的游客來此觀光旅游。這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把其當成了第二居住地。
遲福林也希望,“海南也能成為全國人民的第二居住地。”
博彩的尺度
在海南開放博彩業的消息傳出之后,關于海南未來將成為“內地的澳門”的傳言甚囂塵上。這期間,修馬場、公海設賭場的傳聞也不時傳出。而海南的未來,亦被打上了無數的問號。
不可否認的是,海南國際旅游島之所以廣受關注,與媒體對于博彩業的解讀不無關系。
對于傳聞,“海南國際旅游島”戰略提出者遲福林大都予以了否認。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遲福林一再解釋說,博彩業是個大概念,不等于賭博,體育彩票、福利彩票這都是博彩業。遲認為,從海南發展的大戰略來說,海南首先還是主要發展旅游、娛樂,不能離開這個去搞博彩。“博彩業一定要嚴格限制。”
遲福林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海南所謂的“博彩”創新只限定在競猜彩票和體育大賽的即開型彩票這兩個領域。
沒有意料中那么開放的“尺度”,博彩給海南的軌跡旅游島規劃帶來的影響又能有多大呢?
遲福林就此解釋說,只要能做好,發展空間很大。“它能把很多國際性的體育大賽吸引到海南,有利于推進和促進海南省的旅游產業,并能提升海南省旅游產業的層次。”
遲福林認為,海南必須嚴格限制博彩業的另外一個原因,在于海南土地面積大,不像拉斯維加斯和澳門。事實上,近在咫尺的香港不搞博彩,很多原因就在于面積大的地方,需要更立體和完善的經濟結構。
澳門雖然有“亞洲的蒙地卡羅”之稱,但是其后果之一,就是經濟結構太單一。
至2009年,澳門已經超越拉斯維加斯,成為全球第一大賭城,澳門賭業至此達到開埠以來的巔峰時期。澳門博彩業的收入,已經由1962年何鴻燊剛接手時的300萬澳元,躍升至2008年的1098.26億澳元,足足增長3000倍。同時,2008年,澳門財政收入的82.03%來自博彩業。
相對單一的經濟結構,使澳門經濟抗風險能力大為減弱,上世紀90年代中期,澳門賭業一度衰弱,結果引起了整體經濟的下滑。當時,到澳門旅游人數自1996年創下815萬人次的紀錄后,便逐年下降,1997年和1998年分別是700萬和695萬人次,跌幅分別為14 %和0.7%,旅游博彩業收益大幅減少。博彩業趨淡,交通運輸、旅店、餐飲等行業亦受連鎖影響,酒店業平均入住率僅50%,日平均房價跌到成本價邊緣;百貨零售業銷售額下降兩成,飲食業營業額下降幅度約為41%,銀行業也受牽累,經營日趨困難。澳門多年來致力于多元化的努力,但是一直成效不大,很大原因在于博彩業一枝獨大,積重難返。
如果海南未來以博彩業為主業,很有可能造成澳門當日一樣的困境。鑒于此,海南未來將發展沒有污染的輕工業,建立立體的經濟體系。
軟環境尷尬
除了人人向往的“人間天堂”的美譽,海南,特別是三亞的“欺客、宰客”的名聲也是威名遠播。
雖然已經過去數月,但是本來很期待的海南之旅,在北京工作的劉元(化名)至今仍然是一肚子苦水。用劉元的話說,海南的“欺客、宰客”經濟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旅游被導游宰、吃飯被飯館宰、出門被出租車宰,甚至于買個水果都會缺斤短兩。簡而言之,從你登上海南的土地就開始形影相隨,“欺客、宰客”行為就貫穿于整個旅途的始終——直至登上飛機的那一刻。
“想想真是后怕,到了海南居然突然有捂著錢包過日子的感覺,玩得一點也不盡興。”劉元對《小康#8226;記者》坦言,雖然對海南的“欺客、宰客”行為早有耳聞,不過現實狀態還是讓她大吃了一驚,“至少最近幾年,我是再也不會去那兒了。”
在海南實地采訪的一周時間里,《小康#8226;財智》記者對此也感同身受。
在接受《小康#8226;財智》記者采訪時,遲福林坦誠,他對于海南未來的基礎設施建設、旅游房地產、交通、通訊等硬實力絲毫也不擔心,“這些遲早都會有”。相比之下,他更擔心的是如何提高教育、醫療、管理、服務等軟實力的水平,因為某種程度上,“這對海南國際旅游島有決定性的影響。”
“挨宰欺客”現象的頻繁發生與當地人的個人素質不無關系。隨著國際旅游島戰略的全面鋪開,打擊“欺客、宰客”行為,整治旅游大環境,正在成為海南各級政府主抓的重點。
海南省省長羅保銘就強調說,“欺客、宰客”問題解決不了,“我們就過不了建設國際旅游島這個最低的門檻。”
羅保銘介紹說,海南還將建立一套旅游大環境管理的長效機制,創新旅游市場管理的體制機制,健全各項管理的制度和規定,嚴格執法、獎懲分明。此外,海南省有關部門還將加強對旅游專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培訓,提高綜合服務水平。
不過,提升全民素質,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而且,我們還應該看到,從市場角度而言,“欺客、宰客”行為的產生,更多地反映了海南旅游配套能力遠遠落后于現狀這一不爭的事實。
《小康#8226;財智》記者在三亞感受最深的便是交通的擁堵和出租車的嚴重運力不足。一位河南籍出租車司機告訴《小康#8226;財智》記者,如果想打上正規出租車,等上個一個小時基本上是常事。這就讓那些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黑車有了廣闊的生存空間,并有了坐摩的都有可能比坐正規出租車貴的怪現象。
同樣,正是因為有了酒店接待能力明顯滯后于游客數量的現象,也就有了游客們對于三亞的酒店評價普遍不高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