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高中英語教學在文化教育方面存在忽視中國文化知識的傳授,片面強調語言和語法知識及西方文化的教學問題。而且現(xiàn)行高中英語教材缺乏反映中國文化的材料,這個問題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造成了影響。本文就目前高中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輸入存在的問題分析及解決方法,提出自己的拙見。
【關鍵詞】中國文化 高中英語教學 輸入
一、引言
近年來,文化輸入在語言(本文主要指英語,所以以下文章內容中都用英語)教學中越來越受到重視。英語教學應該結合文化教學的重要性已為當今廣大中國英語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所認識和接受,研究英語教學中文化的輸八的文獻與日增加,國內最新教學大綱也強調了對學生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但是文化教學研究和英語教學中教學內容的側重點過多地放在了目的語國家文化上,學生讀西方的文本,接觸西方意識,只學會如何表達西方的文化內涵。而對自身文化不甚了解,更不用說用英語表達了。本國文化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而且相關文獻大部分是關于中國文化輸入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關于中國文化在高中英語教學的輸入的文章屈指可數(shù)。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內容的研究與教授的不平衡導致了學生缺乏對中國文化知識的認識,在真正的交流中總是遇到挫折。
二、文化與交際
美國社會學家David Popenoe從抽象的定義角度對文化作了如下的定義:文化是一個群體或社會就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和意義體系,它包括這些價值觀和意義在物質形態(tài)上的具體化,人們通過觀查和接受其他成員的教育而學到其所在社會的文化。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含民族歷史、文化信仰、傳統(tǒng)習俗、文學藝術、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知識。學習中國文化。我們主要學習其哲學思想,地理山川,節(jié)日、禮儀習俗,文化典籍,飲食,建筑,繪畫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識,并了解中國社會的道德根基、“禮儀之邦”的深刻含義;了解中國文化遺產,追溯中國人審美觀的起源。
《高中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在義務教育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上,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fā)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yǎng)在口頭上和書面上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這種交際能力包括語言能力、運用語言有效地交流思想的能力和社會語言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語言能力,這種能力要求學生對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時、何地、何種場合、對誰該用什么方式和態(tài)度說什么話,要求得體地使用語言達到交流的目的。語言和文化的關系非常密切,不同民族的語言反映和記錄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不同的文化模式,對不同民族的語言發(fā)展,在某種程度、某個側面、某個層次上起著制約的作用。作為世界通用的語言——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的教學目的在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必須注意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引入。也就是說我們學習英語這一語言,僅僅掌握它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是遠遠不夠的。對英語國家的文化一點不懂。是不可能獲得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的。同樣,對本國文化了解不多,不能用英語表達本國文化也不能很好地達到交流目的。在交流中,我們不可能只說些簡單的How are you?Fine,thankyou·‘Fhe weather is nice,isn't it?Your English is good,大部分時間我們交流的是更深層的各個方面的文化交流,而且交流是雙向性的,我們也不可能只談論對方國家的文化。所以,在教給學生語音、語法、詞匯,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的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英語國家和本國的文化,在我們遵守各自文化特點的前提下,準確使用英語,培養(yǎng)交接能力,達到交流目的。
三、問題分析
目前的問題是沒有中國文化知識的人向對中國文化一無所知的人用單純的語言描述介紹中國環(huán)境中特有的東西,往往頗費周折。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進行中國文化的輸入也是困難重重。
首先,文化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被定位在對目標語文化即英美文化的教學。許多教師(包括外籍教師)往往只注重傳授英語國家(主要是英美國家)的文化而非中國文化,測試中的文化內容也以目標語文化為重。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考什么學什么,考試卷里沒有中國文化內容,所以不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從而老師也不教這方面的知識。作為交際主體的一方的文化背景——中國文化的英語表達,基本上仍處于被忽視狀態(tài)。
其次,由于長期接觸西方學習材料,加上高中教與學的目標主要是為了升學,學生學習壓力大。雖然說現(xiàn)在提倡素質教育,教學大綱也要求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學重點還是放在了語法能力上。如果讓學生向外國人介紹中國,他們往往不會用英語流利地表達,只能泛泛而談。在交際中因不知如何用外語準確表達本國文化現(xiàn)象所表現(xiàn)出的無奈以及對民族文化的無知確實令人尷尬。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從叢將這一現(xiàn)象稱為“中國文化失語”癥。筆者調查的北京某普通高中學校高一年級的學生,有的甚至不知道中國文化包含哪些內容。學生對于筆者所列反映中國社會和文化現(xiàn)象的內容如“論語”、“儒家文化”、“中國書法”、“甲骨文”、“兵馬俑”、“針灸”、“鬧洞房”、“絲綢之路”的英語表達往往不能令人滿意或者不會表達。讓他們用英語介紹故宮的題目,很多學生交了白卷,有的不知道故宮的英語怎么說。許多學生知道“圣誕節(jié)”的來歷,慶祝“圣誕節(jié)”,喜歡“情人節(jié)”的浪漫,熟悉“復活節(jié)”的典故,知道莎士比亞的“悲喜劇”,但不知道“清明節(jié)”的神圣肅穆,“端午節(jié)”的來龍去脈和“七夕節(jié)”的愛情故事,當然,對孔子、孟子、《易經》、《黃帝內經》等了解就更少了。
再次,高中英語課本里的閱讀內容均選自國外地道的文章,很少有整篇文章是用地道的英語來介紹中國文化的。而且國內用英語系統(tǒng)介紹中國歷史和國情的出版物很少。教師和學生沒有足夠的工具書及參考資料去查閱有關中國文化的英語表述內容。那是因為國內沒有足夠多的合格人才編寫充滿用正宗英語描述中國文化的教材或資料。試想,教材、字典以及教參里都是西方文化,本國文化卻寥若星辰,怎能指望學生準確而流利地表達?
這些問題說明高中英語教學對中國文化缺乏重視,學生如果在缺乏深厚的母語文化底蘊的情況下,急功近利地去突擊英語的表層學習,其結果只能是對兩種語言都一知半解。
四、文化輸入的方法探究
1.中西文化對比法
對比法是跨文化語言教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有比較才有鑒別”只有通過對比才可能發(fā)現(xiàn)學生母語和目的語語言結構與文化之間的異同-從而產生一種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例如,《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第一冊下第13單元“Healthy eating”,在講解這一單元時,就可以將西方國家和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比。讓學生課下收集中國的名菜和小吃并學習如何用英語表達。
2.翻譯法
翻譯法可以用一種文化的語言來傳遞另一種文化的語言。用英語來表達反映中國文化的漢語對學生而言是一種挑戰(zhàn),既測試他們的翻譯水平,又考驗他們對漢語的理解。如漢語中的“龍”,“生死輪回”,“八卦”,“陰陽”,“氣功”等,不了解中國文化的外國人對此是云里霧里,其實中國學生對此也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們可以試著讓學生翻譯這些詞語,學生會有不同的答案,但只要能反映這些術語的內涵,又比較接近英語表達,我們都給予認可,不拘唯一的答案。
3.詞匯記憶法
在高考作文里,經常會碰到一些關于中國文化的詞語,比如介紹景點建筑的,介紹飲食習慣的,娛樂的等等。所以可以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記一些中國特色的英語單詞。比如,(頤和園)the Summer Palace;(四合院)courtym'd dwellings;(端午節(jié))Dragon Boat Festival;(兩手抓,兩手都要硬)place equal emphasisonmaterial progress and ethical and cultural progress。這樣既利于增加他們的詞匯量,也利于他們作文水平的提高
4.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英語課堂教學畢竟有限,尤其是對高中教學來說,畢竟目前高中教學最重要的目標還是考試,考大學。但是補充文化知識會對課堂教學起到輔助的作用。所以我們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文化知識,比如周末、春游、秋游組織學生參觀文物景點時看看對應的英語表達;鼓勵學生閱讀與文化現(xiàn)象有關的書籍、報紙和雜志,霉心積累有關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識;還可主動與外籍教師和留學生接觸交談,試著向他們簡單地介紹中國某方面的文化。
5.教材改革
盡管我國學生對中國社會環(huán)境和文化發(fā)展并不陌生,但往往也是零碎的、孤立的。比如學生從語文課本里了解很多中國文化的內容,但是他們只了解廣博的中國文化某一方面,也是不知道怎么用英語表達。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英美材料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現(xiàn)實生活的材料不平衡。要從根源上解決此問題應該從教材改革著手。當然。教材改革事關重大,需要長時間深入的調查研究和多方論證。
6.高中階段打好基礎
很多人都贊成大學英語教學里輸入中國文化,其實中國文化傳授應該在高中打好基礎,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普通高中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學習生涯中非常重要的階段。往往高中所經歷的事情。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印象深刻。所以中國文化的教學不能推到大學再進行,在高中初級階段就應該開始。
五、結語
人們只有透過語言表層,了解其深層的社會文化內涵后,才能進行真正的溝通。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必須在進行語言教學的同時,在進行西方文化輸入的同時。應該保證有一定數(shù)量中國文化的英語輸入,因為中國文化的輸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語言學習的要求,從而促進高中英語教學,對英語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否則學生就不能比較、鑒別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不能給予中國文化應有的評價。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我們應重視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雙向文化”選擇。讓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共同作用。相互促進,讓學生在掌握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學習和把握西方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文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