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獨立學院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有其獨特的特點。本文就班級管理提出了適應獨立學院的和諧管理模式,并依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班級和諧管理模式的幾個原則。
【關鍵詞】班級 和諧 管理模式
班級是學校最基層的管理單位,是學校完成教導工作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在校的最基本歸屬單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基層集體。班級管理是在特定的社會環境和校園環境下,學生、老師和學校為實現班級管理目標,對班級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筆者從獨立學院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提出班級管理的和諧管理模式。
一、獨立學院學生的主要特點
獨立學院屬第三批本科(第二批本科B類)院校,學生的入學平均成績比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稍低,但需繳交的學費普遍較高。報到學習的同學既有當代大學生的共性,又有其比較鮮明的特殊性。
1.家庭條件好,干部子弟、企業經營管理者子弟、有一定經濟實力的個體戶子弟占較大的比例,城鎮生源及獨生子女比例較高。
2.自制力相對較差,對自己的要求缺乏持久性,容易放松對自己的約束。學生在艱苦樸素作風,勞動觀念,抗挫折能力方面相對較弱,生活自理能力不強。
3.學生文化基礎總體偏差,個體差異較大,但也不乏基礎好、成績優異的學生。他們對學校教學條件、教學水平、生活設施和各項服務的要求和期望較高。
4.思想活躍、興趣廣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和管理能力較強。他們參與意識強烈表現出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對學生社團、第二課堂、院系學生干部競選報名異常活躍,但往往只滿足于個性發展的需要,缺少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筆者認為,在獨立學院。應采取“和諧管理”的班級管理模式。
二、班級和諧管理模式的構建
1.形成正確的班級管理理念。部分高校管理學生的基本理念仍是對政工干部的嚴格管理,而非民主基礎上的學生自律;只注重日常管理,忽視了引導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教師必須首先糾正自己的管理理念,確立教師指導下的學生自我管理的理念,首先應該認識到班級不僅僅是學校的班級,也不僅僅是負責管理的教師的班級,更主要的,班級是班級成員自己的;其次,要確實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問題,多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引導。這樣才能逐漸使學生認識到他們所在集體的榮辱好壞是同他們自身的發展息息相關的,學生也才能夠接受教師指導下自我管理的模式。
2.確立班級和諧管理模式的核心。這個核心就是實現輔導員指導下的學生自我管理。應致力于樹立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形成對自己、對家人、對朋友、對社會的責任感,最終使其具備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各種能力。
3.制定與專業年級相適應的管理辦法。不同專業年級的學生班級,有著不同的班級目標,我們應該讓班級里的每一個成員都充分發揮自己主人翁精神,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保障學生自我管理的權利和自由,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得到自我教育和自主發展。
三、班級和諧管理模式的幾個原則
班級和諧管理的終極目標是要讓班級的每一位成員得到最大的發展,學生是班級主人,班級是每一個學生的班級,具體的管理措施應圍繞班級成員的發展而制定,但它們都具有相通的幾個原則。
1.應強化學生“獨立自主”意識。“獨立自主”意識是學生的一種天性,他們非常希望有表現自己、欣賞自己、發展自己的機會。獨立學院的學生在這方面表現的尤為突出,我們在班級和諧管理形成時一定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
(1)實行班干部輪換制度。此舉可幫助學生增強角色適應能力,提高心態調適能力,體驗作為管理者與服務者的雙重感受,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管理能力。
(2)引導學生形成自主管理的機制。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班級工作的決策和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制訂計劃、執行決議,還是檢查監督、總結評比,都讓學生參與,及時采納學生的正確意見,接受學生監督。當學生在自主管理中遇到困難時,輔導員要及時給予幫助,但不要代替,讓學生在克服困難中鍛煉自己獨立工作能力。
2.需創建平等、民主的班級氛圍。協調的人際關系、成功的班級活動是營造平等、民主氛圍的兩大基本平臺。班級是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群體中的人際關系應該是平等的,個體之間不是上下級的行政管理關系。而是平等的學習伙伴關系。教師和學生完全是等值的人類伙伴,教師與學生之間只有角色不同,不能認為教育者的價值一定高于學生的價值。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傾向、興趣和需要,人人都應受到平等對待和尊重。獨立學院的學生自制力差,但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參與班級活動的熱情很高。在這種平等、自由和寬容的環境中,才能滿足學生自尊和自主實現的需要,學生才能真正有個性全面、和諧發展的可能。成功的活動猶如生活中的浪花、記憶中的亮點,在學生發展的歷程中留下鮮明的痕跡。如何設計學生成功的生活,通過學生在班級生活的表現,顯示出班級的整體形象和學生的個性,是班級管理工作需要認真研究。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僅在階段性的主題性的大活動,同樣關注班級管理的日常事務,關注班級文化建設,關注班級非正式組織。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歡樂、體驗成功。
3.需尊重學生差異。尊重學生差異,承認學生具有發展的潛力,讓每個學生都能實現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教師要善于發現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可能性,不要因為學生的入學成績較差,就把學生定型化,對學生的可能變化和發展到更高水平持有信心;尤其要關注“兩頭學生”,對優秀的學生不能“一俊遮百丑”,對暫時后進的學生不能一眼把他們看死。
4.要善于利用適當的班級目標激勵所有的成員,建立班級及個人的成績評價制度,如制定班級綜合測評制度及完善個人綜合測評制度等,引導全班學生積極自主地制定班級近、中、遠的努力目標以及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使班級的所在成員每一天都處于努力奮斗的良好狀態當中,每一天都處于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班級氛圍當中。
只要我們遵循以上原則去管理班級,定能團結班內的每一位同學,營造出積極向上的班風學風,建設和諧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