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從明確詩詞體現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鑒賞水平;培養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借用現代時尚元素理解古典詩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關鍵詞】古典詩詞
學生 鑒賞能力
加強古典詩詞教學,培養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是高職語文教育的重點之一。在古典詩詞教學中。教師如何給予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發揮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作為高職語文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和提高。
一、明確詩詞體現的人文關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語言教學的重要內容,就是對受教育者進行人文素質培養,人文精神是語言的基本屬性。在這方面,古典詩詞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勵多少炎黃子孫為中華崛起而不斷探求真理;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流露真摯質樸的朋友之情成為人們稱道傳頌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作者普濟眾生的闊達襟懷,感觸至深。所有這些古詩詞滲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愛國主義思想。有利于教育學生面對信仰危機、道德淪喪、物欲橫流的某些社會現實,堅持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潔身自愛,健康發展。學習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可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修養,讓他們受教于潛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悅之時,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培養學生審美能力。提高鑒賞水平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是作者的情感體驗,滲透著詩人崇高的審美理想和新穎的審美情趣。在古詩詞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審美角度,培養提高提高學生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
1.引領學生領會古典詩詞蘊含的真情美
真情美。藝術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鑄真景,真摯濃烈的感情來源于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真切體驗和感受,是積淀著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蘊的審美感情,李后主的《虞美人》被眾多詞評論家推崇備至。“春花秋月”,多么溫馨和富有詩意的季節啊,但詩人卻絲毫無留戀之心,“何時了”,怎么還不結束呢!詩人之所以如此悲觀和絕望是因為南唐滅亡了,詩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別人的階下囚。“雕欄玉砌”雖然還在,但已物是人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從藝術的表現手段上看這屬于比喻,事實上,這不正是詩人內心情感的真實表現嗎?許多人喜愛李后主的這首詞,主要原因還是被詞中的深沉真摯的情感打動了。
2.引領學生感受古典詩詞意境美
“意境”即指意與境、情與景、心與物的交溶與統一。如何具體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進入這種境界呢?古典詩詞教學,一定要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情感。因為,詩必言情,無情不為詩。要走近詩人,與詩人對話,這就要求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詩詞情感時要達到一定深度。如《尋隱者不遇》一詩語言相當精煉,初讀此詩,似覺平易,細加欣賞,則易中有難。尋隱者來去過程,一字未提;與童子會晤時的寒暄和問話,也一概從略;童子答問也當不少,但詩人僅摘三句,答問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學中,教師首先指導學生弄清詩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詩人在松樹下問些什么,詩中有沒有寫?你能根據童子的回答展開聯想補充出來嗎?¨‘假如你是書童,你會怎么回答?”然后,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這些問話一一作答,并讓學生分角色當堂進行對話表演。在表演中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對答如流,還伴有生動、有趣的動作表演,把《尋隱者不遇》中的尋訪場面生動地再現出來了,初步領悟到詩的意境。
3.師生共同品味古典詩詞的音律之美
古典詩詞之美,首先,在于她于的音律之美。我國《詩經》中所描寫的“砍砍伐檀兮”正是伐木的節奏,李白的《蜀道難》“噫吁哦!危乎高哉!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我們可以通過節奏起伏發現詩中所包含的起伏的感情,《蜀道難》開頭突兀沉雄,顯然表現的是見蜀道高危的驚懼情緒。全篇節奏較慢,起伏不平,通過節奏的變化給人們以美的享受。至于李清照的《聲聲慢》連用七對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則更是千古絕唱,它把詩歌的音樂性與詩人的內在情感相融合,恰到好處地表現了詩人內在情感的流動。這首詞之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不僅因為它有著動人的節奏和旋律,更重要的是因為這優美的節奏和旋律恰當而又充分地表現詩人孤獨、空虛、悲苦、凄涼的精神狀態。“尋尋覓覓”寫詞人的心情寂寞,似有所失,茫然尋覓精神慰藉的心理情態。而尋覓的結果呢?依然是室空無人,一片冷清。“凄凄慘慘戚戚”進一步寫詩人憂愁悲傷。因此,從詞的外形來看,疊字的運用增強了作品的音樂效果,而從詞章所表現的情感內容來看,這短促而抑郁的聲調傳達的正是詞人凄涼悲苦的心緒,情景交融,回味悠長。
三、培養形象思維,提高想象力
詩是用語言向讀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的,因此,詩的語言凝煉、生動、含蓄。如賈島的《尋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短短20個字,卻有人物、有環境、有情節,經過幾問幾答,詩人想找到“隱者”的迫切心情和童子自然之至的答話神態畢現于讀者眼前,而那位與青松、白云為伴,以采藥為樂的隱者的形象令人遐想不已。
黑格爾說:“如果說到本領,最杰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美學》)。”高爾基也說:“藝術是靠想象而存在的。”藝術家的想象應該是飛騰的,跳躍的。詩人王維的詩,正如蘇軾所說的那樣,確實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展現了一幅氣勢磅礴,造化自然的山水畫卷。在這里,詩人的想象是飛騰的,一個“外”字,把這一巨幅畫卷的空間拉向了無限的遠方,創造了一個“黃河之水天上來”、“惟見長江天際流”的畫境;而山色的那種若有若無,若隱若現的情景,又頗有點象印象畫派的描繪,從郁郁蔥蔥的朦朧山色中給人產生一種身臨其境而又超然物外的感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短短10個字,緊緊抓住事物的形象特征,躍然紙上的是一派莽莽平沙、濁水斜陽的塞外風光。這種詩情畫意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聯想和再創造余地。
四、借用現代時尚元素理解古典詩詞
為了更好地教學古典詩詞,還可以借用現代時尚等元素來幫助學生理解古典詩詞,深化他們的認識。現在,有很多歌詞都直接取材于古典詩詞。如在教學古詩《上邪》時。可請學生回顧電視劇《還珠格格》中的主題曲《當山峰沒有棱角的時候》。得知這首歌詞原來由改編古典詩詞而來,他們非常興奮,課堂討論非常活躍,這使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興趣更濃了,理解更深了,教學效果自然也更好了。
綜上所述,高職語文學科古典詩詞的教學,既要從學科特點出發。使之具有一定的文體性,又要從以上幾個方面提高學生古典詩詞的鑒賞能力。如此,才能強化古典詩詞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古典詩詞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積極性,使他們更加熱愛中國古代文化,在人文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