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中央電大到省、市、縣電大,面對大眾教育、面向基層辦學,開展終身教育,電大系統有著普通高校不可比擬的優勢。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特征及網絡資源建設的成就,注定了在信息化社會中實施終身教育的必然性。電大30年的辦學經驗證明了電大遠程辦學一直在踐行著終身教育的理念,取得的成果是對我國終身教育的最好詮釋。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發展,構建了我國終身教育的體系,促進了終身教育在我國的實現。
【關鍵詞】電大遠程開放教育 終身教育 發展 理念
我國是一個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古老國度,自古就有“活到老,學到老”、“生命有限,學海無涯”等古訓。今日文壇大師、已至耄耋之年的金庸,為了求學問不顧8l歲高齡,毅然決然赴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博士,表現出激人奮發的、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國儒家教育的創始人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倡導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主張大眾化教育。
綜上可知,終身學習、終身教育、大眾化教育的理念,在我古老之國度長久存在。
一、終身教育理論的形成及特征
1.終身教育理論的形成
“終身教育”理論的倡導者,是法國教育家保爾·郎格朗,他于1965年提出了終身教育理論,并于1970年發表了《終身教育引論》。他認為,數百年來,社會把個人的生活分成兩半,前半生受教育,后半生工作是毫無科學根據的。教育應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地學習過程。今后的教育應當是能夠在每一個人需要時,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識與技能。并將終身教育定義為:教育應當貫穿人的一生。持續、系統的學習以適應終身發展的需求。達成自我實現的目標;未來的教育是對社會各種教育和訓練組織機構的整合。以增進多種形式的自我教育。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書《學會生存》,提出了終身學習觀和學習化社會的概念。 1973年,聯合國經濟合作開發機構(OECD)教育研究中心的報告書《回歸教育——終身教育的戰略》提出了回歸教育觀點,回歸教育是終身教育理論在成人教育領域實施的戰略措施,它為終身教育的組織化提供了框架結構模式。1996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教育——財富蘊藏其中》報告,明確提出了終身教育的4個支柱: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和學會生存。
以上4部文獻,奠定了終身教育的理論基礎,是終身教育理論形成的標志。終身教育突破了學校教育的藩籬,延伸了教育概念的外延,加強了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認為一個人的學習和教育是“從搖籃到墳墓“的終身學習的過程。
2.終身教育的特征
終身教育最重要的理念,教育應該是全民的事業。教育是伴隨著人生始終的、從生到死一生中繼續著的過程;終身教育是一種教育理論和教育觀念,其蘊涵了所有現存的教育形態在內的教育過程,是個性養成的教育。終身教育的特征:
一是全民性特征。接受終身教育的人應該是全社會所有的人。不論男女老少,不論種族性別,不論年齡大小,都有接受終身教育的權利及義務。人們要在終身教育中學會生存并終身受益。
二是開放性特征。終身教育觀突破了傳統的學校教育,是一種開放式的、全社會教育。包括學歷和非學歷教育;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包括各類技能培訓、職業資格認證培訓等。其目的是促進社會全體成員自身的全面發展,全方位特征構造了一個連續的、社會化的、全面的終身教育體系。
三是個性化自主學習特征。終身教育“學會學習”的理念,重在個性和能力的養成上。強調人們在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中實現生存的目的,實現自我價值。
四是靈活性特征。終身教育可以在人們需要學習的時候,能隨時隨地的提供形式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能滿足人們在不同的時間、地點、范圍的教育需求,人們可在學歷教育、非學歷教育、職業教育及各類技能培訓等多元的教育模式自由選擇。使人人樂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即終身教育靈活性特征得以彰顯。
五是終身性特征。終身教育突破了傳統學校教育的框框,教育不再是階段性的行為,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在“學會生存”中接受教育,并在教育中受益。教育過程是貫穿人的一生的事業。
二、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彰顯了終身教育的功能
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運行及發展順應了終身教育思想的內涵,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教育對象的全民性。受教育者不受年齡、性別、種族、生理缺陷等外部條件的制約,只要你愿意學習。都可以成為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對象。電大遠程教育的開展將孔子在2000多年前倡導的“有教無類”的思想變成現實。
二是教育時空的開放性。學習不再局限于教室、學校,而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突破了時空間的限制,真正將教育民主的思想落到了實處。
三是教育資源的共享性。電大遠程開放教學平臺建有很多數據庫。受教育者通過平臺能享受各類教學資源、信息及數字圖書館等資料。學生只需具備一定的收視(聽)和瀏覽條件,就可以隨心所欲的選用課件及光盤資料。由于電子技術的應用,突破了傳統的課堂一圖書館一課堂的學習模式,使“按需學習”“自主學習”成為現實。
四是學習形式的個別化和個性化。遠程教育因其教育目的、內容、方法的極大豐富和多重組合,學習手段的多元選擇、學習支助的日趨完善等為學習者提供更多選擇的同時大大推進了學習的個別化和個性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得以實施。
五是學習方式的靈活多樣性。受教育者通過自定學習目標和計劃,自由選擇各類學習模式、內容、學習場地及學習時間。該種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彰顯了社會對個人自我價值實現的尊重及對個人終身學習的滿足
綜上,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諸多特征,與終身教育理論中全民性、開放性、個性化養成、靈活性及終身性的功能特征的特征相符,能使受教育者在遠程開放教育中,發揮個人潛能,實現個性化和個別化自主學習。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弘揚了終身教育的內涵,彰顯了終身教育的功能。
三、電大遠程開放教育詮釋了終身教育的理念
1.電大遠程開放教育自始至終貫穿著終身教育的理念
自1999年“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項目全面實施以來,電大正在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自導式、互助協作式學習方式;學生借助于電子計算機網絡。在自己方便的時間、地點選擇網上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天地人網結合、三級平臺互動”的現代遠程開放教育網絡體系,為各種形式教育之間的互通互換搭建了橋梁,提供了平臺。電大教學點在全國各地的涵蓋。彌補了普通高校教學點園地域范圍帶來的限制上的不足。由于受教育對象沒有限制,電大教育為繼續教育的學生提供了從青年、成年到老年既人生各個階段的教育機會,學生可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因此,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滿足了受教育者的需求,踐行了教育公平的理念,踐行著終身教育的理念,為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建立學習型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實現了教育伴隨人們一生的設想。
2.電大遠程開放教育辦學成果是對我國終身教育的最好詮釋
陳至立部長在推進國家終身教育體系建設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道:“今天,廣播電視大學已經成為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骨干力量,成為我國推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重要支撐。截至2007年,除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外。全國建有省級廣播電視大學44所、地市級分校956所、縣級工作站1875所、教學點3292個。各級廣播電視大學通過衛星和互聯網實現有機連結,為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搭建了服務平臺。廣播電視大學教育積極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多層次、多規格、多功能、多形式辦學,為社會特別是基層培養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應用型高等專門人才,其中高等學歷畢業生已經累計突破600萬人,各類非學歷教育培訓累計超過4000萬人次……廣播電視大學成立30年來,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為我國終身學習體系的構建積累了寶貴經驗。”
電大以其30年的辦學特色,非常準確地詮釋了終身教育理念——促進全體社會成員各個階段各個層次的持續學習,并以其實際成就為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四、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構建了終身教育的體系
1.電大系統建設上的優勢夯實了終身教育建構的根基
中央廣播電視大學校長葛道凱在《電大在終身教育體系建設中大有作為》一文中說:“全國電大大力實施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人才培養模式和開放教育試點,電大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1999年到2007年的8年里,開放教育累計招生458萬人,畢業學生238萬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和學導結合的教學模式、系統運作的教學管理模式以及一體化的運行機制,初步揭示了遠程開放教育的基本規律。”
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目前已經形成了從中央電大到省、地(市)電大及縣級工作站、教學點組成的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工協作的龐大的辦學系統。這個系統形成的辦學功能,在目前是我國任何遠程教育院校都難以企及的。一是形成了從中央到地方基層、農村,覆蓋全國的辦學管理體系和學習支持服務體系,可以及時地反饋不同地方、不同層次人群的多樣化教育需求,并有針對性地提供教育服務;二是建立了信息化水平較高的教學資源傳輸網絡,可以及時地把中心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電視網絡和計算機網絡傳送到基層、農村、邊遠貧困地區,供那里的人員學習,并能確保人才培養的規格質量;三是在全國實行政府辦學、教育行政部門管理的體制,電大辦學具有強有力的政府背景和必要的財政經費保障。
綜上,電大遠程教育已經承載了我國現代遠程教育辦學的主力軍。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國城鄉、老、少、邊、窮地區的遠程教育網絡體系。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無論在辦學規模、體系結構、辦學質量及社會效益上都是其他高校遠程教育所不可比擬的。電大在系統建設上的優勢,傳承著我國終身教育的理念,夯實了我國終身教育建構的根基。
2.電大網絡教學資源及網絡建設上的優勢搭建了終身教育的平臺
電大教育經過30年的系統資源建設,形成了覆蓋全國城鄉的、由中央電大到省、市、縣四級電大辦學的網絡平臺,網絡系統建設和維護已非常成熟。特別是一村一名大學生教育網絡的建設,真正意義上實現了老、少、邊、窮地區多樣化的現代遠程教育,使終身教育面向平民,面向社會大眾。
電大遠程教育教學資源,經過30年的建設,目前已取得豐碩成果。首先,受教育者可通過遠程教育平臺邀游國內和世界上一流的專家、學者的課件,查閱數字化圖書館的各類資料及書籍,從而使終身教育的相關教學內容涉及到各個領域,可以在網上與老師共同討論、切蹉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從而滿足求學者的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其次,電大探索了合作辦學、整合與共享教育資源的新途徑。電大30年辦學實踐的一個顯著特征。是社會各界各類人才的廣泛參與。中央電大自創辦以來就積極與各高等院校、行業和企業聯合辦學,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廠礦企業的實驗場所和儀器設備,開發各種社會資源來促進廣播電視大學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了廣播電視大學在辦學層次、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等方面對于社會需求的適應性。中央電大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名校聯合辦學就是很好的例證。
3.電大長期辦學的經驗實踐著終身教育的理念
一是實踐著終身教育大眾化終身性的理念。中央電大在探索適應不同學習需求,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新模式的過程中始終貫穿著終身教育大眾化的理念。受教育對象上沒有限制,且面向基層大眾。電大辦學30年來在校生中,有超過3/4的學生來自地市級以下的行政區域,超過90%的學生是21歲以上的在職人員,還有專門面向殘疾人及其他處境不利人群的教育。其受教育對象時刻彰顯著終身教育大眾化理念。
二是實踐著終身教育個性化養成的理念。終身教育強調“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的理念是對學生個性化的養成教育。如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的意境,電大遠程教育使學生個性化教育和個性化學習成為可能。電大遠程教育長期以來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弘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其完善的品行和獨立的人格,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探索了有效保障遠程教育質量的新機制。經過多年探索,已經形成“開放式人才培養模式”、“學導結合教學模式”和“系統運作教學管理模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遍布全國城鄉的統籌規劃、分級辦學、分級管理的遠程教育教學系統;完善了教學計劃、課程標準、教材、考試、評分標準“五統一”的教學管理,以及教學過程控制、學習支持服務、系統運作等一體化運行機制,有效保證了終身學習背景下開放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電大辦學中對學生個性化養成的實踐經驗,達到了河潤千里,泰山遍雨的效果。
三是實踐著終身教育開放性靈活性的理念。電大在學歷教育中各專業的開設適應了客觀經濟社會的需求,基本上做到了市場需求什么人才我就能開設什么專業,辦學形式非常靈活。與其他普通高校相比,電大辦學更具有強烈的市場需求意識,長期的市場辦學經驗,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成人教育市場運作模式。在大力開展學歷教育的同時,依托電大遠程辦學系統網絡的優勢,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及各類社會通用知識培訓。以適應社會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努力促進非學歷教育的專門化、信息化、遠程化、市場化。使教育適應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的需要,使教育走出校門,進入基層、進入社區、進入農村、進入家庭、進入社會生活得方方面面。使教育伴隨人們的一生。
目前,電大遠程教育正在蓬蓬勃勃、生機盎然地發展。面對全民終身教育及學習型社會的到來,電大人一直堅信,用電大遠程教育的系統優勢構筑我國終身教育體系結構的時代已經到來。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發展,對我國終身教育的構建起到了強勁的促進作用。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發展,描繪了終身教育的藍圖,建構了終身教育體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