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角色扮演模式屬于研究性學習的九種模式之一,已經被廣泛地用于教學,它對英語口語教學也確實起到了很好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不失為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角色扮演 英語口語教學 應用
自從1999年全國高校擴招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逐漸地向“大眾化”階段推進。學生的數量越多,公共英語教學師資缺乏的問題也就越突出,很多學校只能采取合班授課,以大班教學的權宜之計來緩解師資的壓力。從原來的30人一班發展到80~90或100人甚至更多。在如此巨大的課堂上,實踐環節——口語的教學很難保證質量,只有改變原有的傳統口語教學模式,才能滿足口語教學新的需求,于是角色扮演模式漸漸地成為了許多口語教學首選方法?!敖巧缪菽J降膶W習方式(learning by role pla.ying),就是將學習者置于具體的認知情境之中,并讓他們扮演情境中的一個角色,從而讓他們更真實地融入情境任務中,實現從“局外人”(outstander)到“劇中人”(role player)的角色換位,并能夠進入角色狀態進行思考,切身體會情境任務的性質,親身體驗任務完成和目標實現的全過程,從而建構起個性化的知識與能力。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只是告訴我,我會忘記;要是演示給我,我就會記?。蝗绻€讓我參與其中。我就會明白)。這句英語格言清楚地說明了學習過程中學習主體身心投入的重要意義。美國教育家菲利普在研究中發現,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往往可以記住10%他們所讀到的、20%他們所聽到的、30%他們所看見的、50%他們所聽見且看見的、70%他們所說過的和90%他們在做一件事情時所說過的。通過賦予學習者一定的角色,從而將他們積極地納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進行換位的思考和體驗式的學習,從而建構起自身的知識,培養生活必備的能力。”這正是角色扮演模式的學習的特點,但它又不同于以往的情境學習,它更加注重“不僅創設了情境而且還賦予了學習者情境角色。”英國英語教學專家Harmer(2001)指出,角色扮演是最常用交際性課堂活動之一;它有利于提高口頭表達的流利性,同時更適合用來培訓學習特殊用途英語(ESP)的學生。
因此,在對旅游專業公共英語教學的口語訓練中,作者采用角色扮演模式,在一定假設的情境下,把學生分組,輪流地扮演不同角色,讓學生親身去經歷,去體驗,深入地研究和鞏固相關知識,更好地發揮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搜集素材。熱身準備
學生分成每10人一組,每組的組員需要用一周的時間去搜集10個左右的旅游不同環節中出現的案例,然后把這些素材形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結構,要求故事情節必須得真實可信,各組之間情節不可雷同,各組組員根據對彼此的了解,按照避免出現“多人一角”的原則安排角色,盡可能實現“10人十角”。每組的學生集思廣義,想象和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情節,故事大綱確定下來后,填充進去英語語言表達,經過討論、挑錯、把糾正后的稿件上交給老師進行指導,給出建議。直至較為完善。
二、采排、預演
前期的準備工作結束后,學生們在一周的時間進行排練和預演。在教室有限的空間里,他們的進步和爆發出來的創造力卻是無限的。他們及時調整和完善在排練中出現的不足和不妥之處,糾正自己的語音、語調、發言方法、升降調、調值,語用錯誤等。并在預演時,通過相互觀摩,取長補短。再對自己的表演進行更為細致的補充和改進,以期待自己小組的表演可以在正式表演中一鳴驚人。
三、正式表演
在正式表演的環節中,雖然每組只有短短的7~8分鐘,但學生們卻是十分地認真和投入,不僅展示了自己的風采和表演才能,還提高和鞏固了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們的表演和語言的使用都更加準確、流暢、地道、靈活多變、感情豐富。而且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熱情、認真和執著讓人感動。即使平時不善于英語口語的學生,最后也能大段大段流利自信地背誦著名景點的導游詞,他們在英語口語學習上的潛能被激發了出來。
四、問答和評價
觀看表演的同學根據故事的內容,按自己假設的突發狀況向臺上同學用英語進行提問,如何解決問題。臺上的同學則也要用英語回答。這一環節強化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再根據臺下同學和老師的建議和意見,開展自評和互評,找不足。挖優點,讓不同英語水平的同學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從準備一排練一預演一正式表演一問答和評價,無論哪個環節學生們都真正地用心去感受,置身于角色中去想像、思考、分析、總結、提高。在角色扮演模式的學習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被充分地調動起來,而且這股熱情還延續到了公共英語課堂教學的每個方面,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們的潛能被挖掘、風采和表演才華被展示、語言和創作的天賦被體現,有些連他們自己都大吃一驚。他們互相幫助,相互支持,團結合作,積極地參與教學,在開闊視野豐富想像力的同時,英語知識也得到了固化、強化和深化,英語口語表達從理論變為實踐,所學語言經過理解、鞏固和強化后逐漸向交際能力轉化,英語口語教學發生根本的改變,實現了“形式和內容”的統一。
而在整個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點:
(1)學生才是真正的學習“主體”,教師只是從旁指導;
(2)教師要具備“雙師型”素質;
(3)給學生設定的條件,要簡化,“點到為止”,留給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和創造的空間;
(4)幫助學生把關,角色和情節的設計要合情合理;
(5)幫助學生掌握角色扮演的時間和節奏;
(6)對學生的表演要多鼓勵、少批評,要積極中肯地對學生的表演進行評價,點評時要簡潔到位,突出重要。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對英語口語表達的興趣提高了。并且在搜集資料時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也增強了,他們親身參與并感受到了英語口語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
總之,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角色扮演模式的學習,既是一種認知過程,又是一種探究過程,它為公共英語大班教學中的口語訓練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增強了學生對口語表達的興趣,并且讓學生在“樂”中學到知識,鞏固所學,提高了口語能力水平,它對滿足高職院校英語口語教學“突出實用性。’的要求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