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普遍存在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現象。如何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增強課堂教學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是當代高職數學教師迫切需要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高職數學教育 應用能力 數學素養 教學理念
我對所在院校2005~2008級學生8學期的數學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后發現,近幾年來,學生的數學成績呈現下降的趨勢,且不及格率過高,兩極分化現象嚴重。究其原因,主要是從領導到學生都普遍存在“數學無用論”,數學課程受到嚴重沖擊,教學課時不斷削減,造成了數學教學回歸“應試”教育,考什么,講什么,教師“蜻蜓點水”,學生“點而不化”,教師抱怨數學難教。學生埋怨數學難學。如何解決這種不理想的狀況,是我們每位高職數學教師面臨的嚴峻而緊迫的問題。下面,就介紹一下我們的心得體會。
一、正確認識數學
高等數學以其概念的高度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和推理的精確性為人們所推祟,它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已經被人們廣泛認同。然而數學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常常被人們忽視,即作為傳授素質的載體。它對人們理性思維與思辨能力的培養、智慧的啟迪和潛在能動性與創造力的開發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養和造就各類專門人才的共同基礎。通過高等數學的學習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提高,這將使他們受益終生。
二、轉變教學思想
高職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我們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目標確立自己的指導思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此,我們積極改革數學教學體系,在內容深度上本著“必需、夠用”的基本原則,避開定理的高深邏輯推理過程,側重講解其思想方法及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運用;在內容體系上,不從理論出發,而從專業實際需要出發,實現數學課程與專業課程的融會貫通。
三、優化課程內容,完善教材建設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我們將內容的應用性、思維的開放性和解決問題的自覺性作為高職數學教育的重點。
我院全體數學老師在教研室主任的指導和帶領下,嚴格遵循此原則,結合本校學情,編寫并于2008年出版了教材《高等數學基礎》。教材在編寫過程中嚴格執行“降低重心,加強基礎,突出應用”的具體要求,使本教材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降低重心就是不片面追求純數學知識的完整性。淡化教材中嚴密的理論體系和邏輯證明;加強基礎就是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把相對穩定的、重要簡約的數學知識充實到高等數學教材中去;突出應用就是及時將數學知識和應用實例結合起來,讓學生知道各知識點在不同領域的功能,并學會如何用。例如,本教材中將不定積分和常微分方程組合在一起,強化了學生對不定積分的理解和計算。同時還介紹了常微分方程在研究生物生長規律方面的應用,借此引導學生如何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并用數學思想分析問題,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實踐證明,這種組合的效果非常理想。
四、改革教學方法
1.降低起點。我們根據高職學生數學基礎薄弱的實際情況,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實際反應,適當復習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如基本初等函數和數列極限等),使學生能順利學習后續知識。
2.重視概念的實例引入。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概念的過程。正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強化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將抽象的數學概念具體化,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逐步展示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思想和方法,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應用能力。
3.淡化基本定理的證明。對于基本定理。我們可以給出證明思路、分析角度或直接借助幾何圖形加以說明。例如,連續函數在閉區間上的三個性質定理,只需借助圖像說明即可。這種方法最能將定理直觀化、簡單化。而且老師好講,學生好接受又印象深刻。
4.根據實際需要,靈活處理教學內容。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需要,將知識點重新進行合理的組合。
5.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可以適當的介紹相關的數學發展史、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事等,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本教材中介紹了阿基里斯追龜問題、哥尼斯堡七橋問題、最佳決策問題等。
6.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高職學生之所以怕學數學,學不好數學,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習慣。因此,我認為,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把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好的思維習慣展現給學生。例如,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和比較、對課堂內容進行小結和提煉、知識點由厚到薄的濃縮,等等。
五、豐富考核方式
長期以來,數學考核的唯一形式是限時筆試,試題的題型基本上是例題的翻版,是純粹的數學題。這種規范化的試題容易使學生養成機械地套用定義、定理和公式的習慣,而一些思維靈活,但計算不嚴謹的學生往往在這種考試中失分較多。顯然,這種考核形式并不能真正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加上目前高職院校的“寬進”方式造成了學生整體素質偏低,這種考試形式只能使不及格率逐年增加;使學生在消極被動的應付考試過程中,對數學的恐懼與日俱增;使老師產生“學生一屆不如一屆”的感慨。
根據上述實際情況,結合高職教育的目的,為了比較全面且準確的考核學生的學習質量,我們對數學的考核方式進行了探索,加重了過程考核,將學生的總評成績分成兩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包括課堂作業、課后作業、課堂筆記、上課發言、平時測驗成績、課堂紀律等;二是期末卷面考試成績,試題以基本概念和基本計算為主。并根據不同學科對數學的不同要求,適當調整平時成績所占比例。實踐證明,這種方式的確可以更全面的考核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又可以降低不及格率。
六、加強教師的培訓
學情的持續變化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不斷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教師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因此學院要給老師提供更多進修的機會,以及時了解新的教學信息和學科動態,以便更好的指導教學工作。老師自身也要不斷專研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七、開展數學實驗
我們可以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演示數學中的極限、分割、連續變化等,幫助學生在動態中觀察、發現其中的數學關系和空間關系,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我們還可以開展數學實驗,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軟件進行數學計算、數據處理、圖形處理的能力。這樣既可以豐富充實教學內容,又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我們要面對學情,本著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宗旨,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完善考核機制,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