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項目教學在國際上已得到廣泛的傳播和應用。在設計教學項目時,應注意考慮項目的六大標準:真實性、學術性、應用性、探究性、成年性和可評價性。開展項目教學時,應注意參照五項標準:核心性、驅動性、建構性、自主性和現實性。
【關鍵詞】項目教學 項目
標準
一、引言
項目教學,又稱作專題研究、項目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香港和臺灣稱作專題研習、專題導向學習、專案式學習、主題探索等。英文為PBL,pro-ject based learning,project based method,project based m'structlon,projectmethod,project approach。雖然項目教學的中英文的名稱各異,但是其核心的理念和蘊藏的義涵是一樣的,其教學策略、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目標都是一致的{楊文明,2008)。
項目教學可以被界定為一種教育理念、一種教學模式、一種教學策略、一種學習策略、一種教學方法、一種學習方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這些說法都有道理,首先,項目教學秉承建構主義、人本主義、實用主義的教育思想,是一種突破傳統教學——“以課程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可以指導從研究生教育,到高職教育。到中小學。乃至幼兒教育的不同層次的教育,因此可以界定為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項目教學有先進理念的支撐,有教學策略的指導,還有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的實施程序和技術,因此,項目教學也可以界定為一種教學模式或學習模式。如何判定所開展的教學活動是否是項目或項目教學,可參照下屬項目的標準和項目教學的標準。
二、項目及其標準
項目(project,傳統上譯作“設計”,香港和臺灣譯作“專題”或“專案”)一詞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最初出現在16世紀的歐洲。杜威的學生,著名的教育家克伯屈于1918年9月在哥倫比亞大學《師范學院學報》第19期上發表了《項目教學法:在教育過程中有目的的活動的應用》一文,首次明確提出了項目和項目教學的概念,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和興趣,這篇論文也被稱為20世紀最有影響的教學理論論文。克伯屈說:“我采用‘項目’這個術語,就是專為表明有目的的行動。并且特別注重‘目的’這個名詞”(單中惠,2002)。可見,項目是建立在學生興趣和需求之上的。經過有目的的活動作為教育過程的核心或有效學習的依據,它對于打破學科體系,實施跨單元、跨學科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據Adfia Steinberg{1997),項目教學中項目的設計可以參照如下六個方面確定教學項目的標準:
1.真實性(Authenticity)
真實性的項目可以將項目工作與學生關心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工作更有目的性,學生對學習更有激情。
(1)成人可能在“真實世界”的什么環境處理難題或項目提出的問題?
(2)如何了解難題或問題對學生的意義?
(3)學生所作的工作的適當觀眾是誰?
2.學術性(Academic Rigor)
具有學術性的項目要求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掌握內容標準,運用專業的思維技能。
(1)項目提出的中心問題是什么?
(2)項目所設計的知識領域和核心概念是什么?
(3)學生需要培養怎樣的思維習慣(如質疑和提出問題;語言與思維表達的準確性;做事的持久性)?
通過項目解決那些學習標準的問題?引用資料,比如,用市里的還是省里的資料。
3,應用性(Apphed Learning)
具有應用性的項目會促進學生馬上就應用所學的內容,鍛煉工作崗位所需要的重要技能。
(1)學生將開展哪些活動將他們正在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復雜的問題之中?他們將設計產品、改進系統還是組織活動?
(2)項目可以提供機會培養哪些高效工作單位所預期的能力。比如,團隊工作;正確地運用技術;表達思想;搜集、組織和分析信息等?
(3)項目需要學生運用哪些自我管理技能,比如,編寫工作計劃。排列工作的優先順序,按期完成任務,尋找和分配資源等?
4.探究性(Active Exploration)
具有探究性的項目可以通過實用的、現場工作調動學生全身心地投入。
(1)項目要求學生開展哪些現場活動,比如,采訪專家或參加現場調研等?
(2)在調查活動中期望學生使用哪些方法和信息,比如,面談和觀察,搜集和審查信息,搜集數據,建立模型,使用網上服務等?
5.成年性(Adult Cormection)
具有成年性的項目通過在教室外與成年人一起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支持和激勵學生學習。
(1)學生是否有機會接觸至少一位與項目相關的校外專業人員?該專業人員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提供反饋并提出建議。
(2)項目是否為學生提供至少一次到與項目相關的工作現場的,與成人一起觀察和工作的機會?
(3)是否至少有一位校外的成年人幫助學生培養對工作現實標準的感覺?
6.可評價性(Assessment Practices)
具有高質量評價行為的項目可以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在項目實施期間和之后得到適當的評價的反饋。
(1)測量學生預期成果的標準是什么?如學科知識、思維習慣和應用目標等。
(2)學生是否參與審查和制定項目標準?
(3)期望學生運用哪些結構式的自我評價方法?比如,日志、同輩評價、教師會議、指導書、以工作計劃為基礎的進度審查等。
(4)學生是否可以得到教師、導師和同學對其開展的工作的及時反饋?
(5)在項目執行期間學生應該完成哪些工作要求?比如,建議書、工作計劃、反思總結、小型匯報、模型、示例等。
(6)在項目結束時,學生是否準備最終的成果展示或匯報,以展示學生對獲得知識的運用能力?
將上述六個方面的標準細化。可以評判所計劃的或已經開展的項目是否符合各項的具體標準。
三、項目教學的標準
為了明確項目教學的特性,提供辨識項目教學的依據,John w. Thomas(2000)提出項目教學的五項標準:核心性、驅動性的問題、建構性的調研、自主性和現實性。
1.項目教學中的項目是課程的核心。而不是附屬于課程
本標準有兩層含義:首先,根據項目教學的特點,項目本身就是課程。在項目教學中,開展項目是主要的教學策略。學生通過項目遇到和學到學科的核心概念。有些教師先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傳授知識,然后用“項目”作為傳授知識的應用或例證。按此標準,這種應用式的“項目”教學不是真正的項目教學。其次,核心性還意味著學生學習課程之外,知識的項目也不能認作項目教學。
2.項目教學關注“驅動性”問題,以使學生接觸學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本項標準的表述較為微妙。學生要開展的教學項目在設計時一定要考慮項目活動和學生要獲得的隱含的概念知識之間的關系。這種聯系通常通過“驅動性的問題”(Driving quesUons)和“結構不良的問題”(Ⅲ-structured problems)來實現。教學項目應該圍繞單元主題開展,也可以圍繞兩個或多個學科的主題交叉部分展開。學生花時間解決的問題,開展的活動,制作的產品以及在此過程中的表現必須像演奏交響樂一樣統一協調,以實現重要的智力目標。
3.項目教學要求學生開展建構性的調研
調研具有目標導向性,其過程包括探究、知識構建和問題解決。調研可以是設計、決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建模的過程。但是。要成為項目教學中的項目,項目的主要活動必須包含學生知識的轉變和構建。或者說新理解、新技能的產生。如果項目教學的主要活動對學生沒有難度,只需應用已知的信息和技能即可完成,這種項目只算做練習,不能稱其為項目教學中的項目。比如說,在花園種花、清理河床這種簡單的服務“項目”,按照本條標準不能算作項目教學中的項目。
4.項目教學在相當程度上是以學生為主導的
項目教學大體上不是教師主導的、照本宣科的,或者打包配套的教學形式。盡管實訓練習、教學手冊是問題定向的,而且是課程的核心,但是它們算不上項目教學中的項目。項目教學的結果不是預先確定的結果,也不會因循預先確定的路徑完成。項目教學與傳統教學和傳統項目相比,更多地融入了學生的自主、學生的選擇、無人監控的工作時間和承擔的責任。
5.項目教學具有現實性,而不是學校虛構的
項目的特點就是能夠給學生一種真實感。這種現實性體現在項目主題、任務、學生的角色、項目實施的環境、項目中學生的合作者、制作的產品、項目產品的受眾、項目產品以及學生績效的評價標準等。Gordon(1998)對學術挑戰、模擬情景挑戰和現實生活的挑戰做出了分辨。項目教學中融入了現實生活的挑戰,其關注點是真實的問題,而不是模擬的問題,其解決方法有可能會得到實施。
四、結語
項目教學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進入中國到目前的遍地開花,已經成為一種教學的潮流。無論是研究生教育、高職教育,還是中小學教育中,“項目教學”已經成為教師的專業常用術語和行業流行語匯。但是,反觀中國期刊網上發表的與“項目教學”相關的論文不難看出,不同人對項目教學的理解和應用可謂千差萬別。項目教學在國際上已有300多年的發展歷史。已經形成了其獨特內涵與標準。在開展教學或研究的過程中,廣大教師和研究人員有必要了解國際上對項目教學的定義和標準大有裨益,這樣可以保證教學與研究的嚴肅性和科學性,避免出現邯鄲學步式的變異的項目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