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主要從四個角度入手,通過問卷的形式,調查了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德育狀況和需求,做出分析和整理,為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供現實依據。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德育 調查
一、前言
目前的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體系大多沿襲了過去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實效性不高,學生的德育狀況堪憂。
另一方面,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也迫切的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發揮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導向、動力、保證作用。
基于以上兩點,我們設計了本課題。以便深入了解中職生的德育狀況和德育需求,為更好地進行德育工作,有的放矢地解決學生問題,找到可行性方案,為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提供現實依據。
二、方法
1.調查對象。本次調查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式選取了濰坊市4所中等職業學校的三年級學生422名,采用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的方式。其中男生256名,女生146名。
2.調查問卷。采用的問卷系自編,力求符合中職學生的生活實際,共包括41個小題目,主要從四個維度對中職生的德育狀況和需求進行調查,分別為職業理想、職業意識、態度方面,人生觀價值觀方面,有關德育工作和德育教學方面。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方面。主要以選擇型題目為主。
3.程序。問卷回收后,首先對問卷進行檢查,剔出無效問卷后,共獲得有效問卷402份,有效率達95.3%。然后建立數據庫,利用百分率統計方法對所有題目做出分析。
三、結果與分析
1.對職業理想、職業意識、態度方面的調查分析。在這一維度上主要想了解中職生對自己的未來職業是否有明確的規劃,是否形成了正確的職業認識,對于自己所要從事的職業是否有積極的態度和期待。而調查的結果并不樂觀。大多數中職生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缺乏明確的認識和基本的興趣,甚至許多中職生根本沒有思考過自己的未來,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混日子。當被問及“你選擇職校讀書的原因”時,只有22.8%的學生選擇了“喜歡這個專業,想學點技能”;有42.9%的學生是“出于無奈或父母決定的”;還有34.3%的人寄希望于。職校能比高中考不上大學前景好”。對干自己未來的發展,53.9%的人表示“目標模糊,不知道自己干什么”;8%的學生依靠父母替自己操心;7.1%“得過且過,懶得去想”;只有38.2%的人表示“有明確的目標,自己會努力”。而在被問及職業學校是否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時,大多數學生認為很必要。由此可見大多數中職生內心深處還有想要學習本領,積極向上的愿望。
2.對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分析。這一維度主要考察中職生對人生、金錢和道德的基本認識,進而了解他們的人生狀態。調查中發現“人活著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得到61%的學生的認同,14.3%的學生認為人活著是為報答父母,還有6.4%的人認為人活著是為吃喝玩樂,還有18.3%的人表示“說不清楚”。對奉獻與索取大部分學生持比較現實的態度,有60%的學生認為現代社會應提倡積極奉獻,正當索取,18%的學生認為應只講奉獻不講索取,還有4%的學生認為應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當問及對金錢的看法時,42%的學生認為錢只要夠花就行。32%的學生認為沒錢是萬萬不能的,11%的學生認為錢越多越好,還有9%的學生認為錢是萬能的。
3.對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教學的調查分析。調查發現,對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呈現不滿意狀態,對德育課作業抱應付態度和采取抄襲甚至不做的占了近四成,最不喜歡的教學方式為滿堂灌式,最喜歡的教學方式為情景模擬、社會調查和案例講解式,對德育課如何進行考試傾向于開卷考和結合日常表現考核。認為學校德育工作對學生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有很大促進作用的占28.1%,認為有一定作用的占30.5%,認為效果一般的占25%,認為沒什么用的竟達到16.4%。對德育課的態度,喜歡的占23.3%,一般的占31.7,不喜歡討厭的竟達45%。當被問及學生“認為德育課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是什么”時35.6%選擇。教學形式呆板”,26.8認為“提不起學生的興趣”,37.6%認為“教材陳舊,脫離實際”。可見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和德育課程已無法適應學生發展和時代變革的需要,亟待改進。
4.個人品德、社會公德方面。大部分中職生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行為符合社會道德規范,但也有相當多的人存在認知和行為的偏差,在許多問題上中職生表現的較為彷徨和無助。如當問到對社會上“見義勇為”的看法時,53.1%的學生表示應“大力提倡。依法保護”,有31.5%的學生認為“應提倡,但要身體力行”。“當學校財產遭人破壞時”,表示會“上前勸阻、制止”的占29.4%,會“找老師和負責人檢舉”的占28.5%,“裝著沒看見”的占17.1%,“看不順眼,也懶得去管”的達到25%;對于考試作弊的看法,“反感。自己從來不作弊的”只占23.3%,“同情,總比補考好”占39.1%,26.1%的人認為“大家都這樣。不作弊太虧了”,11.5%的人認為“沒什么大不了,我常作弊”。可見,中職生的紀律觀念淡薄,自我約束能力較低。整體道德認知水平呈下降的趨勢,容易受到社會不良道德行為的影響,明知故犯,放縱自我。做出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
四、討論
上述調查結果顯示,當今中職生的德育狀況令人擔憂,學校德育的實施和學生的德育需求之間嚴重脫節,具體說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學校德育目標模糊不清,學生從中看不到自己的未來
調查中發現,當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目標模糊不清,要么過于理想化,顯得大而空,實施起來,讓學生夠不到摸不著。要么脫離中職生的實際情況,傾向于普通教育的德育要求,難以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要么過于滯后,讓學生覺得沒有實際意義。而這種背景下的德育工作自然很難發揮效力,學生因為看不到自己的出路和未來,容易產生得過且過,破罐子破摔的錯誤想法。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基于中職生的實際來確立德育目標,尤其可以嘗試以就業為導向,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指導。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職業理想和職業態度。讓德育目標變得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學生夠得著,實現得了。
2.學校德育內容脫離實際,學生從中找不到現實的出口
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中等職業學校的德育內容缺乏職教特色,嚴重脫離中職學生的生活。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把學校德育的時空局限在學生受教育期間,把德育內容局限在德育課等教科書中,而學校環境相對封閉,與社會生活缺乏廣泛的聯系,造成德育內容與社會環境不一致,致使學生缺乏對各種現象的分析鑒別能力。
3.學校德育方法陳舊單一,學生從中燃不起學習的興趣
目前,中等職業德育工作的方法主要局限于簡單的說教和硬性的灌輸,把學生當成被動挨打的。靶子,消極接受的“美德袋”。忽視學生的主體意識,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及個性發展的多樣性考慮不多,一廂情愿地以為灌輸多少學生就能接受多少。而實際上這樣往往壓抑了學生的主體意思和主動精神,妨礙了學生的人格發展。
4.學校德育評價呆板混亂,學生從中看不到真實的自己
德育評價是對德育效果的最終判斷,每個學生都希望通過德育評價來認識自己,然而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評價主體單一,評價內容模糊,評價方法缺乏公正客觀。德育課上摻了假的分數,班主任的主觀臆斷就可以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做出最終的判決,這種機制顯然已難以適應道德多元的今天。評價的失效,意味著德育工作權威的喪失,所以學生對這樣的德育只能嗤之以鼻。
由上可見,必須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體系進行系統的改革,建立有職教特色的適應中職學生需要的德育新方案,才能真正提高中等職業學校德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