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高職教育采用的是“2+1”培養模式,是產學研腎密結合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校外實習是高職教育必須要進行的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經得到了各高職院校的重視,但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校外實習質量問題逐步凸現,文章從教育內部環境進行分析,總結了影響校外實習質量的因素。
【關鍵詞】高職教育 校外實習 實習質量
一、落實實習崗位途徑單一,導致分布廣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落實實習崗位的途徑是靠學生自我推薦,在實習單位和崗位的選擇上沒有進行一定的限制,從而在實習內容、形式、指導等方面難以達到實習大綱的要求。另外,由于學生以班或小組成批到同一企業實習情況較少,所以,學生實習地域分布較廣,同一企業接收同一專業的人數也較少。因此,校內專業指導教師現場指導的難度加大,學校為之付出的成本也隨之加大,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學生實習質量。
二、學生認識還不到位
學生對校外實習認識不到位具體表現在將實習理解為就業,實習期間頻繁地變動崗位,對實習待遇、要求期望值過高,心態沒有擺正。根據對實習學生的調查以及對用人單位的訪談發現,部分學生對學校安排的校外實習的目的和要求明顯認識不足,簡單地將實習理解為找工作,本來有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但校外實習與就業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多數企業反映,實習生在專業技能方面還達不到一定的期望值,理論和實際的結合還有待提高,如果實習生將實習作為就業來考慮的話,勢必就會對勞動待遇、工作環境、工作時間等給予充分考慮。一旦這些條件不能滿足當初期望值的話,就很有可能“跳槽”走人。這種實習不穩定性顯然是不利于學生實習充分開展,也不利于掌握企業的技術和工藝,不利于學生職業發展。
校外實習是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啟蒙時期,所以,更需要得到來自各方面的幫助和指導,學校作為實習教學環節的組織者和管理者,理應承擔起對學生實習期間的職業指導的教育。
三、工學結合不緊密
從一些調查數據得知,有39.6%的學生認為自己從事的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不對口,有12.8%學生認為自己從事的實習崗位與所學專業一點無關,這種情況的確令教學部門擔憂,其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實習內容、形式與實習大綱要求存在較大差距,實習大綱對實習形式、內容等都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定。由于部分學生是通過自我推薦崗位或在實習過程中變換崗位的,一旦學校對此沒有進行審批或者審批不嚴格。一些不法企業利用學生急于尋求實習機會將實習生當成“廉價勞動力”來使用,為實習生安排的“活兒”可能是“打雜”甚至端茶送水,使得實習效果大打折扣。
2.實習單位(崗位)達不到教學條件,學生只進行一些簡單重復的操作,實習鍛煉的意義不大。很多在校外實習的學生每天只進行一些簡單重復的操作,崗位鍛煉意義不大,實習效果有限。比如,學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只進行一些簡單的電腦組裝,安裝系統;學會計專業的學生做一些出納崗位等輔助性事務;學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學生在電子廠長期從事某一固定元器件的組裝工作;學服裝制作工藝專業的學生在服裝廠長期從事某一簡單的縫紉工作等。工學結合較為松散,工學相長不明顯,學生實習之后其結果充其量只是一個懂得熟練操作的工人或辦事員o
3.學生在校內學習時對專業學習沒有興趣,失去熱情,參加實習時無法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導致無法找到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崗位。
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有些學校對學生落實實習崗位并沒有作指導性的要求。尤其是通過自我推薦落實實習崗位的學生。另一方面有些學??紤]到現實的原因(如實習難如同就業難),學生能找到一份實習崗位就不錯了,至于實習單位條件、實習環境、實習內容能否到達實習教學的要求,沒有嚴格把關。另外少部分學生因為知識、能力缺陷等原因,主觀上希望到專業對口的單位實習,但客觀上難以實現。
四、指導效果不明顯
指導效果不明顯具體表現在:
1.由于學生實習分布的地域、單位分散,校外教學、實習指導組織管理難度大,學生得不到及時的指導。
2.用人單位的指導力度小,對學生的培訓力度有待加強,目前整個市場環境氛圍決定了用人單位只管用人,對于學生的培養普遍不感興趣,在招聘時大部分企業注明需要工作經驗,希望入職之后馬上能夠進入崗位,為企業創價值。
3.部分指導教師水平有限,業務能力有待提高。很多高職院校由于教師資源緊張,少部分無工作經驗的助教或新入職的應屆碩士研究生也參與了校外實習指導,因沒有實習指導的工作經驗,其指導效果非常有限。
五、考核評價不合理
考核評價不合理表現及原因有:
1.企業指導教師是實習考核主體,沒有結合專業教師的意見。實習成績評定一般在實習臨近結束的最后兩周內,實習報告冊由于只要求實習單位對學生實習整體情況進行定性的描述,企業一般在實習鑒定中只敘述一些“遵守紀律、表現良好”等泛泛的評價,對專業教師考察學生的平時表現并無多大實質性作用。所以建議對實習單位的鑒定也要求分項目,按權重進行量化評分,以便供專業教師了解學生實習綜合狀況。
2.考核評價依據欠科學,主要考核實習日記、周記、報告等書面材料,對專業技能的考核、綜合素質表現難以得到真正體現。所以我們建議一方面既要重視學生平時表現,加強過程考核,同時要求學生結合企業生產經營、實習崗位的實際情況撰寫畢業論文或開展畢業設計,學校組織開展畢業答辯環節,對三年來尤其是實習一年來學習成果進行綜合性總結和檢閱。
3.考核的要求不嚴格。在分析學生實習成績時,發現除個別同學因實習材料未及時提交而未能通過外,其它同學全部通過。這說明只要學生實習資料齊全,教師都會大開“綠燈”,給予放行。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學生的實習態度造成影響,不利于將來學生實習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