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闡述音樂節奏和舞蹈節奏兩者間的不同,來說明節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分析如何在舞蹈中更好地把握節奏的運用。要在舞蹈這一律動的藝術中去理解節奏,把握節奏。節奏是舞蹈的源泉,沒有了節奏也就沒有了舞蹈,舞蹈與節奏的完美結合形成完整又美妙的舞蹈藝術。
【關鍵詞】舞蹈 音樂 節奏
在舞蹈中,節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表現手段。舞蹈沒有了節奏也就不能成為舞蹈。在舞蹈的學習過程中,必然要把握好節奏,無論是學習什么種類的舞蹈,掌握節奏都是必不可少的。作為舞蹈藝術,僅有形體的節奏運動是不夠的,還必須有韻律化了的律動美感。律動美感與形體美感在韻律化中的節奏組合就是舞蹈藝術的精髓,所以說,沒有節奏也就沒有舞蹈。舞蹈結合節奏形成完整的舞蹈藝術。舞蹈所表現的姿態是萬物中最美、最能打動人的。當節奏充分表現在舞蹈的優美之中,舞蹈將更加打動人心。節奏是舞蹈風格的重要體現,各個民族舞蹈都有不同的節奏,節奏可以區分各舞種,所以,筆者認為學好每一種舞蹈,首先要學好并掌握它的節奏類型。我們要分步學習,從最基礎的開始,從各民族舞蹈的最原始節奏開始。
一、節奏包括音樂的節奏和舞蹈節奏
節奏是什么?首先將時間劃分為長短相等的單位“拍”,再將“拍”組成為兩個一組(二拍子)或三個一組(三拍子),再把長短不同的音符組織到拍子里來,就構成了有很強烈的藝術生命力的“節奏”。在音樂中節奏無疑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之一。在音樂作品之中音高當然很重要。但是它只有和節奏結合起來才能塑造一個形象來表達情感。節奏是樂音在時間組織上的總體特征。節奏是音樂在時間上的組織。節奏是音樂最重要的構成因素之一。在音樂里面可以沒有曲調,也可以不用樂音。但是不能沒有節奏。在人類最初期的音樂之中就是只有節奏或者以節奏為主的,現存的民間音樂之中。也有只用打擊樂器的音樂。這就說明了,節奏本身就有非常巨大的表現能力,具有獨立的節奏美。在這樣的情況下,音樂唯一的生命線就是節奏。當音樂由固定的音高構成的時候,音高又成為了一條生命線。但是音高不會取消節奏的意義,并且音高還要去依賴節奏才能獲得生命力。由此可見,沒有了節奏也就沒有了音樂藝術了。舞蹈節奏就是舞蹈動作在舞蹈表演中的對比,在舞蹈中,舞蹈動作的節奏變化也代表著舞蹈中的感情變化。舞人對節奏產生的感覺和反應就是節奏感。只有舞蹈創作者有了一定的感覺,才有可能能夠創造出各種各樣的舞蹈來。如果沒有產生感覺,就創造不出來舞蹈。
二、節奏在舞蹈中的重要性
節奏是非常重要的,沒有節奏。是創造不出來舞蹈的,更別說好的舞蹈。節奏不光只是音樂和舞蹈的重要因素,在很多很多事情都是有節奏的。比如生活的節奏,沒有節奏的生活,那將是非常凌亂的。藝術的世界中,節奏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在眾多的藝術種類中,節奏對于音樂和舞蹈來說,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舒緩的節奏使人沉靜,激越的節奏使人心情感到激動。從而使人振奮,沉重的節奏讓人心情低落。從而使人感到壓抑,歡快的節奏讓人感覺到快樂,心情舒暢,從而使人感到陶醉。在音樂中,節奏不僅僅是最為基本的表現手段,也是最重要的表現手段。音樂的節奏的強弱快慢,能夠表現出這個作品的內在感情。樂音的長短、高低、強弱等多種的變化組合形式就是音樂節奏,音樂節奏不僅是一個旋律的骨架。還是一個樂曲的構成的基本因素。在舞蹈節奏中,舞蹈節奏一般是表現為人體舞蹈動作的強弱,快慢,大小等。沒有一個舞蹈是沒有節奏的,音樂也是一樣的。而節奏就是音樂和舞蹈的連接紐帶。并將音樂和舞蹈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舉個例子來說,一般花鼓燈的舞蹈音樂都是以鑼鼓為主。大多都是歡快的音樂節奏,在歡快的節奏中,舞蹈動作也都是比較快的。在學習花鼓燈的時候,快節奏的音樂,用上比較快節奏的舞蹈動作,通過節奏這個扭帶把舞蹈動作和音樂緊密的聯系在一起,讓花鼓燈這種舞蹈別有風味。又比如朝鮮舞蹈,朝鮮舞蹈的音樂都是那種音樂節奏比較緩慢的,緩慢的音樂用舞蹈動作跳的時候,舞蹈動作的節奏也應當是慢的,不然朝鮮族舞蹈的那種內在氣息就表達不出來,也就不是朝鮮舞蹈了。構成舞蹈藝術的要素之一——節奏。任何一個舞蹈都是有節奏的,沒有節奏也就沒有了舞蹈。節奏可以強化舞蹈中人物的形象感。在很多很多的舞蹈作品中能夠發現,舞蹈創作者的創作靈感和創作動機都是源與大自然的節奏。是大自然給舞蹈創作者們提供了形象。如把鳥兒飛翔的翅膀、頭部的運動,和走路的姿態都運用到舞蹈中來。飛翔的翅膀和鳥兒頭部的運動結合到人體手臂的運動上,根據烏的運動在人體手臂上表現出來。舞蹈《雀之靈》通過對孔雀的深刻觀察,讓手臂極大的發揮了表現能力,非常形象的表現出了孔雀的輕巧。機敏和高潔,看完這個作品,讓人心中感到震撼,有節奏、有層次的節律運動,讓人贊嘆不已。又如,舞蹈《太陽鳥》抓住了大自然中鳥兒的運動節奏,也形象地運用手臂表現出大自然的節奏形象。在舞蹈表情中t節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代宗師吳曉邦先生曾說過:“舞蹈表情有剛柔粗細、抑揚頓挫、輕重緩急之分,人的感情都是在這十二個字的對比中進行的。”有了節奏,舞蹈表情才能有起伏變化,由于不同節奏的存在,舞蹈中的人物表情才會各具特色,形神兼備。在民間舞蹈中,有很多的舞蹈都是依靠道具和器樂的,節奏就是這些舞蹈的特性。這也可以說明舞蹈可以沒有音樂,但是沒有節奏,舞蹈將不成為舞蹈。在中國民間舞蹈的內容形式上有許多的差別,而這些差別又體現在個民族的舞蹈體態、節奏和動律上。節奏是音樂和舞蹈的骨架,節奏可以脫離旋律,但是音樂卻不能沒有節奏,舞蹈也是一樣,沒有了節奏,也就沒有舞蹈。
三、如何在舞蹈中更好地把握節奏的運用
節奏好像色相單純和規格化的色塊,而舞蹈動作好比兩股冷暖對比的色流,當色流在單一的色塊間交叉流動時,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色變,這些色變有時強烈、有時平淡,當這種色變在有規律的節奏中重復出現時,它會使人產生積極振奮的情緒。譬如,我國各地的秧歌舞,不論是“陜北秧歌”還是“東北秧歌”,或者是“山東鼓子秧歌”,盡管它們的舞步、舞姿、鑼鼓點、樂曲各有不同特色,但在節奏與樂句不斷重復、逐漸強化上都是完全相同的。節奏的動力核心是神韻和形韻的集成。舞蹈的節奏表現在舞蹈的形象中,而舞蹈形象又必須是在舞蹈節奏中表現出來的,不然舞蹈形象就不會有鮮明的個性。無論在什么時候,舞蹈都是伴隨著節奏而存在的,沒有節奏也就沒有了舞蹈。只要舞蹈動作開始了,節奏也就隨之產生了。藝術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中許許多多的原材料都是舞蹈的素材,但是生活中的這些素材都是零散的,不完美的,只有經過加工制作,美化后才能成為舞蹈。在編排舞蹈的時候在要從音樂中去找到節奏。在舞蹈中還得必須把握節奏(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的變化,不然就體現不出來舞蹈中人物的形象。節奏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滿了節奏。節奏的變化(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不同,所呈現出來的感情,形象也不同-從而就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的舞蹈。在舞蹈中節奏是舞蹈力度、感情的基礎。比如,蒙古舞蹈中的“雙擺手”,它的高低快慢都是具有獨特的節奏,通過節奏的處理才能創造出感人的藝術魅力。在舞蹈《十面埋伏》中,舞蹈的開頭部分在舒緩的音樂之中運用較慢而舒緩的舞蹈動作展現出一代霸王那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讓人仿佛看見了將王項羽的輝煌時代。在這個時候,舞蹈節奏都是大氣,高傲的感覺。在舞蹈的結尾部分,隨著音樂節奏的加快,舞蹈動作也慢慢的加快,動作幅度、力度的加大,和在萬馬嘶叫之中,讓人能夠感覺的到項羽被十面包圍,無處可逃,到最后絕望的自殺,節奏在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沒有節奏(力度的強弱、速度的快慢、幅度的大小)的變化,則體現不出鮮明的對比,從而就沒有這個成功的作品。內在節奏和外在節奏是節奏的兩種分類,內在節奏就是人的情緒和感情在人的肌肉內部所發生的變化。舞蹈中也要掌握內在節奏,讓自身全身心的投入到作品中去,跟著舞蹈、舞劇內容的戲劇感情去表達作品的主題思想。當全身心的投入在作品中后,內在的節奏就會發揮出前所未有的效果,在加上音樂和舞感就能呈現出作品中人物的鮮明形象。
舞蹈的基礎是節奏,節奏在舞蹈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有舞蹈必須有節奏,而節奏也制約著舞蹈。一個成功的舞蹈就一定會有豐富的節奏對比,沒有節奏,就沒有舞蹈,因為舞蹈是身體的一種有節奏的運動。要想跳好舞蹈。就必須去感覺生活,感受節奏,因為節奏是舞蹈的基礎,并且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