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創業教育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大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的基本途徑。工業設計專業的創業教育是在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實踐鞏固設計學知識、工學知識和人文藝術知識,形成創新思維方法,培養創業綜合素質的教育。
【關鍵詞】工業設計 創業教育 實踐能力 綜合素質 人才培養
一、引言
工業設計專業在我國起步較晚,是一門新興學科。近十年來,有近百所高校都相繼開設了工業設計專業,學生人數達到了一定的規模。截止2008年,經教育部備案或批準設置工業設計本科專業的高等院校總數已經超過230個,排在設置最多的工科類專業前10名。當前中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也比較嚴峻。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特別強調“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工業設計專業教育也應該積極響應黨的號召,突破固有教育教學模式,提高畢業生創業、就業能力。針對工業設計專業創業教育的研究。既是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工業設計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工業設計學科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向。
二、工業設計創業教育的目標
我國《高等學校工業設計本科專業規范(討論稿)》所確定的培養目標是:“本專業旨在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扎實的工業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素質,并能從事以產品創新為重點的設計、管理、科研或教學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美國考夫曼企業家精神研究中心將創業教育定義為向個體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識別被他人所忽略的機會、勇于做被他人所猶豫的事情。包括機會認知、風險性的資源整合、開創新企業和新創企業管理等內容。綜上所述,工業設計創業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扎實的工業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技能,善于洞悉工業設計商業機會,擁有較強的領導能力和資源整合能力,具有開創和管理企業綜合素質的創新型綜合人才。
三、工業設計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2009年6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在浙江大學調研時強調,高等學校要把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培養貫穿于學校教育各個環節,努力形成教書育人、鼓勵創新、崇尚創業的濃厚氛圍。工業設計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應該以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創新精神、提供實踐平臺等三個方面為重點。
1.理論知識是工業設計創業教育的基礎
作為工業設計創業教育的基礎,工業設計創業理論知識基礎平臺應包括通識基礎課、學科基礎課及專業基礎課。以及一系列與以上三類課程相融會貫通的創業理論課和實踐課。通識基礎課強調文、理、工、藝術相互滲透和跨學科交叉的課程體系融合再造;學科基礎課注重設計的基礎知識和方法論的課程設置;專業基礎課講究工業設計本身所需的知識結構與專業基礎;貫穿始終的創業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則用來指導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創業具體案例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
工業設計創業理論知識基礎平臺的構建,不但符合創業教育的最基本規律,而且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對工業設計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基礎課程所教授給學生的知識是穩定性相對較高,持久性相對較長的知識,是進一步學習掌握其他一切知識的基礎和核心。學生掌握了這一系列的理論知識,可以較為順利的實現知識遷移,提升適應能力和舉一反三的悟性。工業設計專業的創業教育,要使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堅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拓展創業綜合素質。
2.培養創新精神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興旺發展的關鍵,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國家才可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說,創新是一種生存和發展的方式,對一個創業者而言,創新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考驗。一個有創新精神的創業者。才可以為企業贏得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工業設計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要創新學校的教育觀念。要改變只注重知識傳授,創新精神的培養得不到足夠重視的傳統教育觀念。工業設計本身就是一門講究創新、注重創造的學科,要樹立以創新精神培養為基礎,以培養和提高學生創新能力為內涵,以出創新成果和創業人才為導向的創新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要營造一種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創新環境。工業設計的創新創業思想需要濃厚的學術氛圍去孕育,要為學生提供一種自由、平等、和諧的學術氣氛,要在校園內外形成一種鼓勵創新、鼓勵創業的氛圍。以及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新、尊重創業的風氣。因此,要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創業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3.實踐是突破創業教育瓶頸的必要途徑
調查發現,人們未接受高等教育能創業,接受了高等教育創業率并不一定能夠有效提升,現有的創業教育也沒有能夠顯著的提高大學生的創業率和創業的成功率。自從1989年我國正式提出創業教育的概念以來,創業教育在我國已經發展了近20年,然而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中每年自主創業的人數不到畢業生綜述的1%,與發達國國家的20%~30%相距甚遠。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創業教育存在著瓶頸,急需教育工作者們找出并予以突破。
實踐教學在培養方案中所占比例較低,是學生創業綜合素質的培養不能滿足創業實踐需要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約創業教育取得進一步效果的重要原因。以浙江大學工業設計專業培養方案為例,實踐教學環節屬于專業課程,僅有6個學分,占專業課程總學分的11%,占整個工業設計專業畢業要求獲得學分的3.5%。從創業教育的角度上來看,工業設計專業實踐教育在課時不多,在學分不足的現象應該予以改變。因此,進一步完善實踐教育結構,提高實踐教育比重,豐富實踐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多維度的實踐能力培養,是突破創業教育瓶頸的必要途徑。
四、結語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面臨困難,高校要走出一條創新推動創業、創業促進就業之路。工業設計這個年輕而富有活力的學科,應該進一步弘揚創業精神,把創業、創新作為學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之一,要在教學環節上重視實習、重視社會實踐,把有限的教學資源以創新創業為導向進行重新分配和布置,注重全程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業文化,把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推向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