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研究,闡述了要想構建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就必須結合高職院校的職業與地域特點,與企業文化相結合,打造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相結合的高職特色校園文化。
【關鍵詞】高職 校園文化 特色 企業文化
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和血脈。是高職的精髓和靈魂,是構成高職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是強校之本,沒有特色的高職院校將難以長久生存。辦學特色不僅體現在專業特色、課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務特色等方面,還表現在有特色的校園文化上,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只有在文化建設上吸收不同類型企業的優秀企業文化,才能形成各具特色的高職校園文化,并促進高職院校辦學特色的形成。
要辦出自己的特色。辦出自己的水平,必須塑造有自己特色的優秀校園文化,應該建設一種與企業文化相融合的校園文化,即為企業服務的技術技能型的校園文化。
一、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內涵
1.校園文化的內涵
校園文化一詞的涵義,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朱顏杰教授認為:“所謂校園文化,是指一所學校內部所形成的共同遵守并得到同化的價值體系、行為準則和共同作風的總和”。
校園文化,是置身于社會文化大背景之下的一種與眾不同、獨具特色的亞文化形態,它屬于社區文化的范疇。正如校園存在于社會中一樣,校園文化也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社會文化包含校園文化。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可稱為學校校園里的社會文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校園文化是人類社會大文化作用于學校,由學校自身進行內化的結果。它以社會主導文化為基礎,又以本校的價值觀為核心,蘊涵著學校傳統、領導作風、教師教風、學生學風、人員素質、校園環境等豐富的內涵。既表現學校發展的文化進步程度和現代化管理水平,也反映著校園文化在社會主導文化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對內集中體現為某種校園氣候。對外則向社會樹起學校的形象,并發揮著對社會文化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包括學校的物質文化、學校的制度文化、師生的行為文化和精神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校園文化由來已久。但長期以來。人們并沒有有意識地去認識它、研究它。就我國情況而言,我們自覺地把校園文化作為一門社會科學研究的對象,并在理論上加以深層次探討,在實踐中有效地利用它,是在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特色,它是學校與學校的主要區別。不過校園文化在目前沒有統一的定義,但對高等院校而言,校園文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校園文化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范圍,是學校個體師生員工思維方式、行為習慣和工作態度的集中體現,是一所學校內涵、層次、品位、特質的重要標志,是某一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可以這樣來理解校園文化,它是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園為空間背景,圍繞教學活動和校園生活而創制并共享的校園精神和生存環境。
2.企業文化的內涵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用來進行企業管理的,在特定的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的,得到企業員工普遍認同的,并且得到貫徹執行最基本的經營理念和價值觀念、行為規范、道德規范、管理方式、用人機制、共同信念和凝聚力。其中,經營理念是企業的核心。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內部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像一只無形的手,把員工的思想引到實現企業的目標上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得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
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精神。成功的企業精神或口號,應該使員工產生積極的、具體的聯想,正是這種聯想,具有強大的激勵作用。
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都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都是從屬于社會主流文化的一種亞文化,因此兩種文化有很多的共同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二、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融合,打造高職特色校園文化
筆者認為,針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以及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辦學思路,高職校園文化應界定為:以就業為導向。以校園精神為底蘊,由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和享有的群體文化,是融入了更多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人文素質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機結合體。
高職教育能否保持可持續發展的態勢、能否在高等教育領域,占有一席之地、能否為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更多更好的貢獻。取決于高職教育的核心競爭力。融合企業文化打造高職特色校園文化,既要重視高等學校作為功能獨特的文化機構應具有的文化品味、獨立品格和價值追求。又應注重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追求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有機交融,學術氣氛與實踐氛圍相輔相承的職業教育文化。形成具有高等性、職業性、地方性、行業性、基層性、現場性的高職院校辦學理念,融進更多的職業特征、職業技能、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人文素質的辦學機制,提升高職教育的職業教育核心競爭力。唯有如此,高職教育才能滿足我國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
高職院校的本質特征,決定校園文化必須走特色建設之路。每一個高職院校都有著其各自的特點。比如,我院是一所農業高職院校,有著自己的專業特點和地理環境、經濟發展。
我院作為一所具有近70年辦學歷史的農業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有老農專歷史積淀的一定基礎,如“團結、創業、求實、奉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注意對師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思想與精神培育等。為培養適應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農業高等專門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
我院1940年建校。2003年升格為高職院校,2007年成為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立項建設院校。我院作為一所示范性高職院校,要想打造具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職院校文化。以起到“示范”“引領”的作用,就必須擁有自己獨特的校園文化,才能起到示范的作用。隨著國家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改革開放步伐的加快推進,學校教育必須適應市場,學校文化也必須與時俱進。我們在傳承發揚優良辦學傳統的同時,還要不斷探索建立具有時代特色的農業高職師范教育校園文化。
要建立具有本院特色的校園文化。就必須考慮其學院專業性質與地域特點。高職院校自誕生之時。便與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學校只有與企業緊密合作,堅持走育人為本,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協調發展之路,才能建設一流的特色學院。才能實現高職教育的職業性這一本質特征。
校園文化建設是個永恒的話題,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學校的方方面面,像空氣一樣彌漫在我們的周圍,成為學校的靈魂。校園文化的核心是學校共同的價值觀念,價值判斷,價值取向。它產生于學校自身,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并且隨著學校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是影響學校生活的一種精神與物質的統一的力量,也成為一個學校區別于其他學校最本質的東西,表現為自身的“優質”與“特色”。
本文系依托于示范院校背景下校園文化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