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闡述高職日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指明高職日語教學模式改革所應采取的有效途徑,從轉變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入手,抓住校企合作的契機,在教學模式上不斷改革和創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堅持面向企業培養適應型人才為目標,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培養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日語教師,同時認清高職教育特點,通過高職目語教學模式改革以達到適應現代高職教育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關鍵詞】高職日語 改革模式 教學模式
2009年年初,溫家寶總理提出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要懂知識,還要掌握技能,更要學會生存。”不管是懂知識,還是學技能,最終都是要讓學生學會生存能力能立足于社會。
自2007年以來,麥可思中國大學生就業研究課題組每年對畢業半年后的大學生的就業狀態和工作能力,進行全國性調查研究。2009年2月底完成的2008屆大學畢業生調查研究,抽樣達到44.4萬人。除各級本科院校外,調查覆蓋的高職高專院校為1688所(部)(包括本科院校的高職高專部)。此次調查結果顯示,2008年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率和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211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下降4個百分點,非211本科院校畢業生半年后就業率下降3個百分點,而離職院校學生就業率與往年持平,達84%。以上數據顯示出,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逐步大眾化,畢業后需要就業的大學生逐年增加,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逐年下降,其中高職學生因為較強的專業適應能力,所以就業率高于其他院校生。
由此可見,培養符合企業所需的、有專業職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高職學生是當前高職院校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一、當前高職日語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起步晚,底子薄,模仿痕跡明顯
我國高職日語教育起步較晚,缺乏一些教學經驗,在許多方面都借鑒了國外高職日語教育和我國本科日語教育的經驗。由這種模仿帶來的結果是沒有按照市場需要來確定課程體系,而是一味地通過模仿確定課程教學模式,然后在這樣模仿痕跡明顯的課程教學模式下將培養的高職學生盲目推向社會。
2.學院教學,課程設置多年不改,開設課程被企業所拒
多年來,高職日語教學課程設置以學院教學為中心。開設課程一開多年不改,多年不變。沒有遵循市場規律,沒有把建設服務性的人才培養方式作為整個專業建設的核心和關鍵,從而帶來教學的盲目性。課程缺乏靈活性,由于沒有經過全面準確的社會需求調查,往往在去企業實習過程中,會因為開設的課程在企業用不上而被拒絕。造成生產性實踐很難落實。結果,學生畢業后必然會出現所用非所學等結構性問題。
3.教師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沒有及時更新,教學方法沒有跟上市場需要
廣大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是教育體系中極其重要的一環。在高職日語教學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沒有時刻把握社會動態要求,深入社會。融入市場,從而產生教學過程中只知道教,不知道為什么教。在教學方法上只局限于學校的課堂,沒有走向社會,走向市場,走向用人單位,這樣的教學方法是井底觀天,收到的結果自然是無法教出社會,市場,企業需要的專業人才。在一所高職院校,日語系08屆預就業應用日語專業畢業生。全班共50名同學,只有4名從事與日語相關的工作崗位,通過調查了解,發現并不是市場日語人才飽和,而是畢業生的日語水平不能滿足用人單位要求,大多數同學雖然很想繼續使用和學習日語,但是面對就業壓力只能暫時放棄。
二、結合實際,高職日語教學模式采取有效的改革途徑
1.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改革與創新
作為一名高職日語教學一線的教師,必須不斷地改革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要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開展教學工作,使我們的高職教育能較好地體現以培養大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為主線的要求,這也正是教育部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指標。要時刻告訴自己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教學目的理念,以建立“一個公共技術平臺,多個專業方向”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教學目標理念,不斷創新,開拓思路,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實用人才。
2.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有效的高職日語教學方法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最直接的手段和途徑,可以說沒有好的教學方法,就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在高職日語教學中應摒棄原有的膚淺、模仿的教學方法,采取最科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高職日語學習讓每個高職學生具有專業的從業技能,高效的從業手段。在高職日語教學中還應隨著企業需求的改變,積極調整教學方法,不斷修正人才培養目標,根據不同崗位,不同專業的要求,采取靈活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在企業的需求發生變化的時候,讓高職學生能發揮出其獨有的就業適應能力。
3.課程設置的改革與創新
在以往的高職日語教學過程中,主要以理論教學為主,往往忽略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和知識轉化能力的培養,在學生中出現了“高分低能”、“啞巴日語”的現象。在高職畢業生中,雖然很多學生取得了國際日語能力測試二級水平證書,但是在面試和日常交流中往往詞不達意。在面對日本客商的招聘中,更是緊張得不知所措,甚至不敢開口。導致在就業的時候,這些學生無法找到相對滿意的工作,或者改行從事一些和日語無關的工作。
三、高職日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和教訓,結合日語語言自身特點,對高職日語教學模式改革進行以下的一些思考。
1.“互動式”體驗教學模式
“互動式”體驗教學模式,是以體驗教學為指導,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師生的互動性和交互性學習,在課堂教學中不斷轉換角色,使學生“在體驗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努力學習,在學習中獲得知識”。從而達到學生“樂學”,教師“樂教”,用人單位“樂用”的教學目標。
在高職日語教學中,采用“互動式”體驗教學方法是在教學中打破原有的教材結構。將教材內容進行有選擇性的重新整合后進行場景模擬互動式教學。可以結合一些綜合日語教材的內容,將前文與會話內容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個真實的語言場景。在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小組的每個成員進行角色分配,通過“目標語輸入,情景會話,誤用語重復,場景概括,目標語輸出”這五個主要環節的往復循環。使學生在語言的實際應用中體驗日語學習的快樂,培養日語學習的興趣,將教學的重點由教師對語言技能的傳授轉向學生語言技能的轉換和應用,學生主體從以往的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參與,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通過“互動式”體驗教學模式可以逐漸培養了學生的日語實際應用能力和知識的轉化能力,同時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團結協作能力,知識的學習和創新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會得到較大的提高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