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大學畢業生的不斷增加,就業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分析北京地方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與就業心態等相關問題。結果表明,多數學生對就業前的準備并不充分,而且綜合素質還有待提高。因此,在今后的畢業生就業工作中,我們應該強化就業指導,豐富課程內容;重視學生的就業心態引導,鞏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著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社會實踐能力。使高校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企業的需求。
【關鍵詞】高校學生 就業 職業生涯規劃
近年來,隨著我國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攀升,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一個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話題。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又對本就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形成沖擊。2003年是我國第一個畢業生高峰年,應屆畢業生達到212萬人。從這一年開始,高校應屆畢業生的人數就在飛速增長,到2009年已經達到611萬,與2003年相比,增長率為188%,年平均增幅為31%。2009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總結會上,對2010年的畢業生人數也做了初步估計,預期將會達到631萬。
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本科生、專科生就業率分別降至70%和40%。地方高校更低。在各個省市中,北京作為接收畢業生的核心區域之一,不僅每年需要消化北京高校的畢業生,而且還有大量其他高校的學生涌入,就業形勢就顯得更加緊迫。有數據顯示,2010年,北京地區高校(含科研單位)預計有畢業生21.9萬人,其中畢業研究生6.3萬人,本科畢業生10.9萬人,專科(高職)畢業生4.7萬人,畢業生總數比2009年增加1萬多人。就業工作總體形勢是畢業生數量大,就業工作任務更加艱巨。
為了研究北京地方高校畢業生在就業中的競爭力,我們對學校2009屆畢業生進行了“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回收232份,回收率96.7%;其中有效問卷230份,有效率99.1%。調查對象涉及經管、理工等7個院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一、數據統計
1.就業準備啟動時間
就業準備是否充分對就業成功與否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首先對學生開始著手準備就業的啟動時間進行了調查。表1數據顯示有88.7%的同學都是在畢業前一年或者更晚的時間才開始著手準備就業,其中甚至有13.9%的同學選擇了畢業前兩個月或更晚;僅有10%左右的同學是從入學就開始為計劃畢業做準備的。在這項調查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有較大的差異,本科生中僅有4人選擇了在大一或者大二開始準備就業,占6%,其余94%的學生都是在畢業前一年甚至更晚才開始為就業做準備。
2.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以往的印象中,學生的學歷、專業等對學生就業的影響是很大的,因此我們對學生在就業中可能受到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這些因素的來源一部分是我們從事就業指導的老師認為比較重要的因素,另一部分是通過企業的招聘通知等篩選出來的影響因素。
表2數據顯示了這些因素對學生就業的影響,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有無實踐經驗、專業和學歷,在抽樣的人數中所占比例分別為60%、54.8%、34.8%。數據分析認為這和近幾年就業市場對應屆生的需求密切相關,實踐經驗不僅是用人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社會在發展中每個時期對人才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相應地專業、學歷對于就業的影響也就顯現得比較明顯了。數據中對于性別對就業大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有26.5%的同學認為企業在招聘中仍存在的性別區分的“潛規則”,使得女生的就業問題更為嚴峻。
表3顯示了學習以外的其他能力對就業的影響。數據顯示外語能力是學生認為在就業中除了學習之外最重要的一項,選擇此項的學生人數占到了總人數的65.2%。除了外語能力之外,選擇專業技能證書、團隊合作精神以及計算機能力的人也達到三分之一作用,。說明學生對企業招聘中比較看重的綜合素質還是有所認識和準備的。
4.對就業最有幫助的相關課程或實踐經驗調查
表4數據顯示,對就業最有幫助的相關課程或實踐經驗調查中,121人選擇了暑期實踐或實習,占總體的52.6%,說明實踐和實習對就業來說仍是學生心目中最具影響力的因素。調查中只有18人認為就業指導課程對就業有幫助,說明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認知度還不是很高。選擇基礎課和專業課、以及師兄師姐經驗交流的學生也不在少數,分別有26.5%和25.2%:實驗課和科技活動相對來說對于就業的幫助顯現得不是很明顯。
5.就業信息主要來源與途徑
表5數據顯示,與其他幾種途徑相比,網絡資源是學生獲取就業信息的主要渠道,學校就業網站和選擇其他就業網站的學生相差無幾,均超過了半數。在信息化如此發達的時代,網絡資源其獨特的優勢無疑為學生獲取就業信息開辟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渠道。除此之外,選擇社會人才市場,以及通過同學、朋友介紹工作的在20%左右,其他幾個渠道能夠提供就業信息的百分比也在10%左右,說明多方位的信息渠道為學生成功就業創造了更多的機會。



v
6.簽署就業協議書前,是否認真閱讀“畢業生就業指南”情況調查
為了便于學生在就業中對相關政策的把握,很多學校都為畢業生制作了《畢業生就業指南》或手冊。表6數據顯示,其中有109人只是瀏覽,略知一二,占總數的47.4%;仔細閱讀,對就業環節非常了解的畢業生僅有60人,占26.1%;更有31位同學不知道就業指南,占13.5%。分析認為,學生對就業指南或者就業手冊的重要性還缺少正確的認識。
二、學生就業心態及能力分析
1.就業準備啟動時間較晚,就業心態不夠積極
在就業壓力日趨緊迫的當下,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背景下,應屆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了社會的焦點話題。就業準備是否充分,對就業形勢是否清楚,直接關系到就業的成敗。但是表1的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同學畢業準備啟動的時間較晚,這一現象在本科生中尤為明顯。分析認為這個數據體現了地域特色,因為我校本科生中絕大多數來自北京,就業時沒有進京指標等戶口上的壓力,同時家庭條件較為富裕,對自主獲得經濟來源的渴望不是很高,因此,對就業的需求似乎不是很緊迫。研究生就業準備時間也較晚,主要是前期時間投入實驗課題較多。
不論是何種原因,總的感覺是地方院校的學生對于就業在思想認識上仍不是很重視,就業心態不夠積極,除了就業準備啟動時間晚之外,還表現在簡歷制作不精細,過分依賴于網絡而缺乏求職的主動性、對就業課程和就業指南的認識不夠深刻等方面。特別是就業指南,對整個就業流程和相關規章制度解讀得很清楚,可以說是畢業生就業的行動指南,但是調查結果顯是依然有不少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這種就業態度本身就十分消極。
2.對就業中的關鍵因素認識清楚。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調查數據顯示,畢業生整體對就業形勢的把握還是比較準確的。他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有無實踐經驗、外語能力、專業技能、團隊合作精神等對就業的影響,說明畢業生已經意識到了學習成績在今后的就業當中不是唯一的標尺,綜合素質才更重要,并且也十分注意培養自己全方位的能力。
盡管畢業生對就業形勢的認識是比較清楚的,但是由于受學制所限,特別是在本科教學進行了五年制向四年制的改革后、在取消了生產實習之后,應屆學生的動手能力、實驗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遭到了社會的普遍質疑,實踐經驗的缺乏成為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與此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外語能力、計算機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都成為了企業考察畢業生的重要指標,也是畢業生們亟待提高的就業能力。
三、對學生就業工作的幾點認識
1.就業指導課程的主導地位應加強,課程內容應豐富
為了幫助學生就業,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對學生的就業進行全方位的指導,以及為有需求的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但是從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認知度卻不高。同樣地,為畢業生準備的就業指南。也遭到了大多數同學的漠視。這并不說明就業指導課程不重要,而是可能授課的方式、時間不是很對學生的胃口,造成了課程的實效性不是很高。為此,我們從是就業工作指導的老師應該對就業課程的內容和方式方法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嘗試性的改革,例如,采用開放式的授課方式,增加學生的實踐環節等。

2.重視對學生就業心態的教育,特別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通過調查發現。畢業生就業啟動時間晚、對就業指南不認真閱讀、過分依賴網絡等,都是就業心態不積極地表現,因此,我們應當加強學生就業心態的教育,特別是針對有需求的準畢業生或者入校的新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并采集和整理通過職業生涯規劃而成功就業的學生案例,建立畢業生就業成功案例庫。同時對于北京生源,要制定符合地域特色的就業心理健康教育,積極調整畢業生的就業心態,促進他們盡早就業。
3.加強對學生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的培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就業市場對應接畢業生的要求不斷提高,所需要的人才不再是單純的技術人才,而是既懂技術、又懂開發的綜合人才。實踐經驗的缺乏不僅是用人企業最關注的問題,也成為影響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具有實踐經驗意味著比其他人更能盡早適應工作。勝任其職。企業為了自身利益,需要節省人員培養的開支,自然會首選那些有實踐經驗的畢業生,這就要求應屆畢業生不但專業知識要扎實,同時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都要具備。在這種需求的帶動下。具備實踐經驗常常成為了就業中的“金鑰匙”。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國與世界的交流與溝通將不斷加強,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在個人、企業、乃至國家和聯合體問的作用不言而喻,也常常成為了畢業生進入企業、特別是跨國大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敲門磚”。這就給我們從是就業工作的老師提出了新的課題,需要在有限的學制里面增加學生實習實踐的時間。提高他們就業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