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74年首次在陜西出土4000年前的有洞頭骨以來,我國考古工作者已陸續發現數十顆有洞頭骨。頭骨上洞口的直徑達數厘米。出土有洞頭骨的范圍西至新疆,東至山東半島,時間跨度在5200年前至3000年前之間。已有充分證據表明,若干有洞頭骨是在活人頭上開鑿出的,當事人在開顱后還持續存活了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目前學術界已達成基本一致的意見,即有洞頭骨表明中國人至少在5200年前就進行過開顱手術。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專欄在2009年3月16日曾對此予以了報道。
對學術界認定的“開顱手術”結論,筆者持保留態度。筆者認為,有洞頭骨雖然有可能是開顱手術,但更有可能是開顱巫術。
一、開顱手術是指為了醫治腦部疾病而打開顱骨,并對腦部組織進行手術。對比之下,開顱巫術僅僅是在顱骨上開鑿洞口,但是并不對腦部組織實施手術。目前,僅僅根據頭骨有洞、當事人繼續存活的現象,并不能證明就一定是開顱手術,因為這同時也符合開顱巫術的特征。
二、開顱巫術比開顱手術要簡單得多,感染致死的風險也小得多。考慮到5200年前至3000年前的消毒條件,實施開顱手術后存活的可能性要遠比實施開顱巫術后的存活率低得多,因此更可能的是開顱巫術。
三、對于生活在5200年前至3000年前的人們來說,對開顱巫術的需求量要比對開顱手術需求量更多:因為當時的巫術氛圍非常強烈,人們更會接受巫術目的的開顱巫術,而不太會接受風險極大的開顱手術。
四、開顱巫術很可能是在幼年或者青少年時期進行,顱骨洞口尺寸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洞口的形狀可以從圓形成長為橢圓形。
五、開顱巫術可能會針對特定的人,以便讓他們承擔特殊的職務。
六、開顱巫術可能會選擇特定的時間(例如巫術節日)去實施,以便達成相應的巫術目的。
七、中國先秦典籍《山海經》可能記錄了遠古的開顱巫術。《山海經·海內經》記載:
炎帚之妻,赤水之子聽祆生炎居:炎居生節并,節并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于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穰,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筆者在《經典圖讀山海經》(上海辭書出版社)一書中指出:術,除指技術外,古代指城邑中的道路;又通遂,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禮記·學記》:“術有序,國有學。”鄭玄注:“術當為遂……周禮五百家為黨,萬二千五百家為遂。”在古史傳說里,相傳共工最早作城,當時的城就是土圍子,既可防敵,又可防水患。因此,術器之名,或可指對城邑道路、堤防進行規劃:所謂術器“首方顛”,疑是一種特殊的具有巫術色彩的測繪動作,用于測定堤防的水平、高低、走向,只有這樣才能對付洪水泛濫。
由于我國出土了5200年前至3000年前的有洞頭骨,從這個角度看“術器首方顛”,可以解讀為對術器(大約在6000年前至4000年前之間)實施了開顱巫術,以使他具有特殊的本領。在中國傳統文化里,巫師(同時兼科學家)是能夠與天溝通的神人,在頭骨上開洞的象征意義正是與天溝通(開天目)。據此筆者推測,那個時代的巫師氏族,當小孩成年時,要在頭骨上開洞,表明他從此就具備了行使巫術的能力和和權力。
《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日月山,天樞也。吳姬天門,日月所入。有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于頭上,名日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印下地,下地是生噎。處于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噓”即噎鳴,《海內經》所謂“噎鳴生歲十有二”是說噎鳴發現了木星12年繞太陽一周的規律。噎鳴的職務用今天的話來說即日月山天文臺的臺長;所謂“兩足反屬于頭上”,當是一種天文巫術動作,意在模擬日月群星的旋轉。或許,噎鳴也曾接受過開顱巫術,其時間大約在5000年前左右。可參閱八纮九野叢書《解讀遠古密碼》(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一書里的《重構中華文明先夏史紀年表》。
綜上所述,我國出土的5200年前~3000年前的有洞頭骨,表明在先周時期曾存在過開顱巫術。有趣的是,直到今天,北非的卡拜爾人還在給病人施行鉆顱術,目的是“把腦子里的魔鬼放出去”。當然,隨著開顱巫術的技術逐漸成熟,某些民族有可能進一步發展出開顱手術。問題是,開顱手術很難留下對腦部組織實施手術的客觀證據,因此對古代開顱手術的認定比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