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控政策作用下,市場環境正發生變化,而由此衍生出很多與之前不同的現象。對于購房者來說,有必要看清這些現象背后的東西,這有助于在購房過程中做出更為理性的決策。
如淡季租金上漲、商業地產逆市上揚、為買房假離婚等。那么,樓市怪象的背后又隱藏著什么樣的玄機呢?
租賃市場很火爆
新“國十條”出臺后,各地樓市成交量首先應聲而落。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新政出臺后的第一個星期里,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全面下挫,其中北京成交面積環比下跌45%,住宅成交面積下滑在新政出臺后的第二星期里繼續擴大,26個城市的住宅成交面積出現環比下降,跌幅最大的南京出現環比77.85%的下滑幅度。
伴隨著樓市銷售量的下滑,開發商與消費者之間的價格博弈戰持續了近一個半月,隨后,部分開發商陸續推出打折優惠,但優惠力度有限。而另—邊,租賃市場卻異常火爆。
北京西四環某地產中介門店內,經紀人用“出租回報率”上漲來勸說前來看房的消費者。確實,“國十條”出臺后,部分區域新房價格出現松動,二手房價格也止步不前,而之前不溫不火的房租卻一路攀升。
記者注意到,記者所在的北京市朝陽區安慧北里社區,一年前還可以以2000元租一套一居室,而現在,這一價格至少是2600元。春節后,記者身邊需要續租的同事、朋友紛紛抱怨房東“不厚道”, 一打聽才知道,房租普遍上調了25%左右。
業內人士認為,這其實是一種“替代效應”,樓市調控力度加大,很多人推遲了購房計劃,租房需求的增大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租金上漲。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北京,上海的房租也同樣也隨著調控的深入呈現跳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