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月、王仁、張克瑤、唐國強等都是扮演毛澤東的特型演員,其中有一位出自浙江。他,就是長期活躍在銀屏上中青年毛澤東的扮演者王霙。
與藝術結緣
1957年,王霙降生風光如畫的杭州西子湖畔。也許是浙江山水給了他太多的靈氣,他從小就熱愛藝術。小學畢業后,王霙由于在文藝表演方面頗有天賦,考上了浙江藝術學校。在藝校里,王霙非常勤奮,除了上專業理論課,還堅持學唱歌、學舞蹈、學京劇和越劇等戲劇表演,連星期天也不休息,基本功越來越扎實。
1973年10月,王霙從浙江藝術學校畢業后,被分配到浙江越劇二團當演員。幾年后,他又考進了國家文化部紅旗越劇團。1983年王霙又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進修話劇表演藝術。由于有了多年的越劇表演基礎,有名師熱情指點,加上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王霙在藝術上如虎添翼,很快就有了收獲。不久,他就參與了《阿Q正傳》《大男大女》《小鎮風情》等影視劇的拍攝,在劇中飾演了重要角色。后來,他正式調到中央實驗話劇團,并成為國家一級演員。
第一次扮演偉人毛澤東
1989年10月,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上海電影制片廠投資800多萬元,拍攝電影《開天辟地》。該劇從“五四運動”學生焚燒賣國賊曹汝霖住所到痛打章宗祥,到北大校長蔡元培挺身而出救學生;從李大釗、胡適等營救陳獨秀,到毛澤東在湖南發動“驅張運動”;從中共“一大”代表秘密離開上海,到登上嘉興南湖“紅船”,描繪了一幅中國共產黨誕生的宏偉歷史畫卷。劇中涉及到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董必武、何叔衡、李達、張國燾等100多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其中青年毛澤東的角色尤為重要。當時報名應聘初步入選扮演青年毛澤東的演員多達22個,正巧王霙所在的中央實驗話劇院有一位演員被初選上了。有一天劇組副導演胡立德帶著助理和攝像到中央實驗話劇院,在演員檔案中翻到了王霙的照片,覺得他比那22個人更像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立即把他請來面試。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見面后胡導演驚喜地說:“你就是我們要找的青年毛澤東,你的嘴和眼睛非常像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尤其是眼神更有內涵,如果你演毛澤東,一定是前途無量啊!”一周以后,胡立德副導演就打來電話,請王霙去試鏡頭。當王霙來到上影廠化妝室化好妝,穿上青布長衫走出來時,一下就讓在場的人驚呆了,異口同聲地說:“他真的很像毛澤東!”最后,經上海電影制片廠領導集體研究決定,由王霙來扮演《開天辟地》一片中的青年毛澤東。
為了演好青年毛澤東,王霙認真閱讀了電影劇本和《毛澤東傳》等有關介紹毛澤東的書籍,并看了一些毛澤東的紀錄片及照片,從多角度去了解毛澤東。同時他兩次前往毛澤東老家湖南韶山體驗生活,參觀了毛主席舊居和韶山紀念館,全面了解毛澤東的家庭情況,甚至向韶山人學湖南方言。他還去拜見1959年毛主席回湖南時交談過的湯瑞仁。湯老告訴他:“青年毛澤東喜歡看書和獨立思考,連吃飯都喜歡一個人獨自坐在門檻上邊吃邊想國家的事情。”有一天早上,湯瑞仁老人特意帶王霙爬到獅虎山半山腰毛澤東的父母墓前,她首先跪在墓前動情地說,“阿公、阿婆,他是演潤之年輕時候的演員王霙,你們要幫他找到靈感,演好潤之。”王霙當時非常感動,也跪在墓前,暗暗表示一定要全力以赴演好毛澤東。在王霙等演職員的共同努力下,《開天辟地》在建黨70周年期間上映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影片先后榮獲1991年度全國十佳影片獎、文化部全國優秀故事片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電影獎、第12屆全國電影“金雞獎”。
不斷突破
王霙在《開天辟地》中成功扮演青年毛澤東一舉成名,隨即片約不斷。然而,每拍攝一部有關毛澤東的影視劇,劇情不一樣,時間、地點不一樣,導演的要求也不一樣,這就需要他不斷去創新、去拼搏、去突破。
在拍攝《秋收起義》一劇中,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張震視察劇組。沒想到張副主席見到王霙后就連連搖頭說:“小王,你的身材太胖了,不像那時的毛主席?!边@位曾是秋收起義隊伍里的“紅小鬼”告訴王霙:“當年的生活條件太苦啦,毛主席的形象是蓬頭垢面、衣服破舊、骨瘦如柴、外加瘸腿,看上去并不風光?!睆堈鸶敝飨吆?,王霙的肚子里猶如喝進去一碗冰水,心里冰涼冰涼的。但他并沒有打“退堂鼓”,為了真實地演好角色,王霙只好咬著牙減肥,每天只吃極少量的水果,經常餓得連說話的力氣都快沒有了。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他的體重從84公斤一下掉到了70公斤,終于還原了秋收起義時的毛澤東形象。
戰爭年代的毛澤東,大部分時間是在反圍剿、打游擊、長征中度過的。同樣,扮演青年毛澤東的王霙在拍攝影視劇時,大部分鏡頭也是在“爬雪山”、“過草地”、“鉆窯洞”中拍成的。2000年在拍攝電視連續劇《日出東方》時,已到了秋末冬初季節。大山深處寒風刺骨,雨雪交加,衣著襤褸的“紅軍戰士”個個凍得渾身直打哆嗦,而同樣身著單衣的“毛委員”盡管嘴唇凍得發紫,卻要昂首挺胸,與朱老總談笑風生,指揮紅軍歡迎會師部隊。有幾次他被凍得感冒了,只好回住地吃幾片感冒藥。
在拍攝《毛澤東與斯諾》《楊開慧》等影視劇時,導演要王霙將毛主席愛抽煙、愛吃辣椒、愛吃紅燒肉的生活習慣表現出來。王霙在拍攝中,用筷子將紅紅的辣椒、一塊塊肥肥的紅燒肉往嘴里夾,直辣得眼晴流淚水,嘴里漏油水。抽煙也同樣,煙從鼻孔里冒出來經常會嗆著,但為了藝術的真實,他都堅持“吃香喝辣”,甚至摸索出主席彈煙灰的特點來。而在《紅七軍》一劇中,他還要表演毛澤東淋雨、吃野菜的情景,展示毛澤東生活中的多側面。
在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拍攝電視連續劇《井岡山》之前,劇組對“毛委員”的扮演者經過精挑細選,最后決定由王霙主演。當王霙拿到劇本時,離開機時間不到兩個月。他讀完長達36集的電視劇本后,感到劇情很精彩,但肩上的擔子是沉甸甸的。原來,在全劇中“毛委員”的戲多達400多場,臺詞相當多,而且許多臺詞都涉及特定的時間、地點和人物,絲毫不能改動。王霙到達拍攝現場后,只要一有空就坐在一旁翻閱劇本、背誦臺詞,以致把本子翻得破破爛爛的,只好用透明膠加固了好幾層。劇本中凡是毛澤東的臺詞他都用彩筆畫出來了,有的段落還注上了特殊符號表示重點。大家都把他的劇本叫做“彩色劇本”。每天他都有十幾場戲,早上4點半就要起來化妝,然后從早上一直拍到當天深夜。剛回到駐地,就會接到次日派戲的通知單。最多的一天,他連說了68段臺詞,從A組到B組拍攝了幾十個鏡頭,一回到劇組住地,人就倒在了床上。他說:“我是捧著一顆心來演毛澤東的,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p>
不僅僅是獲獎
從1989年10月拍攝電影《開天辟地》至今,王霙已在《毛澤東在1925》《毛澤東去安源》《巨人握手》《毛澤東與楊開慧》《歷史的選擇》等30多部影視劇中,成功塑造了中青年毛澤東的形象,得到了許多專家和廣大觀眾的好評。
在拍攝這些影視劇中,王霙獲得了藝術上的豐收,受到了很多獎勵。其中,影片《毛澤東在1925》,他因成功扮演毛澤東榮獲第八屆電影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2007年10月27日,他在電影《我的長征》中扮演毛澤東又榮獲第十六屆“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
說到扮演毛澤東的另一個大收獲,就是“毛主席”成了王霙與他妻子賀亞琳間的“月下老人”。#8239;早在1996年11月12日,王霙赴云南拍攝電視劇《彝海結盟》期間,結識了化妝師賀亞琳。當時他還沒有扮演毛澤東,所以兩人并沒有太在意。后來王霙在影視劇中扮演了毛澤東,他在不同的劇組又遇到了賀亞琳。也許是演了毛澤東后王霙更顯得大氣英俊,深深吸引了賀亞琳;同樣,賀亞琳對化妝工作一絲不茍的認真態度,特別是她為王霙設計的毛澤東造型,更加符合劇情和光彩照人。彼此對藝術不懈的追求,很快拉近了兩人的距離,最終喜結良緣。多年來,賀亞琳還為王霙設計出毛澤東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的造型,都獲得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認可。所以王霙常說:“在我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妻子對我的默默支持啊?!?/p>
如今,王霙已進入人生的中年階段,對扮演青年毛澤東或多或少有年齡上的差距,但他對扮演毛澤東始終有很深的情結。為了更好地飾演領袖毛澤東,一方面,他努力保持自己年輕的心態和身體的活力;另一方面,他力爭在扮演中年毛澤東這個角色方面有新的突破。與此同時,他還在一些影視劇中扮演醫院院長等新角色,以開拓自己的戲路,把更多的優秀作品奉獻給廣大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