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北營村北,素有南北“黃金水道”之稱的京杭大運河旁,有一座古樸肅穆、松柏環繞、巍峨壯觀的神秘陵園。它就是蘇祿國東王墓,是我國國土上惟一的外國國王陵墓。蘇祿國東王墓具有近600年的歷史,是中菲兩國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京杭大運河文化長廊上重要的旅游景點。
東王病逝于中國
15世紀初葉,中國航海事業漸漸發達,造船業已居于當時世界先進行列。明成祖朱棣注重加強同鄰國的聯系,派鄭和七下西洋,形成了萬國來朝的空前盛況,古蘇祿國就是其中的一位“常客”。古蘇祿國故地在今菲律賓共和國的蘇祿群島,分為東王、西王、峒王三家王侯,以東王為尊。
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答刺、西王麻哈刺葛吒刺麻丁、峒王叭都葛巴刺卜等三人,各率領其眷屬、太醫和侍從共340多人訪問中國。他們“梯山航海,效貢中朝”,從福建泉州登岸,經應天府(今南京市),于8月中旬到達北京。明朝人張燮在所著的《東西洋考》第五卷中,稱這次訪問是“空國來歸,鱗次闕下”,可以說是盛況空前。當明成祖朱棣得知巴都葛叭答刺一行已在福建泉州登岸后,便下令沿途地方官員隆重接待,派特使到應天府龍江驛專候,并在應天會同館舉行盛大宴會,為巴都葛叭刺一行接風洗塵。
三王到京后,朱棣在奉天殿舉行盛大的隆重會見儀式。據《明史》載,三王攜帶了本國許多珍奇特產,向明帝“進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玳瑁諸物”。朱棣見東王“恭順特達,聰明溫厚”,以賓禮隆重接待。明成祖封“東王為國王,賜印誥、襲冠帶及鞍馬、儀仗器物,其從者亦賜冠帶有差。”三王辭歸時,朱棣又“各賜玉帶一,黃金百兩,白金兩千,羅錦文綺二百,帛三百,鈔萬錠,錢二千緡,金繡蟒龍、麒麟衣各一”,并“優加賜責遣官護歸”。
蘇祿國東、西、峒三王在北京逗留27天后,率眾離京,一行沿大運河南下,到達德州以北的安陵時,東王突患急癥,在驛館薨逝。訃告到京,朱棣深為痛悼,馬上派禮部郎中陳世啟帶祭文趕往德州,為東王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為東王營建王陵
為了表達對蘇祿國東王的哀思,明王朝在蘇祿國東王的埋葬地大建陵區,墓前修造了祠廟,樹立了高大的《御制蘇祿國東王碑》,明成祖朱棣親自為蘇祿國東王撰寫了碑文。碑文贊譽蘇祿東王“聰明特達,超出等倫”。在德州北郊修建的東王陵墓,“廟在王墓前,永樂十六年初建。正殿五楹,奉王畫像,東西配殿各三楹,御制碑亭一座,儀門一間,大門一間,牌樓一座,翁仲、馬、羊如其秩”。整個陵墓和明代禮制所規定的親王陵墓的規格大致相同。東王墓建成后,明王朝又賜祭田238畝,永免地稅錢糧,對留此守墓的東王子孫,每人每月由國家發給俸糧一石,另給生活用品。
清朝雍正八年,蘇祿國王蘇老丹訪問中國,道經德州,瞻拜東王陵墓,見殿宇傾圮,入朝面奏。清帝差官查勘屬實后,發帑銀修理。
蘇老丹還根據留居德州的東王八代孫安汝奇、溫崇凱提出的要求加入中國籍的請求,轉向清政府提出申請。清政府禮部遵旨查明情況后,同意溫、安二姓入籍德州。同時規定:“溫、安二姓各立奉祀生一名,照山東省先圣先賢子孫之例……嫡裔承襲。”并于雍正十三年發給永久護照。從此蘇祿國東王的兩支后裔,就以華籍蘇祿人的身份在德州安家落戶,與當地回、漢民族和睦相處,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
壯觀的東王墓
新中國成立后,古蘇祿國東王墓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和保護。1956年山東省人民政府把蘇祿國東王墓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1月13日國務院公布蘇祿國東王墓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此同時,1980年國家文物局和省地市有關部門撥款,對已流散破損的翁仲、華表、石獸作了整形復原,14件石雕重新按序排列在墓道兩側。1985年,德州市政府重建了東王祠廟。祠廟內有陵恩殿、東西配殿和陵恩門,并增添了回廊,新建一座牌樓。在東王墓前重新復制了“蘇祿國恭定王墓”石刻墓碑,設置了石供桌、石香爐。1997年,德州市政府投資完成了王妃、王子墓擴建工程,御碑樓維修工程,修仿古圍墻310米、碑廊300平方米、地下排水工程450米,綠化工程初具規模。至此,修整后的古蘇祿國東王墓,已成為一座松柏環繞、整潔美麗的陵園。
整個陵區有東王墓、陵恩殿、東西配殿、神道、清真寺、御碑樓、王妃墓、王子墓、牌坊等主建筑,占地面積為80畝。正殿三楹,內奉東王畫像,東西各有配殿三楹,東王墓神道兩側,對稱排列著翁仲、石獅、石豹、石馬、石羊和華表等,雕刻精致,形象生動逼真,體現了明代的藝術特色。
享殿是祠廟的主體建筑,占地面積130多平方米,18根大紅柱氣勢雄偉。古樸典雅的祠廟大門外,一對新雕刻的石獅雄踞左右。在石人石馬的南端,新建的牌樓上嵌著著名書法家啟功書寫的“芳名遠播”,背面則是大書法家謝稚柳書寫的“聰慧永傳”。
東王陵寢修筑在臺地上,周圍均用青石砌筑。渾圓的陵墓處在翠柏、綠樹環抱之中。
古墓埋客帝,豐碑載友誼。東王墓是存留在我國大地上的一座具有跨國意義的王陵,它揭開了古蘇祿國與中國交往的歷史篇章,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留下了深遠的影響。1980年菲律賓駐華大使雷耶斯博士專程來德州瞻仰東王墓,并會見東王后裔。1986年中菲兩國又合拍了大型歷史傳奇故事片《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