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調查目的
1.1 了解全市檢察系統檔案工作基本情況。
1.2 為制定許昌市檢察系統“十二五”發展規劃提供翔實的基本情況和基礎數字。
2 調查的基本情況
2010年5月1日至5月30日,通過書面調查問卷和電話查證形式,對市院及6個基層院進行了調查。截至2010年5月31日,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3 調查結果及分析
3.1 檔案機構情況。全市兩級院檔案室全部明確為內設機構,隸屬辦公室管理,建立了檔案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檔案室負責人,負責日常工作,職級待遇與其他檢察人員的待遇保持平衡。但檔案室負責人只有市院為專職,其余縣級院均為兼職,從長遠來看,是不利于檔案室業務發展的。
3.2 檔案員基本情況。調查顯示,許昌市檢察系統檔案室共有7名專職檔案員,從性別比例上來看,6名為女性,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85.7%,1名為男性,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14.3%。從年齡結構上來看,年齡40歲以上的2名,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28.6%,30至40歲之間的3名,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42.8%,30歲以下(含30歲)的2名,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28.6%,年齡結構基本符合檔案工作要求。從從事檔案工作的時間上來看,3年以下的4名,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57.1%,4~10年的3名,占全部檔案員人數的42.9%,由檔齡時間和電話求證來看,檔案員變動較為頻繁,穩定性較差。從學歷和專業來看,7名檔案員全部為大學本科,其中,法律專業6名,計算機專業1名,文化程度較高,但檔案管理專業知識不足,有待進一步加強。
3.3 庫房及辦公用房情況。全市兩級院檔案室全部實現了庫房、查閱房、檔案員辦公用房三室分開,庫房面積基本能滿足眼前檔案工作的發展需要。但從電話求證反映的情況看,全市兩級院檔案室庫房面積已呈現明顯的不足,雖然多數院都購置了檔案密集架來緩解檔案存放的壓力,其庫容仍基本趨于飽和狀態,庫房面積有待進一步增大。
3.4 檔案保管情況。許昌市檢察系統檔案室室藏檔案總量已達98286卷。全市兩級院室藏檔案總量均已初具規模,室藏檔案最多的魏都區院達2萬多卷,最少的市院也有近萬卷。在室藏檔案類別中,訴訟檔案達67319卷,占室藏檔案總數的68%,文書檔案25829卷,占室藏檔案總數的26%,突出了訴訟檔案、文書檔案在室藏檔案的主體地位;照片檔案、音像檔案分別占室藏檔案總數的2%、0.9%,符合室藏檔案結構要求;電子檔案占室藏檔案總數的0.3%,雖然所占室藏檔案比例不大,但也正說明了電子檔案正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規范和加強。
3.5 設備配備情況。全市兩級院共為檔案室配備服務器1臺,檔案管理軟件10套,計算機16臺,掃描儀6臺,刻錄機4部,密集架65列(每列4組),音像柜7臺,裝訂縫紉機7臺,去濕機7臺。電話求證中還了解到,市院及3個基層院還配備了全自動監視、監控設備,實現了對檔案保管情況的全自動監視、監控。但也能看出,縣級院用于電子檔案的設備,如服務器、刻錄機有待進一步籌配,以滿足全市兩院無紙化辦公和電子檔案管理的需要。
3.6 檔案利用情況。從檔案利用人次看,近3年來,兩級院年平均利用人次為126人次,年平均利用人次最多的達180人次,最少的只有45人次。從利用檔案內容看,訴訟檔案的利用卷次最多,占年平均利用卷次的86%,文書檔案次之,占年平均利用卷次的12%,聲像檔案最少,占年平均利用卷次的2%。從利用方式看,全部在檔案室查閱,沒有內網在線利用的,其原因主要是全省檢察機關檔案自動化管理軟件剛剛研發,還未全部投入使用。從檢索工具看,都編制了傳統和電子檢索目錄,但從電話求證來看,各院電子目錄的編制還未全部完成,有待進一步完善。
3.7 制度建設情況。全市兩級院都建立、完善了五項常規制度、災害應急制度、電子文檔歸檔制度、電子檔案安全應急預案制度等各項制度。
3.8 規范化管理認證情況。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全部實現了“省標一級”認證,襄城縣院2009年通過了“省特級”認證,標志著檔案管理整體水平邁上了新臺階。但從兩級院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初次認證的時間來看,近3年內,除襄城縣院外,都面臨著認證復查或實現省特級認證的任務,各項準備工作還應盡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