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初次接觸裝裱到從事檔案修復工作,算來已有30余年,我如花似錦的青春也在似水流年中溜走。
記得30年前的一天,父親要參加省里舉辦的書畫展覽,作品寫好后,請楊風蘭老師裝裱。楊老師是現任中國書協主席張海的夫人,也是當時河南省為數不多的裝裱大師,能拜求其裝裱也是一幸事。作品裝裱好父親就派我去取,我如約到了楊老師的單位——鄭州市群藝官。她把裱成的作品交給了我,我小心翼翼地慢慢展開,突然,眼前一亮——原先色彩單一的書法作品,裝裱后,立刻煥發了“精神”,光彩奪目!驚嘆之余,我感慨中國這門古老技藝的神奇,心想,自己要能學會裝裱該多好呀!
時光荏苒,轉眼到了1983年,我剛參加完高考,等待成績賦閑在家。父親對我說:“你去秀英老師那里學習裝裱吧?!蔽乙宦?,立刻興奮起來,心想,這是我向往已久的愿望啊!張秀英老師和我們家是世交,我在幼兒時期就常去她家里玩。她當時就職于河南省文物商店,專門負責古舊字畫的修復及新作品的裝裱工作,也是20世紀60年代文化系統派到北京榮寶齋學習裝裱技術的唯一的一位,用現在的話說,也是科班出身了。80年代初,不像現在有專業的書畫市場,裝裱字畫已形成一個行業。當時,在外人看來,書畫裝裱是很神秘的工作,一般人是接觸不到的。第二天,我早早地就趕到了張老師的工作室,記得裝裱室很大,約有四百平方米,四周墻面全部修整為大墻,上面幾乎貼滿了字畫。張老師從制作糨糊講起,手把手教我如何用排刷,托畫心、上墻,一直到上天地桿等技能,通過這次學習,我對裝裱技藝有了基本了解。
1986年的夏天,我正式到省檔案局上班。2001年2月,技術管理處進行工作崗位調整,我申請調到了裝裱崗位,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我既興奮又好奇。負責裝裱工作的趙雪梅老師看出了我的心思,就裝裱工作的程序及要求,向我做了詳細的介紹。我從最基礎的操作程序托畫心開始,虛心向老同志學習,經過數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練習,最終掌握了托裱技術。
從此以后,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多次到裝裱店觀摩請教,以此充實自己在裝裱方面的知識。俗話講得好:“三分畫,七分裱?!毖b裱不僅是一項技術活兒,更需要融入藝術方面的內涵。例如裝裱一幅畫作,在裝裱之前,首先要觀察作品的內容和特點,設計出適合的款式,最大限度地體現作者的意愿,展現作品的風采,提升作品的品位。而我發揮在書法藝術方面有一定造詣的優勢,在裝裱工作中得心應手。經過不斷努力,我在較短的時間內熟練掌握了裝裱技藝,勝任了裝裱工作,得到了領導和老師的贊揚。
2004年,經多方努力,檔案局從濮陽縣檔案館征集到一批古舊字畫,清代XX撰文,徐郙出寫的壽屏,共10幅。絹本、赤金、柳體書寫,作品端莊大氣。經考證,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由于年代久遠,保存條件有限,作品已出現退色、殘破、蟲蝕的現象。如不及時修復,這些作品將淪為廢品,非??上?局領導很重視,決定立即搶救。由于工作中遇到的都是紙質檔案,雖有殘破還較直觀,針對殘破處補洞即可,而這些作品,是用錦綾裝裱,且已殘破,要想重新裝裱就必須把原有的材料揭掉,這對我來說是個新課題,也是一個新挑戰。局領導從工作出發,決定派我和趙銀玲同志到中國第一歷史館學習。學習期間,我有幸觀摩了故宮修裱專家徐建華老師對清代畫家鄭板橋畫作的整個修復過程。真是大開眼界,受益匪淺!我認真聽講,用心揣摩,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通過學習,拓寬了視野、增加了知識,提高了裝裱技藝。
為期一個半月的學習很快結束了?;氐絾挝?,我立刻投入到緊張的工作當中,針對壽屏的殘破狀況,制訂修裱方案,著眼整體,克服年代久、質地朽、殘破處多的困難,大膽揭裱,細心補洞。這是我參加工作以來所完成的最艱辛的一次任務,為了把它做好,我全力以赴,不敢有任何的懈怠。每當有退縮和畏難情緒出現的時候,我都要在心里暗暗給自己鼓勁:這是你的責任,也是領導對你的信任,可不能辜負了大家對你的期望。那一段時間,我連吃飯、睡覺都在想著工作。終于,歷時4個月,我和趙銀玲同志一起順利完成了10幅壽屏的揭裱修復工作,移交到保管利用處,得到了局領導和大家的一致好評。
如今,在檔案修裱的工作崗位上,我已成為一名業務骨干?!稁熣f》上說“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我覺得自己有責任將這一中國古老的技藝傳承下去,讓它發揚光大。在帶學生的同時,還給一些單位做業務指導。這也算是我為搶救國家珍貴的檔案資料盡一份自己綿薄之力吧。
裝裱藝術,使我認識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有緣結識了諸位裝裱界前輩,也使自己掌握了一門技藝,增強了工作中的自信。
我喜歡裝裱工作,更愿做好裝裱工作,或許,這就是一份特殊的情緣吧。
(摘自《檔案界》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