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以來,隨著行政區劃調整和黨政機構改革的進行,有許多已失去效用的印章移交到了各級檔案館。如何保管好這些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對今后工作仍然具有重要憑證價值的印章實物資料,有效地發揮其作用,各級檔案館都做了有益的嘗試。但由于印章實物形式多樣、材質不一、體積小、數量多,保管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目前,基層檔案館保存的印章大多是用塑料袋散裝保管,既不利于保護,也不利于查找利用。為改變這種現狀,許昌縣檔案館對館藏的400多枚印章實物進行了分類裝盒整理,收到了明顯的效果。現介紹具體做法,供大家參考。
1 印章的清潔、消毒
印章接收后,應對印章自身攜帶的灰塵、印油進行適當的清洗和消毒處理,以利于印章的長期保管。
2 分類
印章按其制成材料分有木印、石印、塑料印、鋼印等;按其形狀分有圓形、橢圓形、方形、菱形等;按其印文的制作方式分為陰文、陽文、陰陽文;按其反映的內容分為黨群、行政、財務、業務用章等;按其形成單位專業性質分為黨群類、政府綜合類、計劃統計類、財稅金融類、農林水類、文教衛類、民族宗教類、城建環保類等。許昌縣檔案館是按《河南省各級綜合檔案館資料分類表》所列的基本大類“E”中聲像實物類“E2.1”并結合印章反映的內容來分類的,即,在“E2.1”大類之下,按印章反映的內容分為黨群、行政、財務、業務用章類,并分別給以阿拉伯數字“1、2、3、4”為類別代號。如,中共許昌縣委辦公室檔案管理科1958年至1960年使用的木質印章,是黨群機關用章,小類號為l,其分類號則是E2.1.1。
3 排序
印章分類后,同一類內,先要鑒別印章的使用年代,再按進館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廢止時間早的排前,廢止時間晚的排后,同一時間廢止的,按接收時間先后排序。對于廢止時間不清的,排在同批次接收印章的最后。
4 編號
印章排好順序后,以每枚印章為單元,用阿拉伯數字統一編流水號,編號用口取紙貼在印把上。口取紙上半部分填寫分類號,下半部分填寫印章順序號。
5 裝盒
5.1 裝具的制作
5.1.1 印章盒的制作。根據不同時期印章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特點,印章盒制作要考慮“就大不就小”和標準檔案柜存取方便的原則。印章盒外形以長310mm、寬220mm、厚40mm的長方體為宜。制作時采取三面全包,右長側留口,留口側中間設置指取口,以方便存取。印章盒左側脊背設置保管單位、分類號、順序號、盒號等項目。對于館藏印章少的檔案館來說,可以不必單獨制作,利用原有的大號檔案盒進行改造即可。
5.1.2 印章盒內托的制作。為固定印章在檔案盒內的位置,確保印章在印章盒內位置的穩定性,便于調閱利用,需要在印章盒內設置一個印章模具內托。模具內托材料可選擇厚度為40mm的優質細顆粒泡沫板,將其加工成長309mm、寬219mm、厚40mm的長方體塊即可,以備印章裝盒時使用。
5.2 印章翻模的制作
5.2.1 確定印章位置。根據印章分類編號順序,在每塊印章模具內托上,確定印章的排列順序和位置,并用鉛筆在印章模具內托上,描摹出每枚印章的外形輪廓以便下步操作。每塊印章模具內托上以放置9枚印章為宜。
5.2.2 刻制印章翻模。根據鉛筆在印章模具內托上描摹出的每枚印章的外形輪廓,結合印章的規格大小,用壁紙刀刻出印章的翻模。
5.3 裝盒
5.3.1 蓋印模。裝盒前,將每枚印章的印模蓋在印章盒正面與印章翻模相對應的位置,以便檢索查找。
5.3.2 印章入盒。將印章放入印章模具內托事先刻好的印章翻模內,然后在印章翻模下面貼上口取紙,根據印把上的編號,分別填上印章分類號、順序號,以進一步固定印章的位置。最后,將印章模具內托放入印章盒即可。
6 填寫印章盒脊背
印章裝盒后,在印章盒脊背上填寫保管單位、分類號、件號、盒號。件號填寫盒內第一枚和最后一枚印章的編號,中間用“——”號間隔。盒號分類別編制,每類都從“1”編起,以便日后接收印章時接續。
7 編制目錄
在打印印章目錄時,應采用A4紙,一式二份。一份放入印章盒內,一份供日常檢索使用。目錄裝訂時,應分類裝訂,為以后的印章接收留存一定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