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機關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試行)》規定:審計組組長可以委托有資格的審計人員擔任主審,履行審計組組長授權范圍內的職責。上述規定,對審計項目主審提出較高的要求。筆者根據多年的經驗,從主審的特點、對主審的要求以及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主審幾個方面作一探討。
一、審計項目主審的特點
第一,審計項目主審貫穿審計項目全過程。主審隨審計項目而定,與審計項目緊密聯系,從開展審前調查、草擬審計實施方案,到實施現場審計和匯總審計工作底稿、起草審計報告等審計業務文書,直至收集整理審計項目歸檔材料等,其職責的發揮貫穿于整個審計項目的始終。
第二,審計項目主審掌握審計項目具體細節。主審是對項目全過程的具體環節和操作細節了解的審計項目當事人。相對于審計項目管理者審計組組長而言,主審參與具體工作,審計項目的每一環節無一不要求主審始終保持全面的知情和細節的掌握;相對于審計組成員而言,主審要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要具體辦理審前準備與審后處理各項事宜,并要對每一個審計人員所審計的內容與結果了然于胸。
第三,審計項目主審具有部分審計項目管理職能。主審既參與具體審計,又參與起草審計業務文書、組織現場實施、審定審計工作底稿、撰寫審計報告等工作,承接審計組組長與審計組成員之間、審計組與被審計單位之間的聯系,具有承上啟下、內外聯絡的部分管理職能。
第四,審計項目主審直接影響審計項目工作成果。審計項目主審對審前準備的充分程度、審計操作的規范程度、審計實施的完整程度、審計報告的可靠程度、審計處理的恰當程度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審計人員現場審計的基礎上,主審通過復核、歸納、總結、提煉,以審計結果為基礎,對被審計單位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和效益情況發表評價意見,并提出審計建議,由此形成的審計報告、審計信息等,直接體現著審計項目的質量。
二、對審計項目主審的要求
基于上述特點,決定了審計項目主審必須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高超的業務水平、出色的寫作能力、創新的審計觀念、科學的組織才能。這就要求審計項目主審要做到四“要”:
一是工作計劃要“早”。當好審計項目主審,力求在“早”字上下功夫、做文章,早準備、早謀劃、早安排,才能把工作安排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二是工作安排要“全”。作為審計組組長的助手,審計項目主審要學會全方位、多角度考慮問題,為審計組組長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三是工作開展要“細”。對審計項目主審來說,每項工作都要具體到細節、具體到人員,做到細致再細致、具體再具體,精雕細琢、周密安排,確保工作萬無一失、穩操勝券。
四是工作協調要“巧”。審計項目主審,對內聯系審計組組長與審計組成員,對外聯系審計組與被審計單位,必然要運用一定的技巧去聯系與溝通、運用一定的方法去取得配合,這就要求其工作協調既要堅持原則性,又要把握靈活性。
三、如何做好審計項目主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要堅持勤學習,把好素質提高關。學習是審計人員永恒的主題,不學習就會落伍,不學習就會渾然不知所從。要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審計項目主審,必須不斷學習,豐富知識,開拓思維,增強本領,工作起來才會得心應手、游刃有余。
“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二要堅持多觀察,把好問題查處關。審計項目主審,需要多看、勤看,做個生活的有心人,才能較為全面地了解情況,掌握第一手資料并識別風險;針對不同業務的多樣性、復雜性、特殊性等情況,明察秋毫、見微知著,發現審計問題線索。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三要堅持樂動筆,把好成果提升關。審計項目主審,需要不斷練筆,提升公文尤其是審計業務文書方面的寫作能力,變專業術語為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小見大、由表及里地分析問題的根源,歸納、整理出本質性、規律性的東西和管理制度中的薄弱環節,進而從體制上、機制上提出解決和預防問題的辦法。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四要堅持常思考,把好經驗總結關。每參加完一個審計項目,就去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從中汲取對自己今后工作和學習有價值的“養分”,就能夠很快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自己也會變得更加聰明、成熟、自信。
總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希望更多的審計人員,經過歲月的洗禮,能夠早日成為合格的審計項目主審,從而更好地發揮審計在促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中的“免疫系統”功能。
(作者單位:審計署駐鄭州特派員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