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院線)以8.33億元的票房問鼎全國,年觀影人次高達2865萬。截止2009年底,萬達院線擁有影城50家,400塊銀幕,票房產出占比全國15%,成為國內第一大院線。
近三年,全國票房平均增長30%左右,萬達院線的增幅達60%,居全國第一;平均單塊銀幕票房產出量全國第一,是全國單銀幕平均票房的17倍。2008年和2009年連續兩年院線觀影人次居全國第一。在全國影城票房百強榜單中,萬達院線旗下影城有20多座。旗下的武漢、天津等眾多萬達影城在取得極高觀影人次、提升當地電影市場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當地人們的觀影習慣和文化消費的方式。
目前中國有30多條院線,但多數院線為加盟連鎖模式,而萬達電影院線旗下的50家影城,均為萬達集團自主投資建設,成為國內真正實現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排片、統一品牌的電影終端連鎖實體。萬達以商業地產與商業影院緊密結合的模式在競爭激烈的終端市場中經受住了考驗,即使在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的困境下,也表現得游刃有余。萬達院線總經理葉寧向《綜藝》表示:“萬達院線模式的成功在于有效結合了商業地產的發展規律,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從2009年新增的13家影院布點來看,萬達院線除了考慮重慶、廈門等國內一線城市,還在有條不紊地輻射大同、漢中等二線城市。“中國的有效銀幕數還非常少,應該建更多、更好、更標準化的影院。目前我國中西部影院數太少,包括一些地級城市都沒有開發。”在葉寧看來,在電影市場遠遠沒有達到飽和的態勢下,努力快跑是最好的戰略。
隨著國內終端市場的快速發展,院線集中度越來越明顯,2009年國內六大院線占比全國票房的65%,而且這個比例還將繼續上升。萬達院線的提速發展,也會面臨新的課題。比如處于院線格局的頻頻變動中,萬達如何應對規模化、集中化發展趨勢?隨著萬達電影城在全國數量的增加,管理難度也在增加,如何達到管理的“精耕細作”?
對話萬達院線總經理葉寧
《綜藝》:2009年萬達院線以8億多元票房問鼎全國,除了地產優勢,你認為其內在的驅動力是什么?
葉寧:萬達院線從2005年以來,每一年都上一個新的臺階。大家都關心這種發展是否可持續?其背后的驅動力是什么?我總結為: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是指中國電影復蘇、繁榮的大環境。這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收獲的一個成果,包括文化消費力和商業內需等仍在快速增長,萬達現在就是在順應這種發展。
萬達有商業地產的先天優勢,與院線嫁接后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優質的銀幕,實現持續發展。從今年開始,萬達自己的商業項目每年會增加17個,也就是說萬達每年新增銀幕數可保證到200塊,這是不可忽略的地利條件。
人和就是萬達的機制和團隊。萬達一直采取資產鏈接和市場相統一的機制,所有的市場決斷和思考完全以市場為導向,完全服務于電影觀眾。機制是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了,可持續的發展力就越來越強。第二是團隊,經過幾年的發展,萬達已經有了以電影職業經理人為基礎的管理團隊。而且,萬達的人才培養機制已初步建立,影城副總以上的管理層都要經過院線自己培養到位。此外,從今年開始,萬達要建立自己的萬達大學,課程包括影院服務等。只要這三個因素不變,我相信萬達院線的爆發點還在后面。
《綜藝》:如果萬達院線每年以200塊銀幕的速度增長,會不會有發展上的“高原反映”?
葉寧:這個說法的前提是中國的電影市場是飽和的。但現在國內電影產業最大的問題還是有效銀幕數太少,還遠遠沒有滿足廣大老百姓的消費文化需求。從這個角度說,中國電影繁榮而不強大。
從有效銀幕數看,目前國內城市影院1670座,4723塊銀幕,但城市人均觀影次數僅為0.35次。而且中西部地區影院數太少,包括一些地級城市都完全沒有開發,能正常觀影的影院太少。因此,目前雖然終端市場競爭很激烈,但發展的空間更大。
《綜藝》:從當前國內電影業的發展態勢看,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已經不可避免,院線間的整合重組風生水起,萬達院線有何對策?
葉寧:萬達院線主要還是以自建影院來尋求發展,但也不排除與其他院線合作的可能。這是作為連鎖服務業應該遵循的市場規律,也是階段性規律。
首先是繁榮階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點,用所有的力量來促進這個市場發展,促進有效銀幕數的增長,提高觀影人次。這個時候,是多多亦善。
當市場競爭到一定階段后,社會的分工就會細化。各自會找到各自的蛋糕和市場目標,類似院線整合等,這是必然的趨勢。到底最后能剩下幾家院線,還要市場說了算。
《綜藝》:《阿凡達》登陸內地后,蜂擁而至的觀眾對影院的放映設備、視聽效果、經營管理以及應急措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你作為院線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對此有何看法?
葉寧:國內現在對電影的需求非常大,這要感謝比如《建國大業》《阿凡達》等大片以及許多優秀的國產電影對觀眾的帶動作用,讓很多久違的觀眾走進電影院。好的作品、好的宣傳,好的觀影體驗讓老百姓走進影院,這是電影同仁的共同貢獻。特別是《阿凡達》的3D和IMAX版真正是一票難求。這是由于有限的銀幕造成的,所以目前最大的問題仍是要全力發展有效銀幕。
影院管理者的另一個挑戰是如何為大家提供更便利更優質的服務。我的理解,首先是讓老百姓能看到電影;第二是看好電影,在影院能體會到更多好的包括便利、舒適和差異化的觀影服務等。
《綜藝》:現在看來,像3D和IMAX影廳將成為未來影院投建的重點和方向,但成本高昂也是一大現實問題。
葉寧:這是院線的投資策略問題。目前看來,3D是一大趨勢,這體現了電影科技引領電影消費的作用。
萬達院線是第一批采用3D設備、使用3D技術放映的院線。目前我們引進了120套3D設備,大幅度地推動3D技術。同時,萬達院線也是IMAX在亞洲最大的應用商,只要是對觀眾的觀影效果有利,萬達都會不遺余力地發展。如果市場反饋好,我們還會加大投入,增加使用量。
《綜藝》:萬達院線在武漢、天津等地的影城均在2009年取得極高的觀影人次。你認為這些影城對當地人們的文化生活方面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葉寧:帶來的是一種觀眾消費觀念的改變。比如在武漢由于影院的帶動,附近的餐飲、娛樂場所也都發展起來。看電影是一種健康、綠色的文化消費,“和諧家庭從電影院開始”,它甚至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電影的文化穿透力非常強,包括對家庭生活,對個人價值觀的建立,對主流文化的宣傳等。
《綜藝》:在不少有實力的影視制作公司涉足終端市場的同時,像星美院線等院線公司也在進軍制作領域,萬達院線在這方面有何打算?
葉寧:萬達院線目前的精力主要是全力發展終端市場,做好終端是為了更好地為萬達商業地產服務。但從電影的制發放的環節看,整個鏈條應該是打通的,所以對上游的學習和思考是必然的趨勢。萬達可能采取與上游合作的方式,也不排除自己制作,這要看市場具體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