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統計,全國報考2010年碩士研究生人數達到140萬人,較2009年增加13%。這也是2001年以來碩士研究生報考人數的最高紀錄,是2001年報考總數的3倍。
今年教育部要求各招生單位要在2009年的基礎上按5%~10%減少學術學位招生人數,用于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同2009年相比,此次專業學位品種增加,還擴大了專業學位中的雙證教育,因此吸引了很多應屆畢業生和在職人士報考。由于今年招生規模與2009年基本持平,2010年考研的競爭更激烈。
對于考研人數達到歷史最高點的原因,業內專家解釋,考研人數的增長主要是因為畢業生人數增加。面對就業壓力,考研仍是大量畢業生的選擇。此外,2010年專業學位擴招,也是原因之一。
大學生就業專家王伯慶博士表示,根據調查的情況,畢業生讀研主要的考慮仍為就業。“就業前景好”(34%)本月仍為國內讀研第一位的理由;其次是“想去更好的大學”(26%);而“職業發展需要”和“想做學術研究”分別占1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隨大流”者占4%。王伯慶認為,繼續深造并不一定能帶來更光輝的前程,是否選擇讀研究生關鍵在于是否符合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規劃。
新東方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徐小平提醒大學生,考研一定要有明確的職業目標。他認為,讀死書而不考慮就業可能,求學位而不追求就業技能,是中國教育最大的弊病之一。回顧一下我們發現,因為大專生就業難,所以大家都去專生本;隨著大學生就業難,考研成了熱點;接著出現研究生貶值現象,人們蜂擁出國;之后又海歸就業難(海歸就業的癥結不在于留學,而在于不顧職業目標的留學)……這個弊病已經到了非改不可、不改足以引起嚴重個人與社會后果的時候了!
因此,讀書考研要有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要有職業目標。徐小平建議考研之前,三思而行:第一,讀研之后的就業是否有合理保障?第二,你對讀研的專業和就業崗位是否有必要的興趣與合理激情?第三,該學位是否是你目標職業的從業資格、必要條件?對上述三個問題想清楚了才能去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