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企業是一種贏利性的經濟組織,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對成本進行科學的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對于中小型企業來說,對成本進行控制則更為重要。
[關鍵詞] 中小企業 成本 管理
中小型企業是指在經營規模上較小的企業,雇用人數與營業額皆不大,通常是由單一個人或少數人提供資金組成,因此在經營上多半是業主直接管理而較少受外界干涉。中小企對轉變的適應更為靈活,但由于公司規模較細,缺乏豐厚的資產作為向銀行貸款的抵押,因此在籌集資金方面比較困難。所以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從內部挖潛力,提高自身的效益,就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對成本進行有效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按生產經營范圍,成本可分為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首先應對生產成本進行控制。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制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制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制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然后是對銷售成本的管理。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由于這個環節并不具有明顯的成本消耗,比較隱性,所以它往往是一些中小企業最薄弱的環節。銷售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支出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支出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所以在保證產品數量和質量不變的情況下,只有盡量減少投入的成本,降低消耗,才能使企業在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得到更多的利益,不斷的向前發展。
一、實現對資源成本的管理
嚴格、完善的資源采購制度,可以規范企業的采購活動,提高效率,預防采購人員的不良行為,防止暗箱操作。采購制度應規定物料采購的申請、授權人的批準權限、物料采購的流程、相關部門(特別是財務部門)的責任和關系、各種材料采購的規定和方式、報價和價格審批等。財務部要制定出嚴格的采購價格,并且根據市場的變化及時作出相應的調整。這樣才能促使采購人員積極尋找貨源,貨比三家,不斷地降低采購價格。對采購人員還應經常進行的職業道德教育,使他們樹立一切為企業的思想,避免以次充好或私拿回扣。
二、健全的銷售制度,實現對銷售成本的有效控制
業務主要靠銷售人員,所以應建立個人銷售記錄,使每個銷售人員清楚自己的任務完成情況,這樣就使銷售人員心中有數,避免了魚目混珠,趁機損公肥私。
充分發揮財務部門的功能,使它不僅僅是一個走賬的工具,而要使他對財務進行管理,對財務進行透徹的分析,從而發現企業經費出現的異常,并且及時提出相應的措施。
對于銷售人員人員,還應建立合理的薪酬體系和賞罰措施。企業應以公平性為標準,在充分了解企業目前薪酬管理的現狀的基礎上,確定薪酬分配的依據和原則,以此為基礎確定企業的有關分配政策與策略,例如不同層次、不同系列人員收入差距的標準,薪酬的構成和各部分的比例等。同時提出獎懲措施,對完成公司任務的采購人員進行獎勵,對沒有完成任務的人員,分析原因,確定對其懲罰的措施。
每個企業的運作都要遵循這樣一個公式,那就是:收入-成本=利潤。所以,做為管理者來講,我們手中始終要有兩個利器。從等式來看,追求利潤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增加收入,另外一種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就是我們平常所謂的開源,利器是我們手中的長槍,我們要指揮我們的企業,用長槍去沖鋒陷陣!不斷地擴大我們的銷售收入,不斷地找到我們的目標客戶,增加銷售收入是永遠的硬道理,槍所指處,正是三軍所向!與此同時,降低成本也就是平常所謂的節流,是我們手中的另一個利器,就是我們手中的砍刀,我們要在我們的公司后方,用砍刀砍掉所有不必要的花費,把成本砍到最低,把拖累三軍的一切不和諧的東西都砍掉,讓我們輕裝上陣!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其規模有限,所以要提高競爭力,獲得更大的發展,就要更加重視降低成本的重要性。它將為企業帶來巨大的利益,使企業在市場中處于有利地位。